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揍哭刘彻开始(鲸仙人)_第27章 何妨再等上二十年(1 / 2)_从揍哭刘彻开始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27章 何妨再等上二十年(1 / 2)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未央宫宣室殿内,汉景帝不停的来回踱步,地上的影子随之飘忽不定。

他脸上的神情不断变化,大脑正飞速的运转着。

显然十分的激动。

就在刚刚,刘荣给他献上了推恩削藩法,令他大受启发。

汉廷和诸侯的关系,或者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一直都是困扰历代皇帝的老大难问题。

汉初兴之时,对中央威胁最大的是那些异性诸侯王。

因此,太祖皇帝刘邦相尽一切办法,或诱他们造反,或诬陷他们造反,剪除了几个异姓诸侯王。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干这事刘邦可太擅长了。

。。。。。。

燕王臧荼,眼见刘邦大肆屠戮功臣,举兵造反,被杀,国除。

韩王信(当时有两个韩信,这是另外一个),因被刘邦怀疑勾结匈奴,索性真的投降了匈奴,韩国over。

赵王张敖,这个刘邦好大哥张耳的儿子,女儿鲁元公主的老公。因为刘邦对张敖羞辱太甚,赵国臣子看不下去,意图刺杀刘邦这个狗皇帝,刺杀失败。赵国从此消失,张敖侥幸留下了一条命。

楚王韩信,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兵仙,爱好要饭点兵钻裤裆。别人诬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的伪游云梦之计,把他诓来,楚国除。韩信先是被降为淮阴侯,不久陈豨造反,他被斩杀于长乐宫,可惜可叹。

梁王彭越,这个老游击队员,因为“别人劝他造反,他没造反,一定是在心里密谋造反”的理由,被刘邦和吕后轮流算计,无情杀害,并剁成了肉酱,快递给其他诸侯加餐。

淮南王英布看到刘邦送来的“外卖”,心说太咸了,差评,于是转头就反了。刘邦无奈,只能带病出征,虽然顺利平定了英布之乱,但自己也在不久后去世了。

燕王卢绾,是刘邦的好基友,在臧荼之后被封为燕王,受到吕后的忌恨。刘邦死后不久,他就逃出大汉,投奔了匈奴。

长沙王吴芮,英布的岳父,早死。他的儿子吴臣继承了爵位,英布造反的时候,这个反骨仔转头就把姐夫给卖了。

长沙国因为国力太弱,没有威胁,成为了唯一一个幸存下来的异姓诸侯王。但是不久,就因为绝后,而被朝廷收回了封国,国除。

。。。。。。

就这样,困扰大汉的异姓诸侯王问题被彻底解决了。

刘邦在剪除异姓诸侯王的同时,大封同姓诸侯,希望可以封建亲戚,以藩屏汉。

大秦因为不推行分封而二世而亡,大汉的统治者们自然要吸取教训。

在当时,分封是天经地义,再正确不过的事情了,天下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汉景帝叹了一口气,要是当时太祖皇帝没有分封这些同姓诸侯王们就太好了,他如今就不必如此烦恼了。

凡事有利,必然有弊。

这些同姓诸侯王在巩固大汉的统治,维护刘姓天下方面,确实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利渐小而害渐大。

诸侯王们的国力不断地增长,和皇帝的亲缘关系不断减弱,野心日益膨胀,已经成为了大汉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不削诸侯,天下难安。

太宗文皇帝的时候,诸侯王们权力无限扩张的可怕后果就已经开始显现。

如今,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不知道何时就会掉落。

汉景帝寝食难安。

要知道,朝廷直接管控的土地才不过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都是诸侯的封地。

他深刻的意识到,若是再纵容下去,天下诸侯们的实力将发展到极其可怕的地步。

他和智囊晁错,早就开始密谋削藩,那时候,他还是太子。

如今,已经是他做皇帝的第三个年头了,他认为削藩的时机已然成熟,这才让晁错上了那道削藩策。

今天刘荣的建议,似乎揭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削藩道路。

他不断的盘算着,是否可以通过推恩的方式,平和的解决困扰大汉的诸侯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