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拿铁三分甜(龙猫糖罐)_从容的会馆生活(1 / 2)_时光拿铁三分甜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从容的会馆生活(1 / 2)

来日本的第三天,又是时薇被窗外树下的鸟儿叽叽喳喳声吵醒的一天。

春天的气温乍寒,但阳光已很明媚。

她和郑莹表情略有拘束地走在还并不是那么熟悉的坡道上,下到路口,穿过马路,一起上了平均每十分钟来一班的路面电车。

电车以稳定的节奏轻微摇晃着,穿过了约三分之一个城区后,她们在名为“e市大学前”的一站下了车。

校门口那棵高大的樱花树在春风的温柔轻拂下,正纷纷扬扬洒落着花瓣,浅粉色的花瓣甚至停留在她们的肩头或衣角,仿佛正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欢迎。

两人来到留学生中心,和各自的tutor会合,填写了一些表格,基本办完了手续。

留学生中心的氛围十分活泼开放,既有和日剧里一样妆容精致、满面笑容的典型日本ol,也有金发碧眼的欧美人老师,还能时不时听到其他老师们通电话时说的几句中文或韩文。

一楼是处理各项事务的办公室,而二楼还有许多今后会给他们这样的外国留学生进行指导和授课的日语老师。

接着,郑莹跟着她的tutor王嘉宇学长去了经济学研究科的楼。

这位学长身材中等,但在男生普遍偏矮的日本来说还挺显高,五官不算很出众,但从穿着到发型都修饰得恰到好处,整个人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清新俊朗的感觉。

也正因为如此,跟在他身后的郑莹显得有点害羞局促,甚至微微脸红。

时薇停下了浮想联翩的八卦思绪,跟着海韵姐,一脸紧张严肃地走向校园另一角的文学研究科小楼。

海韵姐指着一半米黄色一半被施工中的脚手架遮蔽起来的半旧雅致小楼说:“咱们学院这栋楼,学校为了提高建筑的防震级别,还得施工两个月呢。不过不要紧,左边部分已经修好了,咱们暂且只会用到这边的教室和研究室,实际不受啥影响。”

时薇一边深呼吸,一边挺直腰背、捋顺额发,紧随海韵姐进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研究室。

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浅木色的大桌子,可供师生们围坐。

四周是摆满了大量专业书和少量杂书的书架、上节课的字迹还暂未被擦去的白板、安装了水槽且台面上放了各色玲珑可爱的茶杯小碟的橱柜。

学姐让时薇坐在桌边,自己去敲老师办公室的门打招呼。

没过几分钟,一个眼神晶晶亮、完全不施粉黛、穿着随意但干净的50岁上下日本女人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你好,我是山田。”

山田老师用几乎是时薇听过日本人发出最标准的中文口音与她打了招呼。

正襟危坐的她,慌忙站起来,也用中文打了招呼。

结果山田老师爽朗地哈哈大笑了几声,又转换成了日语继续对话:“时桑,其实这是我唯一会的几句中文。欢迎你来到e市大学,今后两年我就是你的导师。希望你可以适应和喜欢这里的生活,在文学研究科扎实地学习和掌握你想得到的知识和技能。”

时薇羞涩地谢过老师,也做了自我介绍,感觉自己已经开始喜欢上这位不拘小节、热情活泼的老师。

第一个月的院生生活过得飞快。

时薇渐渐融入了崭新的生活轨道:睡眼惺忪中拎着前一天买好的面包和大麦茶赶电车;

跟着课表穿梭在教学楼不同楼层的大小教室,了解了20分钟内老师还不来就自动改为自习的“潜在规则”;

每周有三个下午,在研究室与山田老师、海韵姐、几个日本学生和另几个国际学生,一起度过啃读典籍、时而不求甚解的时光;

午间在食堂吃碗热腾腾的拉面,或用微波炉热好自带或生协购买的便当,在洒满阳光的露天桌椅上悠哉吃完;

课程结束得较早的下午,和郑莹或其他在留学生会馆新结识的同学,散步到e市中央公园静静发呆,或去大学门前马路斜对面的意面屋或印度料理店里小小奢侈地饱餐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