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晓(绯红之月)_第215章 海参崴人道主义行动(五)(2 / 2)_文明破晓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215章 海参崴人道主义行动(五)(2 / 2)

文明破晓 绯红之月 2972 字 2022-10-12

“主席阁下有什么建议?”朱尔典问。

何锐爽快的说道:“白卫军作为军队已经完蛋了,红军眼看就要夺取海参崴。我已经开始安排船只,破冰派船接人。在这种时候,阁下还是赶紧联络法国,把人接走。我这边已经要在《泰晤士报》,《费加罗报》,《纽约时报》等报纸上刊登白卫军山穷水尽的消息。并且要求西方世界接收难民。在新闻中,我是不会有任何客气的。”

朱尔典心中忍不住苦笑,何锐若是在这样的新闻中有什么客气,反倒奇怪了。看得出,何锐是准备趁着这件事大捞一笔好名声。

如果没有人报道此事,也没有人挑头蹦出来。红军真的干掉百万白卫军军民,英国其实无所谓。

一旦何锐率先报道,并且搞出这么一出,欧洲媒体一定会跟进。朱尔典阁下甚至都能想出几个新闻标题,譬如,《上百万军民生命危在旦夕》。

又譬如《大屠杀的帮凶,英国!当苏俄对百万平民举起屠刀之时,英国竟然默不作声》……这个应该是法国报纸的标题。

朱尔典定了定神,问道:“我们继续官方的话题,何锐阁下,您竟然不愿意为远东的稳定做出贡献么?”

何锐脸色一沉,“我已经做出了力所能及的所有贡献。朱尔典阁下,如果我现在下令出兵,日本在今天晚上就出兵。而且攻击对象是谁,我很难确定。难道英国政府希望整个东北亚打成一团么?”

朱尔典知道何锐所说的没有错。当下日本对于局势变化已经很紧张了,除非是英国亲自出兵,日本才会有一个确定的把握。如果英国不出兵,日本其实不想局势向着有利于何锐的方向发展。

又经过了一阵意义不大的官方扯皮以及互喷,官方会面结束了。

当天晚上的宴会上,何锐与朱尔典端着酒杯,坐在小单间的暖和壁炉旁边,何锐轻轻摇了摇手中的高脚杯,让芬芳的酒香逸散出来更多些。啜饮一口,何锐说道:“按照中国话,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保住白俄这些人的性命,等苏俄国内有变,临时政府才有机会。”

朱尔典试探道:“阁下难道想收容这些白俄?”

何锐轻笑一声,“我一个也不要。在报纸上,我会极力批评英法美三国对于人道主义灾难坐视不理。借着媒体的力量让英法美赶紧把人运走。”

收留百十万白俄对于英法来说真的不算什么。而且这些人里面还有大票的俄国旧贵族与神职人员,完全置之不理,舆论压力的确很大。

“何锐阁下,我很好奇,你为何会这么做?”

何锐正色答道:“如果没有人道主义,我们和野兽又有什么分别?朱尔典阁下很喜欢看到百万人血流成河么?”

朱尔典当然不喜欢看到,但是朱尔典也不相信何锐这话出自真心。思虑片刻,朱尔典问道:“何锐阁下,如果您有机会利用直皖两派的矛盾得到更高地位……”

何锐立刻打断了朱尔典的话,“中国人民已经受了太久的苦,我不想看到国内有任何战争!现在我只要敢说一句话,就会有无数人的跑来沈阳试探我。因为他们觉得我对介入局势有兴趣。所以我只能一言不发。”

朱尔典还是不信何锐的话,但是朱尔典决定相信何锐的态度。几年的交道打下来,朱尔典觉得何锐是个非常稳健的人。虽然该捞的好处是一点不落下,但是不该碰触的底线,何锐会完全避开。现在何锐表现出的冷静,应该是何锐觉得时机不到。而且从现实考虑,满蒙地区一天天变强,何锐根本不用着急。

在何锐刚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时候,袁世凯还活着,直系军阀头子冯国璋也活着。现在何锐依旧年轻,这两位已经去世。而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大人物,六十岁、七十岁的人多的很,时间完全站在何锐这边。

宴会结束,何锐回到办公室。作为一条单身狗,何锐一多半时间就是在工作中度过。虽然按照规定,也给何锐分配了个住处,但是何锐更习惯在套间的办公室小屋里睡下。有了食堂这个解决吃饭问题的幸福之地,小单间非常适合单身狗。

干完工作就睡觉,睡醒了就吃,吃完了就干工作。把自己完全奉献给一个伟大事业,在事业中获得自己的满足与人生价值,有什么比这样的日子更单纯开心的么?

睡之前还得再看些报告。譬如,苏俄这次就直接送来了信,希望得到何锐的明确目的。

何锐刷刷点点的给列宁同志回了信,“尊敬的列宁同志,战场上交战引发的死亡是悲剧,却也是无可奈何的悲剧。但是人道主义灾难这件事,东北政府不能做事不理。鉴于我们两方的互信,我明确希望看到海参崴无血开城。但是局面明显不太可能发展到那个阶段,那么让白俄以难民身份离开,是一个各国都能接受的局面。历史上那么多的王朝更迭,从未见过彻底失败的势力能够再次夺回权力的案例。到现在为止,白俄已经彻底失败了,让他们离开俄国不仅对苏俄无害,还能让俄国国内的不稳定分子也选择离开。从历史经验来看,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何锐写完,觉得列宁同志会不会接受的几率大概是五五开。因为列宁同志是没机会看到89年的中国让一群人离开中国后的结果。从结果上看,这群人不仅没能影响中国的发展,甚至很好的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一群苍蝇只会引发普通人民的厌恶,至少何锐和何锐见到的绝大多数人都这样的。甚至无需国家做什么,光看那群苍蝇的恶心表现,就让普通人民群众极为厌恶。

从政治上,这些逃走的白俄唯一的共识就是俄反苏俄,而他们内部先分化了,使得海外反苏俄的力量也分散投资,导致力量分散。

总之,好处远远大于坏处。

写完了信,何锐洗漱一下,立刻睡觉。第二天醒来,负责转移难民的胡秀山就前来报告准备情况。

海参崴是一个很糟糕的港口,不过还能走陆路。白俄们若是肯交出武器,打散后进入东北,何锐也准备认了。救助的努力归努力,真的能救几个人,这就是天知道的事情。

便是如此,胡秀山的计划书依旧令何锐十分欣赏。若是论具体谋划与执行,胡秀山的水平连东北军司令徐乘风都比不上。参谋长程若凡的聪明倒是能和胡秀山比较一下,但是论稳定度,至少到现在还看不出程若凡有超出胡秀山的迹象。

若是让三人各率领十万人,胡秀山赢定了。带兵五十万,胡秀山赢面比较大。但是百万大军,胡秀山过于专精的能力反倒降低了他的赢面。

当然,这是何锐凭借自己的见识做出的直觉判断,毕竟当下还没实践机会。何锐只是有些遗憾,若是胡秀山的视野与兴趣范围更宽广些,或许就会更好。

看完了计划,何锐也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于是问起胡秀山关于对日作战的准备工作。

胡秀山是极少数明确知道对日作战计划的高级军官,甚至能知道何锐希望最晚在1923年初就动手的核心人员。

听了何锐的询问,胡秀山用他沉稳平和的语气不急不缓的说道:“主席,在班排级对抗中,我方士兵已经提出了一些对现在武器的需求。”

何锐心中大感欢喜。以八路军解放军的发展轨迹,那是有什么用什么。但是以德国军队的经验,则是各种针对对抗性演习中,部队提出了对武器的要求。然后由军需部门经过总结,拿出这些武器的需求,交给军事装备研发部门进行研发设计,再向工业企业招标,完成样品交给军队试验。

这才是现代化军队的建设流程。八路军和解放军初期没有这样的条件,何锐则是从建军开始就考虑完成这样的流程,来建设一支强悍的人民解放军。

“是什么要求?”何锐决定与胡秀山长谈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