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肉丝米面)_第531章 忠心耿耿晋王爷(1 / 2)_大明嫡子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531章 忠心耿耿晋王爷(1 / 2)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5021 字 8个月前

第531章  忠心耿耿晋王爷

        太原城晋王府。

        王宫王座上,朱棡的思绪回到了数十年前。

        前元至正十八年的冬天,朱棡出生。

        那时候天下仍是大乱,前元内部矛盾激化,地方上起义军不断攻取前元的地盘。

        这一年,朱元璋已经投身起义军,参与起义事业六年之久,且已经入主集庆,改名应天。彻底控制江左、浙右等地。

        一直到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灭陈友谅。至正二十七年,灭张士诚。

        江南之地,终于是尽数进入到朱元璋的统治之下,随即改为吴元年。

        朱棡的脸上有些唏嘘。

        那些年,自己出生不久,记忆颇是久远。

        在自己的记忆中,父皇总是和文武大臣们在外面商议军国之事,家里面都是母后主持,太子作为兄长便承担起了照顾下面兄弟们的事情。

        那时候天下尚未平定,但对朱棡来说,却是最安心和惬意的时候。

        因为自己年幼,父皇所经历的那些生死纷争,自己并没有参与到。又因为有兄长在上面,自己并不需要去顾及兄弟们的情绪。

        等大明建国,家里面所有人的称呼都改了。

        洪武三年自己被封为晋王,十一年离开应天就藩太原。

        这些年下来,朱棡始终都记得父皇的严厉,以及太子兄长的爱护。

        晋商终将会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

        这一点,朝廷或许知道,也或许并不知道。

        但自己就藩太原十多年,却是清清楚楚。

        天下不该再有大乱的。

        朱棡眼神逐渐的锋利起来,最后从回忆中苏醒过来,睁眼看向面前的王府长史和朱济烨。

        “父王。”

        “王爷。”

        朱济烨和王府长史同时开口。

        朱棡摇摇头,低声道:“你们莫要再劝,本王心意已决,绝不离开太原城半步。”

        王府长史低沉开口:“王爷忠君爱国,此心属下知晓。只是,一来这是太孙殿下教令,王爷若是不尊,恐被朝廷弹劾。二来,一旦太原生乱,山西动荡,属下担心贼子会觊觎王爷,胁王爷以逼朝廷。”

        朱棡脸上平静:“本王身为晋藩,岂可闻危而逃?本王身为宗亲,自当以身作则,守土有责。本王走,王府余下人等何以应对?贼子若要作乱,亦可擒王府余人。

        本王若将王府一应人等尽都带往大同,置于大军营中,自当一家安宁。可若如此行事,贼子必然生疑,朝廷筹谋之布置,必将延误。

        本王岂能做此等危及国家之事?本王又岂能做那愧对宗族、愧对黎庶之人?”

        朱棡长吁短叹,脸色凝重。

        王府长史还想劝阻,却发现自己已然找不到理由。

        朱济烨在一旁沉吟深思良久,轻声开口道:“依今日所知之事,太孙殿下大抵是要在山西道关门打狗。凉国公既然要往大同坐镇,其麾下大军势必屯驻山西道以南。

        太孙殿下只消往陕西道、河北道行文,要求两道都司屯兵严防山西道东西两侧,届时山西道便是生乱,有贼子起事,也走不出山西道,也不可能危及朝廷其他地方。”

        王府长史亦是说道:“河北有燕王殿下,陕西有秦王殿下。贼子一旦起事,只能往北出关,或是南下入蜀。北边有大同兵马驻防,南边看样子太孙已有布置。二公子所言关门打狗,倒是颇为贴切。”

        朱济烨笑笑,拱手抬头看向王座上的朱棡:“父王,王府该以年关将至,调晋王府三护卫入城,以备城中安定为由,护卫王府安危。”

        “不!”

        朱棡当即双目一凝,断然出声拒绝,沉眉道:“王府三护卫不但不能进城,还要调离太原城!”

        朱棡言辞肯定,眉宇深沉。

        只是他如此一句,却是让王府长史和朱济烨两人顿时一惊,面露惊讶。

        “父王,没了忘了三护卫,王府在太原城里便再没了防守能力,还请父王三思!”

        朱济烨面上紧张,出口劝阻。

        凡是就藩的亲王,皆由三卫兵马护卫,这是朝廷给予藩王们的护卫,也是能让这些坐镇地方的藩王有节制地方的底气。

        晋王府藩国太原,坐镇陕西,身处九边,三护卫的兵马更是战力强悍。

        这些年,每每有旨意要求晋王出关征讨关外元贼,便都是以晋王府三护卫为中军,朱棡统御诸军征讨大漠。

        王府长史亦是劝说道:“还请王爷三思。一旦三护卫离开太原,届时贼子起事作乱,王府毫无反手余地,王爷安危事关重大,王府上下也将置于险地。”

        面对朱济烨和长史的劝说,朱棡却是默默的摇头。

        “三卫兵马必须离开太原。若三卫兵马留在太原,等到贼子起事,必然会投鼠忌器。三卫离开,这些贼子才能更放心行事。”

        朱棡目光微微闪动着。

        既然晋商要祸乱山西,自己倒是可以帮这些人一把。

        多少年来,朱棡时常领兵出关,征讨大漠,早就养出了一身的胆气。

        王府长史却是忧心忡忡:“王爷智勇双全,临危不惧。可是三卫兵马乃王府护卫之力,若是尽数调离,晋王府到时候又该如何自保?”

        朱棡转目看向长史身边的朱济烨,笑道:“烨儿以为,贼子当于何时起事?”

        这是考校。

        王府长史静声站在一旁,侧目看向二公子朱济烨。

        朱济烨未曾想,父王竟然会询问自己这等问题。

        他低下眼睑,沉眉深思。

        朱棡也不急切。

        他在思考着山西道的未来,在这一次即将发生的大乱之后,山西道的前路将要走往何处。

        良久之后。

        朱济烨也思虑的差不多,将方才所想又在脑中梳理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