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晓(绯红之月)_第43章 四平开局(十一)(1 / 2)_文明破晓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43章 四平开局(十一)(1 / 2)

文明破晓 绯红之月 2202 字 6个月前

拂晓,四平城突然热闹起来。两百多警察拂晓时分闯入五六户人家,将其中人等一网打尽。

扫黑除恶行动自此正式开始,四平暂时不许进出,警察们在四平城内大捕三日,监狱很快就人满为患。

到了第五日,新告示震动了整个四平城。市长彭敏生勾结诨号‘孙齐天’的匪人孙二,数年来做了许多恶事。此时孙二被捕,交代出彭敏生。彭敏生已经被革职下狱。

吴有平与徐乘风两人并肩走在街上。就见街道两边的店铺继续正常营业,民众过着与之前并无不同的生活。已经见不到游手好闲之人的身影。扫黑除恶行动,这些人中有一部分属于打击对象。其他人也吓得不敢出门。

认真生活工作的人群中没了这些人,吴有平感觉好了许多。但抓捕名单上依旧有不少漏网之鱼,这些家伙已经逃出了警察局的情报网,不管是躲在城里或者是逃出城外。短期内只怕都能逍遥法外。

想到这些,吴有平难免有些失落,忍不住对身边的徐乘风抱怨道:“徐团长,部队什么时候结束训练。这次你们若是参加扫黑除恶,成果定然大许多。”

徐乘风一言不发,继续往华清楼的方向走。吴有平知道自己还没办法和徐乘风建立保定军校生内部的亲密关系,却也不想被这么冷冰冰的排斥,就想继续说点啥拉近关系。

没想到徐乘风突然开口了,“这次前来的赵天麟校长很有学问,帮过我们的忙。”

吴有平略一错愕:“赵校长是哈佛博士,我曾听过他的大名,不过这和我们现在的工作有什么关系?”

徐乘风看了吴有平一眼,“督军让你一起来接待赵校长,定然对你有所期待,你要好好把握。”

这个视角让吴有平愣了愣,突然心中一暖,此时方知徐乘风并非如面上那般冰冷。

两人上了华清楼二楼,就见何锐正与三名穿着西服的男子坐在一起,见两人进来,何锐起身给双方互相介绍。。

“赵兄,徐乘风你见过,这一位乃是新加入的吴有平,毕业于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现在是四平的市长助理。我信上说要在四平兴建水利工程,就是他先提出。”

赵天麟和两人一一握手,打量了吴有平一下,赞道:“看来何兄又多了一位青年俊彦。”

与徐锡麟同来的有大公报记者莫杨,还有一位叫卢道明的留学生,听赵天麟介绍卢道明是留美的清华学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专修水利技术,吴有平不由得多打量了他几眼。

关外并无大江大河,家乡四平境内连关外水准的大河都没有,仅有6条小河。各条河流的都是流程短,流量小,河道窄,水位浅,旱季近于干涸。四平人口这些年快速增加,已经是十年前的两倍还多,水源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

众人落座,店家开始上菜,何锐笑道:“赵兄大驾光临,想来必有以教我。”

赵天麟指指大公报记者莫杨,却笑而不言。

这时大公报记者莫杨接过话来,笑道:“何督军在东北不过一月,却做出好大事业,赵校长平日总与我们提起您,大有身与荣嫣之感,令莫某好生仰慕。”

何锐稍稍惊讶,转头望去,这位莫杨记者三十来岁,身量中等,穿一身西服,留着短发,戴着一副黑边框眼镜,正用一副好奇的神色看着自己。不禁笑道,“莫记者谬赞了,何某刚刚上任,哪里有什么大事业。”

莫杨笑道,“何督军不知,您三日入东北,五日退日军的事迹,在京津乃至上海早就传开了,连洋人都夸您是外交奇才呢!”

何锐哑然失笑,摆摆手,“哪里哪里,定然是坊间夸大,莫记者切莫信以为真。”

莫杨摇摇头,收了笑容,“何督军谦虚了,我临出发时,泰晤士报驻远东记者莫理循曾专门发表文章评价了这件事情,文章中对您大加夸赞,所以这次报社特意派我前来,想给您做一个人物专访。”

听到这里,何锐才稍稍严肃起来,认真的道,“哦?还有此事?莫理循怎么说。”

莫杨在包里翻了翻,摸出一张英文报纸,指着其中加粗标红的部分道:“莫理循认为,中国东北就像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中国、俄罗斯、日本势力交汇,各方彼此都有重要的政治利益诉求,同时又彼此互相牵制,是东北亚局势的暴风眼。值此欧洲大战之际,维持东北亚地区和平和区域稳定是当前中、日、俄政治家的首要问题,也是各国外交家的核心工作。他评价您是‘一位拥有战略穿透力的政治理论家’,并且拥有全球视野,这次您用巧妙的政治手腕和平解决了地区争端,他深表佩服。同时,他还在文章中提醒各国驻华的远东外交官注意您,并且还推荐了您的几本著作,建议他们阅读研究。”

何锐终于严肃起来,他知道这个莫理循,此人是澳大亚人,从晚清至与民国一直以“中国通”的身份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同时还是一位媒体人。因为同时具有东西方视角,在对华问题上很有判断力。此时他本人也正在袁世凯身边做总统顾问。

他略微沉思了一会,朝莫杨询问道:“你们大公报也这么看么?”

莫杨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何督军,我是大公报负责政治版面的记者兼责任编辑,实不相瞒,我们国内媒体在国际政治层面的水平还比较低,比起泰晤士报、费加罗报的政治评论家差远了,平时也以转载翻译国外评论为主,”他看着何锐,眼神中带着期翼,又仿佛有几分骄傲,“您是第一位被西洋人媒体如此评价的政治人物,所以我这次来,一则想给您做一份专访,另外还是借此机会向您学习请教。”

何锐颇为意外,再次打量了莫杨几眼。这个记者水准比他意想中的要高很多,而且颇为诚恳,当下不禁笑道:“诸位抬爱,何某微末之才,得诸位看重,实在惭愧。”他转头四顾,笑了笑,“莫记者不是要做专访吗?择日不如撞日,我看就在这里好了。”

莫杨错愕道,“现在?现在可以吗?要不要找一个单独的场合?”

赵天麟与卢道明相视而笑,赵天麟接口道:“莫兄,你莫要把我们撇到一边,”“转头朝何锐笑道,“何兄,那份报纸我们都看了,那些白人眼高于顶,这么捧人还真是少见,莫杨在火车上夸了您一路,我和卢兄都想听听您的专访。”

何锐大笑:“既然赵兄如此说,那我这个‘小媳妇’今天就见见公婆。”

莫杨抽出笔记本和钢笔,摊在桌面上,“何督军,那咱们这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