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行歌(信风舞雁)_第三十一回(上)(1 / 2)_天马行歌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三十一回(上)(1 / 2)

天马行歌 信风舞雁 1683 字 2020-06-02

从关中到蜀中的山道,都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关中到汉中,东北西南走向,跨越秦岭,分别是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第二部分跨越大巴山,是后来修筑的,从汉中到蜀中,东西走向,分别是荔枝道、米仓道和金牛道,——这才是真正的蜀道,才是李白咏叹的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陈仓道尾段借用甘南进入蜀中的祁山道,与金牛道相连,直抵成都。

褒斜道、傥骆道末端相连与米仓道连缀,可以从宝鸡、眉县到巴中。

子午道直通荔枝道,连接长安与涪州,这便是贵妃喜欢吃的荔枝从涪州进入长安的通道,长度起码一千二百里。

显然,一旦抵达荔枝道,建宁王官兵秦基业师徒恨不能立刻飞抵成都,阻止王不换利用杨去尘、黄幡绰接近太上皇行刺太上皇,而要做到这个,便要尽快从荔枝道赶到金牛道。

看过《皇舆图》的局外人多半会说建宁王官兵秦基业师徒进入的是距金牛道最远的荔枝道,若是王不换此时已抵达金牛道,正日夜兼程赶赴成都,太上皇便凶多吉少了。

但建宁王秦基业不得不走荔枝道。

为何?

因其他各道都有大唐的官军把守,而荔枝道因为仅仅是为杨贵妃运送荔枝的通道,南端又是相对不要紧的涪州,安禄山起兵之后,守备该道的官兵,所谓的“荔枝兵”便给抽调到中原前线去作战了,道路也就废弃了。

说到这里,看客们定然会说:胡说,建宁王官兵不也是大唐官军,而建宁王更是大唐尊贵的王子,建宁王官兵何苦带着秦基业师徒专走距成都最远的荔枝道?

但建宁王和秦基业把难处想到了前头:王不换是代表大燕国的媾和使团,手中的法宝是杨去尘、黄幡绰,一旦他进入蜀道,那么大唐的守道官兵很有可能轻信王不换的说辞:

大燕国内部对此次与大唐媾和大有分歧,为此安禄山给一个叫王不换的狂徒刺杀了;为了不让大燕国的好战分子追上这支媾和使团,取消此次媾和,应该封闭所有进入蜀中的道路。

情况也的确如此,据建宁王派出的斥候来报:所有蜀道都封闭了。

那看客又得发疑问了:万一荔枝道上的“荔枝兵”没有悉数撤离,如何是好?

但看客不知道,建宁王在安禄山起兵作乱前,恰好当过荔枝道使,专门负责荔枝道的安全防卫、道路整修和馆驿传乘,现在的荔枝道虽然因贵妃娘娘已死而废弃不用了,但那里的守兵自然还都认建宁王李倓是他们的长官。

荔枝道虽远离金牛道,但道道相通嘛,一旦进入荔枝道,就能依靠野老作向导,通过野道间道,尽快抵达成都。

荔枝道果然还有为数不多的“荔枝兵”把守通道,其裨将谢端拱拜见过年轻的主将,慌忙问他为何来到这么偏远的山道,莫非贼兵大举进犯蜀中来了?建宁王告知他真实情况,又从他口中得知宦布率领的大燕国的使团已走上金牛道,是从别的道过来的客商转说的。

谢端拱急了,提供当地采药高手,说:“这些汉子识得野道间道,可从距离最短的地儿斜插到金牛道,赶上所谓的大燕国使团。”

建宁王征用谢端拱手中的驿马,见是最好最快的,想多要一些,但谢端拱说:“当然都是上好的马,当初是为了把涪陵的鲜荔枝尽快转运到长安培育优选的,而今剩下不多了。大部分累死了,侥幸活着的,虽经一年多的调养,却还没恢复元气,还在陆续死亡,仿佛未老先衰的年轻人,岁数虽不大,却因以往卖力过甚,伤了根基,先后凋零。”

建宁王亲自查看那些功马累马青春马。秦基业师徒随看,一看便与王子殿下一样,潸然泪下。

哪里是马,分明是马骨加马皮,骨骼突兀如堵墙,仿佛是从古诸侯陵墓起出的殉葬马匹,不同的是,那些马是躺着的,这些马是站着的。

“来不及伤感马匹了,虽说这些马恰好是本王优选抚养的。”建宁王对秦基业师徒说,“不哭吧,若一味伤感,则余下的路途哭不胜哭。”

秦基业师徒自然不理解王子殿下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但才迈上新路,就发现鼻子酸楚泪水横流不是说禁绝就能禁绝的。

狭窄的道路两侧都是磊磊坟墓,而悬崖下的树木上也挂着累累白骨,白骨你叠我我压你,有马骨压人骨的,也有人骨压马骨的。

建宁王说:“坟地里埋的既有筑路人,又有荔枝兵,都是累死的。赶工太急了,但不得不急,误期了照样得杀头。这还是幸运的,死了有坟墓睡。没坟墓睡的都挂在悬崖下的树枝间,风吹雨淋,年深月久,才能掉落到悬崖下边,与黄土混为一体。”

边说话边跑马,众人正好看见左近路边有个少妇,一会儿跪一会儿站,一会儿甩手,一会儿收手,甩收之间,白雪似的纸钱喷涌而出,纷扬上下,而后便是嚎啕的哭声,——哀哀然哭奠她的新婚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