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之1995(泡沫里的咸鱼)_第4章 锐化的记忆(2 / 2)_回档之1995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4章 锐化的记忆(2 / 2)

        打量面前。

        陶丙立是陶暖瓷的父亲,崛起于八十年代的河元富豪,早年凭借倒卖服装起家,并一步步创立丰瑞集团。

        人只要放下了野心,不再去背负,不再想攀爬,不再奢望各种求而不得,自然会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去痴癖于某些东西,并且投入深情,做到极致。

        河元化肥厂。

        后来明白了,也只是后来了。

        书桌左侧是一台熊猫牌收录机,进入初中那年父母给自己买来,说是学英语用,其实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听歌。

        能否拥有一份耀眼的学习成绩,不仅是自己是否浪费了一次宝贵重生机会的问题。还在于,拿到一个‘学霸’标签,某种程度上,就等于提前拥有了一张文凭,这可以让苏杭突破自己年龄和身份的限制,提前敲开成人世界的大门,进而利用重生者的优势去做更多事情

        其实可以想象。

        记得很久以前在南方那座影视城,谈起这一点,某个记忆从模糊又转为清晰的姑娘就说,他是一个骨子里骄傲又冷漠的人,无痴无癖,不可与交。

        该怎么解决这612元?

        打工……

        那次之后,脱皮见骨的陶家虽然没有完全没落,却也一蹶不振,几年后全家移民去了海外。

        那么大的火啊,怎么救?

        还说自己真不是贪生怕死,是怕万一……留下他们娘俩怎么办?

        每当这时,苏杭只能劝。

        起因是丰瑞集团承包河元化肥厂。

        安慰父亲那些都是假的,没人喊他,那场爆炸太烈,当时远在老城区的二中教室玻璃都被震碎了许多,靠近爆炸中心的父亲因此失聪一段时间,根本听不到声音。

        打定主意,苏杭并没有立刻开始发奋。

        虽然吧,细想一下,还是有些没底。

        1995年8月,经过一段时期的谈判,丰瑞集团以3000万人民币的开价全盘吃下河元化肥厂,当年10月,化肥厂复工。

        苏杭努力浏览片刻,闭上眼睛,回忆内容,然而,只是稍稍多了一些印象,完全没有之前那种复印般的效果。

        还有,父亲,苏全民。

        伸手打开台灯,顿了顿,苏杭又起身去关掉了大灯,重新回来坐下,再次看向眼前,伸手抽出那本《书法名帖》,翻开,很快找到两张一元面值纸币,红色的第四代人民币,再翻,还有一张紫色的五角纸币。

        这么想着,苏杭伸手把台历拿到面前,从笔筒里抽出一支圆珠笔开始标画。

        <div  class="contentadv">        今天已经是6月13日,而这一年夏天的期末考试时间是6月27日,两周后一个同样的周二,剩余13天时间。

        然而,那到底又算什么?

        拿起?

        苏杭扫视一遍,只觉得,眼前这一切,都不是再见时的某种似曾相识,依旧是异常的清晰。

        比起其他将课外书当成洪水猛兽的家长,父母对于苏杭读这些书籍表现的很宽容,只是偶尔提醒几句别影响正常学习。

        同样在晚餐时就已经开始考虑。

        苏杭将一连串名字串起来,又飞快写下记忆中的各种信息,逐渐理清了相关想法。

        再旁是一份台历,6月份已经画了近半的叉。

        丰瑞集团。

        靠在椅背上做了次深呼吸,苏杭打定主意。

        直到很多年后,父亲偶尔还会和苏杭提起,说又耳鸣了,听到了爆炸,有人在喊叫,有人哭着求他拉一把,还有人在骂他,让他不许跑,赶紧回去救人。

        之后调查,事故原因很简单,设备老化。

        毕竟从小到大,苏杭的学霸属性都是‘零’,别说年级前十,连班级前十都没有进过。然而,重生一遭,如果连这样一个小小的目标都不敢冲一下,还不如直接穿回去算了,浪费机会。

        苏杭不笨,曾经,只是如同这个年龄段很多少年一样,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觉得学了没用,也就没有动力。

        凭借追到一个女孩让自己少奋斗三十年这种事,太考验运气,前世折腾那么多年都一事无成的经历,让苏杭觉得自己不是个运气太好的人。

        陶丙立。

        苏杭也因此不需要藏藏匿匿,就这么大喇喇地摆在桌上。

        想要退出,也不可能。

        而且,这份记忆的锐化,也仅仅只是一次性的记忆锐化,苏杭刚刚还试过,自己并没有因此变得过目不忘,还是正常的记忆水准。

        再投3000万,对全厂设备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维修改造,这家工厂的资产也就能够盘活,再运营五到十年都没问题。

        还是放下?

        1995年的现在,这个国家改革开放后的草莽时代已经进入尾声。到了新世纪,普通人想要出头会越来越难。因此,过了眼前这道坎,再之后,苏杭更愿意花时间去抓住一些真正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不是进行一场大概率不会有结果的懵懂爱恋。

        曾经的九十年代,1996年之前,关于陶丙立,最为河元人津津乐道的,是陶家在河元西郊桑河上游占地十多亩的豪华大宅。

        实际……没人知道。

        甘欣叼着烟,依旧一身张扬的红衣,无骨蛇般陷在酒店靠窗的单人沙发里。弥散的烟雾中,气质颓然而迷艳,却故意粗着嗓子学张老三:“俺也一样。”

        苏杭对高二上半学期的那笔学费印象深刻,总计612元,然而,为了这612元,一向好强的父母不得不到处求人,苏杭也因此觉得自己成了拖累,不想再继续读书。

        至少在河元这座小小的县级市,肯定是行不通的。

        然而,苏杭的优势就在于,作为一个重生者,他带了一份‘锐化的记忆’作为重生福利。

        坊间传闻的2亿资产,事后找人进行专业评估,折旧之后,只剩不到7000万。不仅如此,化肥厂还拖欠了银行贷款并员工工资,总计超过5000万。

        更何况,苏杭现在既没有追求一个女孩的资本,也不愿浪费这份时间。

        初中时开始偶尔买书,没什么针对性,感兴趣了,零花钱也够,就会买下。眼前只是一部分,另外还有三大箱子书籍塞在床底,但那就主要是上学以来的各种课本。

        深夜的台灯下。

        奖学金多少不说,只要能挤进年级前十,曾经难倒了全家的612元,就能解决。

        台灯基座上还嵌着一个方型闹钟,看时间,现在是晚上的9点17分。

        打开面前中间抽屉,苏杭拿出一个深绿色塑料封皮的笔记本,翻过前面抄写的一些歌词,来到空白一页。

        陶暖瓷的父亲陶丙立本来也以为占了个大便宜,因此没有过多调查就急切接手,拿到化肥厂之后,才知道自己掉进了坑里。

        收录机旁堆着五六盒磁带,更多磁带在左侧抽屉里。

        因此,河元化肥厂的净资产,其实只有2000万不到。

        因为苏杭已经想到了更远。

        要知道,不同于高二高三文理分科后只剩下专门应对高考的五门课程,哪怕河元二中按照高考标准将代数与几何整合之后,高一期末要考的课程总数也多达九门,其中语数外各是150分,理化生和政史地都是100分,总分1050分,

        如此多课程,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可能在短短两周时间就一蹴而就。

        因为苏杭只会单纯地喜欢恰好符合他口味的某一首歌,某一部剧集,或者某一部电影,却从来不会因此去刻意追寻相关歌星影星的其他作品,更别说崇拜歌星影星本人。

        河元二中是有奖学制度的,每学期期末考试的年级前十名,下一学期不仅学费全免,还有一定的奖学金。记得第一名奖学金是300元,第二名200元,第三名100元,状元、榜眼和探花之外,其他七名都是50元。

        明天。

        恰好要与陶暖瓷一起写黑板报,是个机会。

        无论如何,一定要先把这件对很多人一生都造成严重伤害的事情扭转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