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_第五二〇章 万生岛(2 / 2)_怒海覆清1852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五二〇章 万生岛(2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1801 字 9个月前

在十倍人数的突袭之下,荷兰人很快就被消灭。

矿场里的华工见到熟悉的华人面孔,一个个欣喜万分。

他们从来没有想到会有人到这偏僻的丛林中来解救他们。

“华族的同胞们,我们是复兴会游击队的人,是保护海外华人的武装。”

“我们华人用自已勤劳的双手在这块蛮荒之地上开辟了我们自已的家园,但是那些贪婪的洋人和土人看着眼红,他们不会允许我们在这里安居乐业,除非我们能够成为这里的主人,你们是想要继续这样给他们当做奴隶一般驱使,还是跟我们一起将他们全都赶走……”

黄德美重复着相同的演讲。每次解救了那些被奴役的华工,他都要做一番演讲。

还别说,有时候仅仅是嘴皮子动动还就真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

那些华工眼睁睁地看着洋人与土人合伙毁掉他们的家园,糟蹋他们的妻女,杀死他们的孩子。

心中的仇恨早就已经积蓄到了极点。

这个时候被黄德美一刺激,立马就群情激愤。现在就是让他们对洋人决死冲锋,他们都会照做。

黄德美一共在这个矿场解救了三百五十人,其中还有三十几个年轻女子,以及十几个半大的孩子。

这里是一座露天铁矿,矿工要做的就是将矿石挖出来在河边进行淘洗,然后装船运走。

黄德美还在河边的码头上缴获了一艘运煤的小火轮。

这艘小火轮不过几十吨的样子,但是对于黄德美他们来说已经不小了,总比他们的独木舟要强。

虽然有几百青壮,但是这些人都被荷兰人折腾得不成样子。

黄德美只从里面挑选出了一百人补充进自已的队伍,准备将他们训练成游击队战士。

剩下的人包括那些女人都被他留了下来。

他准备将这片两大势力交界的沼泽区变成自已的游击区。

他现在的队伍还太小。一旦荷兰人注意到他,派出大部队围剿,他们还是很危险的。

所以黄德美必须要尽快扩充自已的力量,打游击,武器的消耗比较小,可以依靠走私和缴获维持。

但是粮食必须要自已解决。

因此黄德美需要建立自已的根据地专门从事生产活动,为部队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

而他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扩充根据地,这样就能够保证核心根据地的安全。

……

与黄德美不同,江源嫂在纳土纳群岛的活动有些像太平军。

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因为岛上的物产丰富,适合为舰队补给,将这里作为自已在南海的重要补给枢纽。

也正是因为物产丰富这一特点,这里才被命名为万生石塘屿,寓意衍生万物。

后来明宣宗知道这里,特赐字“万生屿,安不纳。”

明确了这里是大明的直辖国土,而且考虑到这里的路途遥远,恩赐永不纳税。

也就让这里有了后来的名字纳土纳群岛。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这里处在南海的西南端,是通向马六甲海峡的必经之路。

而且万生屿是南海诸岛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大岛,是其他南海岛屿加在一起的一干倍大。

哪怕是到了满清,官方也在认可这里是中国之领土。

只是满清闭关锁国,掩耳盗铃,根本就管不了这里。

明朝时期,以曾沅芳为代表的郑和船队船工留在这里生活。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岛上的华人互相帮助,繁衍生息,亲如一家人,过着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

曾沅芳死后,他的妻子成了岛民事实上的领袖,她一直活到了九十岁,被人们尊称为曾母。

因此后来有人称这里为曾母群岛。

到现在曾母群岛这个称呼已经少有人提了,但是“曾母暗沙”这个名字,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

此时的万生岛被荷兰人掌控。

因为岛上的主要居民都是华人,这让荷兰人非常忌惮。

他们对华人课以重税。很多华人不堪重负,搬迁到了南洋的其他地方。

然后这些荷兰人又调来一些土人过来,平衡这里的华人人口。

到了董良前世的时候,这里百分之八十都变成了马来人。

而现在,岛上依然是以华人为主。

董良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决定将江源嫂给派到这里。

江源嫂本来准备到这里暗中发展复兴会会员,然后等到国内准备好之后,配合军队赶走荷兰人。

结果却出现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