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_第二九三章 英国人的谋划(2 / 2)_怒海覆清1852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二九三章 英国人的谋划(2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1371 字 2023-05-07

包令在东方已经呆了十几年,他是一个中国通。

“总督阁下,现在清国的长江流域也被另外一股势力占据了,他们自称太平军,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人也信奉上帝。”

“我们为什么要单单跟清国的官府一方合作呢?南方的这些叛乱组织,他们控制着中国南方最富庶的地区,我认为我们可以与他们多接触一些,想必他们要跟清国官府作战也需要外部的支持。”

文翰明白了包令的意思,那就是在清国采取均衡策略,将以武力干涉,改为外交干涉。

充分利用好清国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大英帝国也许不需要一兵一卒就能够获取大量的利益。

“包令先生的提议很好,如果国内要我离开这里,我会推荐您担任东方的负责人。”

包令比文翰要大十岁,文翰到东方之后,身为广州领事的包令给了他很大的支持。

在他内心的深处是非常感激包令的。

而包令的儿子也在东方,是一家洋行的老板,很显然包令家族是要立足东方发展的。

那么在自己失事的情况下,他不介意推包令一把,包令是一个明事理的人,他知道如何给文翰回报。

果不其然,当天晚上,包令就送来了“怡和洋行”百分之五的股份。两人继续就这个问题向下谈。

“包令,你说这些野蛮的东方海盗会和我们谈判吗?”文翰还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董良他们。

“总督大人,所谓的谈判,不过是利益的让渡,我们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他们也知道我们需要什么,其实我们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利益冲突。如果能够将这两个势力扶持起来,也许可以将印度的模式复制到这里。”

英国人征服印度地区所采取的策略就是分化瓦解、挑拨离间,等到各个势力打得筋疲力尽的时候,英国人再将他们一个个给收拾了。

不过印度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这里生活的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文明与政权。

包令将中国比喻成印度,显然是有失偏颇了。

不过这一点对文翰非常受用,因为文翰对中国的了解还不如包令,可以说一直以来,包令就是他的东方问题顾问。

假如他能够开启这个战略,那么其价值完全可以弥补这次在海峡之战的损失。

这样,即使他被国内叫回去了,也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结果。

文翰已经在想如何将包令的提议撰写成一篇具有说服力的报告。

不过当务之急是如何与这些人开启谈判。

“包令,先生,我们与对方现在还处在战争状态,他们刚刚占领了鼓浪屿,你觉得我们如何开启谈判。这样的情况下,你觉得这些人会做出妥协吗?”文翰道。

所谓的谈判,提出的一方总是会被人看低,在接下来的讨价还价中必然会处在弱势的地位。

“我让罗伯特先过去探探口风,毕竟他只是一个商人。”

包令竟然将自己的儿子给推出来了。

他也许是觉得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他的家族要想获得东方的利益,就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罗伯特?好,不过一定要让他注意安全。”文翰一脸关心地说道。

罗伯特是包令的儿子,“怡和洋行”的老板,这家洋行的总部在广州,不过在上海也有生意。

包令准备让自己的儿子商人的身份先与华族接触,以商船自由通行作为谈判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