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_第五四九章 进攻大沽口(2 / 2)_怒海覆清1852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五四九章 进攻大沽口(2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1758 字 9个月前

皇帝朱笔御批,要兵马可以,你向荣先将自己的人头给送过来。

这可不是野史杜撰的,是真事儿。皇帝的原话是:“汝必欲调回江北兵,先调汝首来。”

可怜向荣的日子也确实难过啊。

向荣统率江南大营,日子过得抠抠搜搜,一个月原本需要饷银40万两,但江苏全省一个月才30万两收入,只能拨给他们4万两白银做军饷。

要不然江南大营的兵马为什么会做起生意来啊。

他们甚至跟天京城内的商人勾结,通过江南大营的地界,给他们走私物资。

这其中有军官的腐败,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大家驻守在那里,哪儿都不能去,你又不给人家钱粮,这些当兵的也不能干等着饿死啊。

按理说这些南边的绿营兵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已经算是不错了。

要是换作别人可能早就逃的没影了。

也就是向荣在江南的绿营中还有一定的威信。

向荣不仅手头没钱,又因是汉官不敢扩大军队,手下兵将只有三万左右。

现在常州被护卫军占领,江南大营其实已经被叛军包围。

没有后方,江南大营连个腾挪的空间都没有,更是缺少粮草的补给。

京师的大水,让京城遍地流民,他们衣衫褴褛,一无所有,家中仅剩的一点粮食都被大水给冲走了。

现在孑然一身,只剩下烂命一条。

这些人要是处理不好了,将是巨大的隐患。

流民不仅仅是一个称呼,它是由一个个独立的人组成的。

他们都有想法,有需求。

历朝历代,哪怕是再拉垮的朝廷都会赈济流民,要不然你设置长平仓干啥的。

长平仓的粮食还不是百姓们自己种出来的吗?

这些粮食由官府保存,就是为了在灾年的时候拿出来赈济灾民的。

但是京城的长平仓已经空空如也。

连年的匪乱,掏空了大清的府库。为了围剿北伐军,朝廷又在河北调动了几十万的军队。

这些军队人吃马嚼,消耗巨大。

皇帝的命令不可违,那些王宫贵族大都派出家里的奴才到城外搭建一个粥棚做做样子。

实际上能够放出多少粥,谁都不知道。

闻讯赶来的灾民通常都会被一顿乱棍打走。

大家只能抱怨自己来得太晚了。

天津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这里是居住的商人比较多,甚至还有一些倚靠长芦盐场发家的大盐商。因此很多灾民也会往这边跑。

海河的河水暴涨,都已经挨到炮台的边缘。

一名清军的老卒,不知道从哪来搞来了一张破旧的渔网,站在炮台的边上捕鱼。

今天,他的运气很好,不一会儿就捕到了五六条大鲤鱼。

一旁看热闹的小兵看着直流口水。这么多的鱼,军官也吃不完,看样子大家都能够分到一杯羹了。

正在众人收网准备回去的时候,一名干总带着两个手下走了过来。

众人连忙行礼。那干总看了一眼桶里的鱼,二话没说,就让两名手下拎走。

“刘干总,取两条大的孝敬您和王副将,剩下的给弟兄们熬点汤喝吧大家都一个月没见荤腥了。”

那捕鱼的老卒一看这位刘干总要吃独食,顿时急眼了,这可是他忙了一个上午的成果,还是走了狗屎运才捕捉到的。

刘干总全都拿去,自己岂不是白忙活一场了吗?

“你个老东西,也没见你饿死,军中哪天不供应你们饭食,难道会将你们饿死?你看这河面上哪天没有飘来的灾民尸体。再废话,现在就把你赶出军营,与那些流民一起挨饿。”

刘干总见到手下的小兵竟然也敢来对自己指手画脚,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老卒向后退了两步,没有再说话,周围的士兵看着刘干总远去的背影,眼中露出了愤恨的目光。

就在这个时候,混浊的海河下游突然出现了一片白帆。

紧接着六艘拖着灰黑色烟柱的炮舰开足马力从一片白帆中冲到了前面来。

炮台上的警钟也随之响起。

这一次大姑炮台丝毫没有准备,南北炮台的火炮加在一起只有不到三十门。

军官们在慌乱中指挥士兵从仓库运送弹药。

但是连日的暴雨,很多火药都已经受潮。

这一次与历史上英法联军进攻大沽口完全不同。

那个时候清军知道英法联军要进攻,让僧格林沁加强了对这里的防卫,调集了两万兵马。火炮的总数也就是只有六十门。

护卫军面对的却是毫无准备的清军。

战斗相对来说就要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