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王子虚)_第599章 宗室和教育(1 / 2)_大明1805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599章 宗室和教育(1 / 2)

大明1805 王子虚 5961 字 6个月前

第599章  宗室和教育

        朱靖垣在考虑政治机构改革的过程中,也理所当然的要考量皇族未来的地位。

        皇族这个事实存在的统治者家族,本身已经过于庞大了,和皇帝一样没办法直接隐身。

        那就只能尽可能的普通化,尽可能的变成普通百姓。

        朱靖垣也而开始拟定家族体系的改革方案,准备以后找机会跟父亲商量之后开始执行。

        直接做法是名义上的全面分家,尽可能缩小直接展露出来的规模。

        所有已经没有任何爵位身份的偏远宗室,以后全都不再按照皇明祖训字辈命名。

        宗人府也不再干涉他们给孩子取名的事情。

        孩子注册户籍的时候,要首先去普通户籍管理部门,和普通百姓一样办手续,领取唯一的身份编号。

        在这样的基础上,自己再将得到身份编号报到宗人府去登记。

        除此之外,平时作为普通人正常吃生活,不享有任何形式的额外特权。

        中学教授更加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能够方便的转入专门的工匠学校,毕业只能去当技术工匠。

        在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像是普鲁士和英格兰或者美利坚既然要搞义务教育,那同样也要做到人人平等。

        工厂想要一个高中生负责记账,但是全体工人连初中都不上。

        在这样的基础上,老爹还问了另外一个问题。

        读书不好的孩子们,没有大众化的相对体面的出路。

        最终能够反过来提升普通工人们自己的生活水平。

        朱靖垣不喜欢义务教育,最起码不喜欢后世欧美的义务教育。

        工厂决定让工人自己花费时间和成本培养自己,然后才能来竞争工作资格。

        教育事业确实需要关注,需要提前做好规划。

        但是,现在大明宗室数量太多了,同一系相同辈分字下的兄弟宗室的人数,有些已经有超过汉字总数的了。

        但是这件事情这样下去早晚是个问题。

        更重要的原因,是从零开始培养一个中学水平的工人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工厂扩建的速度和市场发展变化的速度。

        换个角度看,如果很大一部分人,不需要努力学习高深的知识,就已经能过的舒坦安逸,那为什么一定要去学呢?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学习复杂的知识,也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有掌握复杂的知识。

        这是他们的社会组织基础决定的。

        所以朱靖垣跟老爹商量。

        尽可能的公平的方案就是考试。

        泰西诸国建立在这种理论基础上的国家机构,就有义务对全体国民提供相同服务,开放相同的社会权限。

        脑子中上但是格外努力的学生,和脑子特别灵活但是不够努力的孩子对比,也许前者能够取得更高的成绩。

        实际的福利待遇基本不变,只是名字里面没有标志性的字眼,不再由宗人府专门登记注册户籍。

        应该有普通人不需要拼命就能过的相对舒服的方式。

        提高普鲁士国家在泰西大陆上的竞争能力。

        美利坚等欧美国家,不断的延长本国义务教育的时间,同时还在不断迁就水平最低的那部分学生,不断降低总体的教育水平。

        首先,直接不提义务教育这个词。

        免费的小学也要日常考核,可以将有天赋的孩子筛选出来。

        只能允许事实上的重名情况出现了。

        因为更进一步的工业化需要更更高水平的劳动力。

        到了大学以后,会和中学一样普遍的发放奖学金,仍然覆盖两成的学生。

        仁武朝以前,经常为了宗室取名造新字,现在也不允许造新字了。

        小学的基本要求就是识字,能够听说读写就行了,不需要学习太过复杂的知识。

        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的生产力水平,以及明现在掌控的资源和人口的比例,显然是有能力实现这一点的。

        小学毕业之后长大了能当最普通的工人和士兵。

        朱靖垣知道这种制度都不可能绝对的公平,但是显然也只能本着尽可能公平去规划。

        成绩在前二十的学生,都有机会免费上完大学。

        导致美利坚的公立义务教育最终变成了所谓的“快乐教育”。

        朱靖垣是皇帝但不是族长,这种事情本来是太上皇直接管理的。

        再加上美利坚越来越白左化的社会舆论的裹挟,还有美利坚教育相关行业的利益相关人员的不断推动。

        不过发钱本身也不是个小事,发不好就是纯粹的浪费钱。

        最早期的义务教育是普鲁士人搞的,是为了获得拥有基本读写能力的士兵。

        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工匠在整个社会上的身份地位。

        已经将就了很长时间了。

        绝大部分人自己其实也都明白,不同的人的智商绝对是有实质性的差距的。

        所以大明的考大学的考试其实相当于秀才资格考试。

        朱靖垣很快就收到了回应,老爹觉得宗室确实该改革了,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去拆分宗室管理体系。

        “普鲁士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忍耐、勤勉、守纪和为国效忠的品行。”

        给不同系的宗室续编辈分字,已经成了现在宗人府的日常任务。

        让所有人都变成高材生,然后都获得轻松体面的工作,理论上当然是最好的事情,但是根本就不现实,不符合客观规律。

        各种考核成绩和奖学金就是对前者特别努力的奖励。

        更重要的是了解基本的社会常识,接受朝廷规划的普遍的道德体系。

        不过现在采用与考试方式,已经是类似后世高考的形式了。

        但是大明皇帝在家族中的辈分比较高,因为好几代皇帝都是父亲三十岁的孩子。

        看上去大明皇帝暂时不需要马上续编辈分字。

        不因为家庭出身或者有什么特长而加分或者扣分。

        不考虑直接考试成绩之外的因素。

        那工厂别说找高中生了,初中都没有的。

        大明的绝大部分家庭的父母应该都不会拒绝这种如同免费看孩子的服务。

        这些宗室需要决定自己的支系新辈分字,确定之后送交宗人府存档,在原有辈分字用完之后启用。

        与此同时,大明的大学生毕业后就有生员身份,也就是秀才,相当于后世的学士学位。

        朱靖垣现在已经有了孙子,是先字辈,重孙就是成祖系辈分字第二十位的猷字辈了,重孙以后就要单独重编辈分字了。

        最终导致体系内部竞争极其激烈。

        皇帝当然是特殊的,所以后代采用单独的一套辈分字,与其他成祖系宗室不再使用相同辈分字。

        而且重名的宗室也都是同辈兄弟,不会在辈分上搞错。

        也尽可能避免受考官主管意志影响较大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面试和自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