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基建(星陨落)_帝王(1 / 2)_我在古代搞基建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帝王(1 / 2)

人类和洪水抗争一事从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

最出名的就是大禹治水。

他当时选择了“堵不如疏”,如今大秦的分流用的其实也是这种办法。

只可惜时间上不够,河道分支挖的不够多,这才对这场洪水没有造成多大影响。

“陛下,南方的各个堤坝得加高加厚,一般来说,只要堤坝不坍塌,河流就蔓延不到岸上去,无法造成土壤流失,这样一来,南方的受灾情况就不会这么大。”

“同时我们也得警醒洪水的汛期,提前做好防御工作,这点,臣推荐道家、阴阳家、农家的人担任这个职责。”有官员道。

不管是道家、阴阳家还是农家,对观测天象都很有一手,想要提前预防,这几家人就属于这其中的专业人才。

至于善后,赵燕歌的“以工代赈”措施被满朝文武所接受。

这样一来,百姓们有了新的房屋,大秦也有了更多能用的人手。

洪涝没有干旱的时间长,可就是这短短的期间,所造成的破坏一点不亚于干旱。

整个南方都百废待兴着。

南方地方官员们收到来自中央的指令之后,就知道他们接下来所要面对的是一个大工程,这个工程跨越区域范围广,时间也会很长。

“预计三到五年才能彻底完成。”计算出这个计划大概时间的府衙人员对郡守道,“并且堤坝那里还不能停,不然谁知道什么时候又会来一场洪涝。”

“不过好在朝廷对我们大力扶持,我们这边能比原先预想的轻松一半。”聚在一起的郡守们松了一口气道,有人给他们扛大头,他们这边也能放开手脚去做。

洪涝退去,赵燕歌派到南方的大船并没有回归,而是留下来帮助南方运输各种物资等。

要建就建最好的,这是赵燕歌的想法。

百官们下意识的想要劝阻,可是看到国库满满没地花的那些钱,就明智的闭上嘴巴,迅速的投入到了南方的建设中去。

可以说,一个充盈的国库能够解决掉九成的国事,让那些事情都不再是个事。

灾难过后,人口数量肯定会减少,南方的户籍也被再一次的更新,村子、镇上、县城还有郡里都有百姓失去踪迹,整合起来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差点过万。

当地府衙把还活着的百姓们聚集在一起,给他们重新分配居住地,村子的人如果太少,那就填充进镇和县,正好也能少建个村子。

至于百姓们现在居住的则是施工队临时打造出来的简易房,尽管有些简陋和单薄,却也能让百姓们暂时的遮风挡雨。

年轻人已经出去帮忙建设百姓们新的居住地,没了力气的老人们带着一群孩子留在后方给他们做着饭,安排着琐碎事宜,充实的忙碌让人们短暂的忘却悲伤,为还活着的明天努力着。

众多水车在河中不停歇的转悠着,把河里面多余的水给传送到更远的地方,南方的水位线在一点点的下降着,百姓们的新居也一点点的建起。

大秦日报给北方百姓们带去南方的最新情况,一天比一天好的情况让北方为南方担忧的百姓们心中宛若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在这样的忙碌中,夏天悄悄的来到了尾声。

北方田地中的粮食已经茁壮成长,尤其是今年新种植的几种粮食更是让百姓们上心。

玉米棒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变化着,直到沉甸甸的挂上枝头,饱满的颗粒让百姓们彻底惊呆了。

他们迅速的钻进玉米地里检查了一下,发现空穗的玉米几乎没有。

哪怕百姓们没有吃过玉米这种新粮食,却也清楚的知道了玉米的高产。

一时间,这些新粮食把百姓们的目光纷纷吸引过去,每天都盼望着能够快点收割它们。

除却地里面的红薯和土豆,由农家人做出来的绿肥试验田今年也明显增产。

所谓绿肥就是用别的植物和粮食相互套种,可以做到彼此互相增产,而现在受到农家人所推崇的绿肥是各种豆类。

豆类绿肥明显比别的绿肥有更高的增产量。

这之后的就是全国公厕内沤出来的肥料,也能给粮食进行增产。

明显的丰收景象让百姓们因为南方大部分地区颗粒无收的面容都跟着轻快了一点。

这样一来,只要北方节省一些,就能救济南方的百姓们。

只需要几个月的功夫,明年南方就能再次种植粮食了。

“陛下,请您移步玻璃大棚,农家的粮食取得了新收获。”农家人向赵燕歌行礼道,声音里是抑制不住的激动。

赵燕歌跟着他来到了玻璃大棚内,就看到农家人全都围绕着一个地方目不转睛的看着。

“陛下,你快过来看这块麦田。”玻璃大棚内的农家人激动道,把他们围在中间的麦田送到赵燕歌的跟前。

“这是你们新培植出来的麦苗么”赵燕歌看着郁郁葱葱,只有人一指半高的麦田问道。

“陛下,这些麦苗和我们现在所种植的麦苗都不同,它可以在冬天稍暖的天气进行种植并存活,由其适合南方冬天的气候。”农家人道激动的说道。

“能冬天种植的小麦,这样一来南方目前的困境就能迎刃而解了。”赵燕歌不由眼睛一亮道。

“书上有记载,春秋时期,晋、郑、陈所种植的就是冬小麦,后秦统一中原,因为我们大秦所种植的都是春小麦,导致冬小麦差点失去踪迹,这些麦苗是臣等从民间寻回来的,陛下,我们试过,这些麦苗的确能在冬天依旧生长。”农家的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