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五丈原(ckck)_第一章:降生于乱世,岂能不立盖世奇功。(1 / 2)_秋风五丈原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一章:降生于乱世,岂能不立盖世奇功。(1 / 2)

秋风五丈原 ckck 1848 字 2022-07-04

陆游一个上市公司的小职员,二本学校毕业后勉强加入的公司,平时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一连三年了却也一直得不到升职。

对于这个事情其实他也很清楚,自己能力平庸能到这样的公司上班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但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高升上去自己心里不是个滋味。

所以这次同事的高升宴上他一连干了好几瓶白的,只见整个房间在陆游眼里天旋地转随后他倒下不省人事,周围的人以为他喝醉了没有理会。

日暮西山,黄昏将退。

在一片荒原上一个少年一瘸一拐的走在哪里。头发杂乱、衣服破烂、足下光着脚丫,连双草鞋都没有,那人正是醒过来的陆游。

此时的他变换了一个模样,从青年回到了少年。

刚刚醒来的时候双眼胀痛脑袋发晕,只见耳边响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当时以为还没睡醒就又睡了过去。

等第二次醒来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身处荒野,身边尽是尸体。

这把陆游吓坏了,他可没见过这种场面。不过经历了社会磨练的他内心已经满是沧桑又很快恢复了平静。

站起身来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就随便朝了一个方向走去。

夜幕已至所幸陆游运气好,在山脚找到了一户宅院人家,要不然今晚又要与虎狼作伴。

他上前敲门:“请问有人在吗?”

一个小童出来:“你是何人,为何到此。”

陆游回答:“逃难的灾民,还望家主人能施舍些吃的。”

小童拒绝并且驱赶陆游:“快去快去,我家尚无余粮,你往别处去吧。”

陆游见状也不打算继续纠缠,他本来就不是喜欢死缠烂打的人,而且这一连几天没有吃饭他也没有饿死,少吃这一晚想必也不会出什么状况。

唯一难受的就是肚子饿的感觉真的怪难忍。

这时家主人的声音传来:“小童莫要无理。”

小童被呵斥低头不语。

家主人又说:“带他进来,然后再备些米食。”

小童这时担心道:“可是先生,家中余粮已无多少,若是再与他人只怕.....”

家主人安慰:“无妨,日后少吃些就是了。”

小童还想再说什么。

“休要再言,速去准备。”家主人先开口呵斥。

小童无奈只能乖乖听话:“是。”

小童意识陆游赶紧进来,然后他关上了院门。

陆游进院之后发现院子里面除了一座凉亭之外没有其他的装饰,再有的就是摆放着农务工具,看样子并不是富贵人家。

陆游来到凉亭跟前发现这家的主人是一个年纪和自己相当的翩翩少年。

此时他正躺在椅子上望着远处,不过目光似乎被围墙所挡。

陆游上去感谢:“感谢家主人施舍,陆游摸不敢忘。”

少年笑答并没有嫌弃陆游的邋遢模样:“不必客气,当今乱世活之不易,遇之则帮之。”

陆游问说:“敢问今夕是何年。”

少年一脸惊讶的看着陆游:“今公元184年,东汉光和七年,你不知?”

陆游听后压制住内心的惊讶:“我原本生于山野深沟少与外界来往,故只知甚少。”

少年听后恍然一笑:“原来是山野居士,在下姓郭名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敢问先生名讳。”

陆游先是一惊然后马上回复:“在下姓陆名游字尚启,身无功德为不让祖上蒙阴,家地不便告知还请见谅。”

字是他自己胡乱编的,毕竟遇上这样的名人要是没字恐怕会被轻视,至于住地确实不能乱说,要是他让人去查发现没有就完了。

郭嘉听后并没有怪罪反而还夸赞:“尚启先生心怀大志,来日定当立不世之功,名震寰宇。”

陆游一时兴起随口说道:“降生于乱世,岂能不立盖世奇功。”

郭嘉听了眼中也冒出了精光出言附随:“若不如此,当枉为人矣。”

当陆游说完之后就发现自己有点过头了,但郭嘉没有给他解释的机会。

随后郭嘉发问:“当今天下硝烟四起,黄巾势大,君以为如何。”

陆游回答:“黄巾起义乃无米无粮之所为,兵不精,械不足,心不定,故此不足为惧。朝廷只需让各洲郡坚守不出再派一上将领精锐之兵讨伐,黄巾军自然退去。退去之后可发榜诏安抚民如此黄巾之祸不足为惧。只是.....”

郭嘉发问:“只是什么?”

陆游回答:“只是黄巾之祸虽然已除,然天下之祸并非于此。”

郭嘉再问:“祸源于何处?”

陆游望着昏暗的天空:“皇墙之围。”

郭嘉似乎上头了:“和解?”

陆游看着郭嘉:“当今天子政局不稳,外戚**,宦官专权,无人可制。纵然黄巾退去,朝堂依然未变,朝堂未变时局不改,天下苍生岂能苟活。”

郭嘉听后感叹:“听先生之言如同醍醐灌顶,先生乃不世之才也。然据我所知朝廷已发下榜文令各州县招募兵勇讨伐黄巾君以为如何。”

陆游叹了一口气:“可行一时然后患无穷也。”

郭嘉不解:“为何?”

陆游解释:“各州招募兵勇固然可退黄巾,然而事后各州郡势力大增,届时群雄并起又遇皇权衰弱号令不尊,如之奈何?”

郭嘉听后也叹了一口气:“如之你攻我伐,汉室将倾矣。”

陆游听后也迎合一声:“汉室倾矣。”

郭嘉不甘心道:“若朝堂之上有一人如先生之远见,也不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