天下安康(鸣奇)_第四十六章 中南旧事(二)(1 / 1)_天下安康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四十六章 中南旧事(二)(1 / 1)

天下安康 鸣奇 901 字 2021-12-06

随着范头黎实力的大增,范头黎也踌躇满志,准备重建林邑,因此其命令军队不断向隋军发起攻击。

此时的黄明聪尚未完成整合,实力不足,则收缩兵力于多农城(今越南会安市西)一带,不断被动防御。

大业三年四月,范头黎率领纠集的三万人马,直逼多农城,企图彻底摧毁隋军在多农的据点。

多农往北不远便是天南港,马援立铜柱便是于此。天南港是日南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自是不可以丢。因此黄明远在多农城无路可退,只得与对方决战。

此时黄明聪手上只有九千余人,还有部分新兵,难以与林邑军决战。为了破敌,他将主力至于多农城中,准备坚守。又令杨弘礼率领两千余人沿着广南河(今越南秋盆河)一路向西,迂回到林邑军的侧翼待命。

范头黎到了多农城下,多农城已经被黄明聪布置得如铜墙铁壁一般,急切之间,难以攻下。范头黎遂于多农城外挖掘壕沟,准备长期围城。

林邑军围城三月,损失惨重。

林邑军虽然声势浩大,人数众多,看起来很是回事,但其实有着致命的缺陷。那便是这些部队不是范头黎一人的军队,而是支持范头黎的多方势力组建的军队。这些人来源复杂,山头不一,甚至很多的部队的所有者之前在林邑的时候都是敌对者。因为范头黎的声势很足,这些才跟随范头黎反隋。大部分人是想着趁隋军主力返回,来一场趁火打劫,不管能不能恢复林邑国,至少可以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但这一战出人意料,人数众多的林邑军在多农城下碰了一个头破血流,损失惨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是来捡便宜的,不是和隋军血战的。眼看伤亡越来越大,众人已经无心再留在多农城穷耗兵力,因此纷纷劝范头黎撤退。

范头黎虽为新王,但年不过二十,并没有多大的实力。朝中很多事情全由几个重臣把持,他本人根本做不得主。

此时众人商议,返回古垒洞,再做计较。范头黎虽然不太满意这个结果,但也拗不过众人。

满心疲惫的联军向南撤兵,而隋军也已经做好了反攻准备。

在联军撤退的途中,一直受命潜伏的杨弘礼率两千余人从林邑人的侧方突袭联军,早就不堪其重的联军立刻大溃。两万多人四处溃逃,溃不成军。黄明聪乃从后追上,一路掩杀。

范头黎慌不择路地返回古垒洞,身边卫兵尽皆战死。范头黎最后带着几十个人逃到一处村镇,被哗变的部下所杀,献首于隋军。

范头黎死在了逃跑的途中,林邑叛军也失去了领袖。黄明聪乃率部一路追杀,攻破了林邑叛军最重要的据点安乐城和古垒洞,彻底摧毁了这支林邑叛军。

此时张镇州也率领五千交趾部队从北方赶到,有力地支援了黄明聪。黄明聪手上兵力充足,声势大振。

黄明聪乃和张镇州兵分两路出击,黄明聪率军沿着海岸线进军,而张镇州则深入内陆。

两路隋军横扫各地的反叛势力,并在尸唎皮奈击败了另一支林邑叛军主力。

大业三年十月,隋军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彻底剿灭了林邑境内的所有叛军。

······

稳定了林邑的形势之后,黄明聪便开始逐步收权。

大隋在交趾本有三个州,即交州(交趾郡)、爱州(九真郡)、驩州(日南郡),攻破林邑之后,又新增了荡州(比景郡)、农州(海阴郡)、冲州(林邑郡)三州。

这六个州中,除了交州以外,其余五个州无论是实际控制面积还是汉家人口都很少。而且因为位置太靠南,整个岭南之地都是地广人稀,连移民都不具备可行性。

总不能从河南、河北往这里移民,不说花费,就是自然环境和气候移民一时半会也受不了。

为了便于管理,减少重叠的行政体系,也为了使得黄明聪有机会完全控制整个交趾,在大业三年的合并州县一事中,黄明远以“交趾之地民少官多,不便管理”为由,建议将九真、日南合并为九真郡(汉九真郡),比景、海阴、林邑三郡合并为日南郡(汉日南郡)。

杨广其实也对交趾之地不怎么了解,至于当地什么情况基本上都是从奏疏中看到。

合并后的九真、日南二郡的设置都是两汉时期的疆域,并不算出格,因此杨广很快便同意了黄明远的建议。

黄明远趁机表黄明聪为日南郡太守,沈映为九真郡太守。再加上担任交趾令的崔仁翰,整个交趾三郡基本上落入黄明聪手中。

林邑之地,其民源自古老的百越一族,自东汉时期便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老百姓并不向往中原文化,也对中原王朝没有什么归属感。

因此要想长久地占据此地,极其困难。

黄明聪平乱之后,先是大肆给麾下将领、士兵在林邑安家,通过联姻等多种方式,使得每人都在林邑娶了一个或多个老婆。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