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肉丝米面)_第715章 圣旨:废黜皇太孙(1 / 2)_大明嫡子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715章 圣旨:废黜皇太孙(1 / 2)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5817 字 3个月前

难道皇家内部,真的出现矛盾了?

        文华殿里,随着太子朱标说出要废了皇太孙的言论之后,一众内阁大臣纷纷沉默。

        朱标却显得很是平静。

        他开始整理着面前堆积成山的案牍和文书,语气不急不慌道:“既然事情是因太孙而起,加之如今城中百姓激忿。而我朝立国以来,便是以百姓为重,顺应民心,方才得了这中原江山。

        如今,既然百姓有所请,也有所依据,朝廷为保公平公正,施政公允,自当一如既往的顺应民意,废黜太孙之位,以安民心。”

        首辅任亨泰急了。

        他看着太子爷的表情和语气,全然就没有作假的可能。

        那是真真切切是动了要废黜太孙之位的念头啊。

        任亨泰眉头紧锁,上前一步,躬身抱拳:“殿下,此举不可啊!太孙殿下,万万不可废!”

        朱标看了眼首辅,依旧是不曾表露任何的情绪:“如何不能废?朝廷既能册立,便也能废黜。”

        任亨泰心中大呼,急声道:“这事全然不是太孙之过,乃是有歹人在背后策动,借我朝即将举行禅让大典,推波助澜,方才造成了今日应天城中动乱。”

        任亨泰急于解释。

        言语之后,目光凝重的看向身边的几位内阁大臣。

        徐允恭没有开口,好似这文华殿里正在发生的一切,都和他没有关系。

        他不开口,那在他之下的沐英和李景隆两人,自然也不会开口表态。

        军方在大多数时候,比之文官内阁有着一个优点。

        那就是军方在内阁之中,总是能走到进退步调协同。

        解缙也没有开口,老神在在的。

        自从西部铁路开始建设后,他的精力似乎都放在了西部铁路上。

        原本他都已经去了河南一趟,年前因为朝廷有清算会议,所以才又赶了回来。按照计划,等明天元宵节上的禅让大典结束,朝廷政局稳定下来,最多也就是正月底就会继续前往河南道、陕西道。

        高仰止看了一眼满脸焦急的首辅,瞥了一眼老师,便低下了头。

        翟善想了想,才上前一步。

        他动的很慢,一直在思考着当下的问题。

        最后,翟善站在任亨泰身边,看向安坐不动的太子爷。

        “殿下,太孙不可废!”

        翟善重申了一遍,目光颇为凝重。

        他继续说道:“太孙乃是国之继承,受陛下册立,昭告天下。近年,朝堂洪武新政,亦可谓乃是太孙首开。

        大明而今国势日盛,将士开疆拓土,文臣守土治理,文武和谐,百姓安宁。

        天下承平数载,偶有灾患,却再无乱民生。

        此乃陛下之功,太子之功,亦是太孙之功。

        今日城中谣言四起,激愤百姓,从而引发如今城中动乱,乃有歹人从中作祟。

        我等皆知,宋、罗、齐三家之女入朝为官,乃是为应天府一地官、民工厂招工所行之举。

        其中,并无宫廷内外嫌隙发生,亦无民间人云亦云之强抢民女事滋生。

        百姓懵懂无知,却好事宫闱,千百年来频为裹挟,为怀揣野心之辈利用。

        今朝应天城内发生的一切,亦可说明,此间有歹人包藏祸心,恐意图借京师动荡之局,行祸乱朝纲之事,借机动摇我大明国本。”

        翟善在这件事情,排除一切,仅仅是从他自己的立场上而言,都必须要确定城中这场动乱的非法性。

        毕竟当初宋柳红三女能入朝为官,别说什么皇太孙在背后推动的。但在朝堂之上,却是他这位内阁大臣、吏部尚书带着一帮人提议的。

        如果今天城中动乱是正确的。

        那就说明他翟善是错误的。

        皇太孙若是被废,他这个明面上提议三女入朝为官的吏部尚书,又焉能继续立于朝堂之上?

        而在翟善发言之后,任亨泰再次开口:“当下紧要之事,首要之举,当是派遣官员,于百姓面前澄清此间诸般事实。锦衣卫会同有司,当加紧捉拿暗中推动谣言滋生,裹挟百姓动乱之人。待明日朝廷禅让大典之后,朝廷可当众审理此次案情,晓谕百姓其中内情。”

        朱标看着面前的内阁大臣们。

        他先是看向徐允恭、沐英、李景隆三人:“你们怎么说?”

        沐英依旧是低着头,李景隆抬头看了一眼徐允恭。

        徐允恭躬身抱拳:“臣以为,任阁老、翟阁所言,有理。”

        朱标又看向解缙、高仰止师徒二人。

        “解阁、高阁如何看?”

        解缙和高仰止两人同时抬起头。

        师徒两人好似是商量好了一样,躬身弯腰。

        “臣等以为,任阁、翟阁所言公允。”

        朱标笑笑,最后看向任亨泰和翟善二人。

        “孤的意思,其实还是平息城中动乱为先,不过既然内阁都持相同意见,任阁老和翟阁又言辞太孙无错,城中当下动乱乃是有歹人在暗中策动。那……西安门外请愿的百姓,便由任阁老、翟阁前去游说吧。”

        任亨泰这时候哪里还会去想别的。

        只要现在能不废黜皇太孙,就是万幸,朝廷就能暂时把持稳定。

        他当即领命,转身之际,淡淡的看了解缙一眼。

        按照任亨泰的推算,如果当真要废黜皇太孙,恐怕解缙、高仰止这对师徒,就要立马在朝堂之上发难了。

        到时候,朝廷就不会有一天平静的日子。

        与其那样,倒不如死死的保住皇太孙。

        而且在任亨泰心中,对朱允熥这位皇太孙,其实也是很满意的,甚至可以说在剔除掉一部分在他看来过于激进的手段和方式之后,任亨泰是很推崇朱允熥这位皇太孙的。

        翟善则是悬着心稳稳落下。

        暗自松了一口气。

        保太孙,就是保自己啊。

        不管是于公于私,这事情都必须如此去做。

        他只是有些奇怪,按理来说如果太子爷说要废黜太孙,那么最先出来反对的应该是解缙和高仰止师徒二人才对。

        毕竟他们都是心学在朝廷里的标杆,是被太孙一手推上来的。

        就算解缙和高仰止师徒两人不说话。

        可那边不论是徐允恭,还是沐英又或者李景隆,都不可能沉默不语,而应该是坚决反对的。

        徐家如今已经和太孙府那边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徐家现在大半的产业都落在了交趾道和海上,徐允恭不可能坐视太孙可能被废而不管。

        至于沐英就更不用说了,这位新晋的黔国公那可是太孙的岳丈。

        太孙被废,他沐家大抵又要回到云南去了。

        倒是最后这位曹国公李景隆,不论是反对还是支持,其实都是正常。

        但不要忘了。

        当初大明东征,李景隆能上任征东大将军,可是太孙推举的。

        李景隆封王,也是太孙当初在西城橄榄球场看台上的那一句话,才得以成真的。

        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