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肉丝米面)_第492章 圣教昭昭,大明窃国(1 / 2)_大明嫡子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492章 圣教昭昭,大明窃国(1 / 2)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5687 字 8个月前

第492章  圣教昭昭,大明窃国

        凤阳城被封锁了整整一个昼夜。

        夜色下,凤阳城内无人安眠,城外亦是暗流涌动。

        当硝烟在凤阳城中升起,将一片片的月华和星光遮蔽住的时候。

        凤阳城外,藏在黑暗之中的不肯入眠的人,却动了起来。

        《水经注》:濠水出阴陵县阳亭北,东北流经小城,而北流注于淮。

        濠水并非大江大河,但在整个中原的文化体系里面,却广为人知。

        不是因为其水势汹涌,亦非两岸有绝美之景,引得无数词藻堆砌传唱。

        只因为,数千年前的两位先贤,在这条不长不宽不美的濠水之上,发生了一场传承久远的辩论,方才有了千年的名气。

        那一年庄子和惠子相约游玩,于濠水之上。

        庄子说:“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化身杠精,惠子急了。

        惠子怼:“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开始终结惠子:“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至于惠子最后有没有因为庄子的杠精本质,而暴起伤人,后世人并不知晓。

        而能梦蝶的庄子,会在濠水之上说出知鱼之乐的话,也属实再正常不过。

        只是千年前的一场友人见的抬杠,却让濠水留下了一段千古的佳话。

        然而今夜。

        濠水再无佳话,只有阴谋。

        秋日里的夜色如同锋芒一样,寒冷之中带着萧杀。

        濠水两岸,地势平坦,少有遮挡。

        然而夜晚对于此时的人们来说,依旧是充满了危险的。

        村舍之中的家家灯火早已熄灭。

        游走在村子里的家犬也已归窝,等待着日头的再一次升起。

        秋风在濠水两岸拂过,将已经枯黄的野草腰身压得更低了一些,水汽开始从泥土下翻滚上来。

        几片衣袍从草丛间游走,不久便已经沾湿。

        濠水东岸,与凤阳城隔水相望的野外。

        一片低洼地上,一道道人影压着身子,从周围的夜色中滑入聚在了一起。

        “真空家乡,无生老母!”

        一道道低沉且虔诚的声音,在夜色下的低洼地里回荡着、传唱着。

        人聚集的越来越多。

        只是每一个到来的人,都自动的站在了应该在的位置上,到场之后出了教中的口语之外,便再无言语。

        人群将中间的位置留了出来,似乎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最后的正主到来。

        没有人急切,也没有人暴露出不耐烦。

        即便已经是深夜,却没有人露出困倦的神色。

        嗒嗒嗒。

        在很长的寂静之后,一阵低沉的脚步声从黑夜里传来。

        低洼地里的人们顿时双眼一亮,纷纷昂首挺胸,目光循着脚步声传来的方向看了过去。

        未用多久。

        便见数名身上带刀的男子,簇拥护卫着两名身着锦服的男子到了人们面前。

        两名锦服男子未曾并肩同行。

        走在前面的是年轻些,估摸只有二十多岁的青年人。

        青年人脸上已经留了一抹短短的胡须,眉目之间有些清秀阴俊,细长的手掌上,指甲被修剪的十分整齐。

        当他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时,眼神里流露着一抹幽光,看清了聚集在此处的人数之后,眼底闪过一丝讥讽和轻蔑。

        而在青年人身后半步,另一名锦服男子,则已有四十出头的年纪。

        虽然身着锦服,却掩不住健硕的身故。

        粗壮却没有一丝肥肉的脖颈,泛着黄铜肤色。

        同样粗壮的双臂下,是一双厚实且布满粗茧的手掌。捏合松开之间,好似能一拳了结人命。

        中年锦服男人的双眼炯炯有神,站在青年人的身后,眼神已经锋利的扫过低洼地里聚集齐了的人。

        “真空家乡,无生老母。”

        “我等拜见小明王,拜见护教太保。”

        青年人轻轻点头,有些不情愿的嗯了声,挥挥手。

        中年男人则是面露笑容,看了一眼众人,轻声道:“劳诸位久候,小明王来途几番担忧诸位安危,惦念诸位。都快快免礼。”

        说着话,中年男人便在青年人身边,侧目看了一眼,伸手朝向人群中被留出的中心位置。

        青年人转头,朝着中年男人点了点头,方才轻踏脚步,走入人群中。而中年男人,则是全程跟随在其身后。

        周围的人群自动的分开,虽然这里大多数人都只是农户或是匠人出身,又或是商贾、仆役之类的贱籍。但每个人在看到青年人的时候,都默默的低下了头,仪态恭敬的无可挑剔。

        没人敢在青年人和中年男人面前造次。

        今夜能到这里的人,都是知晓这两人身份的。

        不论是青年人还是这中年男人,都是有着深厚背景和出身的。

        且先说这中年男人,其父乃是前元时天下无数起义军之一的领袖刘福通。

        前元至正十五年,刘福通等人在亳州拥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称帝,改元龙凤,国号宋。

        刘福通历任平章、丞相,官至太保,诸事皆由刘福通决断。

        而此时这中年男人,便是刘福通之子刘宗圣,如今的白莲教护教太保。

        而一直走在刘宗圣前面的青年人,身份更是深厚。

        便是当初被刘宗圣之父刘福通拥立称帝的韩林儿之孙韩明王。

        韩明王亦是如今的白莲教首领,教中小明王。

        因为两人祖上的渊源和出身,可以说如今中原各地的白莲教、明教中人,皆以其二人为首。

        在经历了前元的动乱和大明开国之后,白莲教内部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等级和阶级的控制,比之大明开国前更加的明显和森严。

        韩明王和刘宗圣两人离开护卫,一路走进人群中。

        人群露出热切的目光。

        当韩明王的名字,在教中传荡时,所有人都清晰的明白,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