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之1995(泡沫里的咸鱼)_第23章 过(2 / 2)_回档之1995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23章 过(2 / 2)

回档之1995 泡沫里的咸鱼 10064 字 8个月前

        “也是。”

        唔……

        方薇还期待着主编看到最后反转时的表情呢,摇头道:“我等一下就好。”

        然而,听说张晓晓似乎和《商海》主编尚骏走得挺近,担心被‘枕头风’什么的挡回来,也就不自取其辱。

        对面追求过自己的秦四围,虽然为人风趣,长得也不丑,但方薇一点都看不上。

        另外。

        林清和许白。

        方薇打量着自家主编的表情,也意识到了某些问题,试探道:“主编,这篇,给多少稿费啊?”

        苏杭?

        方薇:“……”

        “留下孤独的影子。”

        “比如,《土狗黑子》那样的待遇,主编力荐,”方薇道:“最好封面也加上。”

        《青旭》杂志的办公地点却在南北向大楼的一楼最北,日常太阳照不到,冬天阴冷,夏日潮热,去年夏天一个老资格的女编辑甚至中了暑,被大家一阵忙乱地救醒后,直接就念叨不干了,要退休。

        地址。

        谭丰振本来想说自己稍后再看,要把给上级的报告写完,不过,只是瞄一眼稿纸上的字体,他就立刻惊讶了:“喔嚯,这书法……”

        而且,还发现了问题。

        负责封面和插画的杂志美编赵月潇道:“我还是觉得,咱们应该引入长篇连载,就像金庸在《明报》写武侠那样。”

        这是一点。

        方薇甚至想到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相比起来,三楼的《商海》,已经不断扩编到27人。

        再次丢在一边,攒多了会有人统一处理。

        最好不要落空。

        总之,确定了,显然不是什么知名作家。

        “大海边缘。”

        没听说过。

        不知不觉,很快就读了两三页。

        不过,方薇觉得,只是稿件上的漂亮字体,就足够她多花些心思。

        谭丰振笑道:“这都不过,还怎么过?”

        当然了,现在,还是要先把稿子给主编看看。

        之后,社里没再给《青旭》拨人,大家也没脸要。现在,算上主编谭丰振,团队一共只剩八个人。

        两三页后,谭丰振就点起了头:“不错,文笔老练,但又不刻板,还有其中一些意象,不是年轻人写不出来。”

        有着一张柔和小方脸的方薇和瓜子脸的张晓晓在大学时就都属于班花级别,美女相轻,四年时间一直都在较劲。

        《商海》杂志今年只有36岁的年轻主编尚骏甚至放出了豪言,要在未来两年冲击10万销量。

        而且,总计800块,买了那么一篇膈应东西,不仅没有带来任何助益,还让杂志社沦为笑柄。

        角落里一个家伙忽然念叨一句。

        来到谭丰振办公室前,方薇敲了敲,得到回应,推门进入:“主编,你看看这一篇。”

        会议结束,谭丰振返回自己的办公室,大家各自忙碌,方薇也取了传达室送来的稿件,堆在办公桌上,开始翻阅。

        终于到最后一页。

        这么好的字,应该用最好的纸张,最好的钢笔,而不是普通的蓝色圆珠笔写在同样普通的红线稿纸上。

        大家顿时都笑。

        这样工作量就有些大。

        不再把自认为多余的细节当做废线,合在一起斟酌,快到最后的时候,谭丰振大致确认,问题在‘许白’身上。

        实际上的杂志社,特别还是《青旭》这种,其实是反过来的,小作者投稿倒是不缺,但质量太没保障。

        果然!

        还能这样?

        “飞蛾扑向燃烧的火炬。”

        “鸟鸣撕裂山谷。”

        以后还要不要打交道?

        就算不怕得罪一个,圈子就那么大,万一其他大作家听到了消息,又会怎么想?

        给脸不要脸?

        不想听张晓晓的怪话,方薇匆匆穿好衣服出门,到食堂吃过早饭,八点多钟,进入临街的总部大楼。

        太没上进心。

        为此,5000字的文章,给了800块。

        为赋新词强说愁。

        方薇却还是忍不住幻想。

        “眺望着彼岸。”

        方薇还以为谭丰振不同意,继续游说:“主编,我有种预感,这一篇肯定会很受欢迎的,甚至,我们应该立刻联系这篇文章的作者,开个专栏都不过分。”

        同时明白谭丰振的意思。

        当书贴也不错啊。

        <div  class="contentadv">        欣赏片刻,终于看向内容。

        方薇也知道,现阶段大部分报刊杂志执行的都是国家1990年颁发的《书籍稿酬暂行规定》,标准就是千字10元到30元。当然,这只是基础。效益很好的报刊杂志,或者对名家的特别约稿,往往会高出很多。

        方薇都惊住了。

        还想起三年前。

        “勉强有两篇。”

        谭丰振说着,瞄了眼标题,大概确认是一篇小说,便开始阅读。

        这么心不在焉地浏览过几份稿件,回过神,方薇不得不把刚刚都想直接扔垃圾桶里的几篇文章重新简单过一遍。

        我真傻,真的。

        谭丰振继续。

        刚刚秦四围的小诗为何通过?

        “有一艘黑色的船。”

        方薇又想到一点。

        月销跌破6000本,基本已经接近红线,再往下滑,很难说社里会不会直接停刊。

        然后就真的内退了。

        至于质量的标准。

        秦四围是《青旭》编辑部里性格最跳脱的一个,说没心没肺都不过分,如果这里有谁担心工资的问题,他肯定排最后一个。

        方薇回过神,才感受到,这位作者行文间如水一般的流畅,简直和那些知名作家不相上下。

        方薇点头:“好的,主编。”

        这么写,谁能想到啊?

        过了好一会儿,方薇匆匆把稿子翻到第一页,再看小说的名字,《林清和许白》。

        正在写一份报告的谭丰振抬头,笑着问:“怎么,有好的文章啊?”

        为何是‘林清’在前面。

        为什么呢?

        大家一起看向某个肌肤很白的三十多岁风韵妇人,另一位编辑梁觅道:“赵姐,这个问题早就讨论过,要连载长篇,咱们首先得有个‘金庸’啊,如果长篇质量太差,占用版面浪费成本也就罢了,关键还损害杂志的口碑。”

        这就没法聊了。

        “这么好一篇文章……”谭丰振想了下,猜测会不会是什么大咖匿名随便玩一下,但没有根据,也不便多说,倒是想起来,问道:“对了,你仔细看过作者附带信息没,是不是一稿多投?”

        谭丰振又犹豫起来。

        谭丰振听到《土狗黑子》就有些闷气,实在是可惜那800块钱,此时微微抽了抽嘴角,还是耐心问道:“有能用的吗?”

        拿起稿子起身,方薇瞄了眼墙上的挂钟,不知不觉,已经十一点多。

        结局……

        许白只是林清幻想出来的一个人物。

        方薇问:“那么,主编,这篇就算过了?”

        许白,竟然,不存在!

        少女的幻想。

        因为,《青旭》其实非常缺稿子。当然,不是数量上缺,而是质量上。

        明明那么多暗示,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不过……

        倒是财务部那个明显对自己有好感的年轻会计何晓伟,虽说胖了些,但家里条件不错,似乎还有什么亲戚在市政府工作,或许能帮自己。

        内心里想的却是,或许真要学李东宝了。

        这一瞬间,方薇再想想自己最初想要给小说重起名字的念头,还有帮忙删改冗余支线的想法。

        能走的,能退的,都已经闪了。

        然而,还是太差。

        方薇可没有忘记年初时的一件事,刚刚开年,社长钟长林就被一群要债的堵在办公室,差点打起来。

        大家听完,谭丰振道:“这次是意识流啊,写的什么?”

        可这样的话,想想这篇文章的质量,想想对方肯定不会挂《青旭》这一棵树上,只给一个最低的千字十块,以后还约个什么稿?

        但愿别太摧残自己。

        方薇没说话,直接把稿子摆在谭丰振面前。

        要不然《商海》怎么卖那么好呢?

        拿起又一个信封。

        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张晓晓一开始也没少受方薇的挤兑,此时见方薇不答,却不放过,一边涂着口红,一边道:“不跌才怪呢,你们是青年杂志啊,面对年轻人的,但上期主打那一篇,《土狗黑子》,哈哈,你们主编怎么想的,为什么觉得年轻人会对小山沟里一条土狗感兴趣呢?”

        这一点,方薇还发现了作者的聪明之处,没有确定两人的恋爱关系,一直都只是相对纯洁的男女朋友,这挺好。如果真写早恋,考虑当下的舆论环境,为了避免非议,《青旭》就不得不更加慎重。

        这么完美的一篇文章,哪里需要自己修改?

        画蛇添足!

        这一次,‘林清’却在‘许白’前面。

        谭丰振想了想,又道:“其实,关键……还是这个人。”

        河元市南站街道棉纺路107号。

        就算去不了《商海》编辑部,调去博艺的其他部门,也总比这边强啊。

        情节勾勒中,少男少女之间,总体的感觉是温馨的,恣意的,张扬的。

        方薇还想起八十年代,那时候,投稿类信件都不用花钱,现在,一切都向钱看了。

        坐在方薇对面名叫秦四围的年轻编辑也不怕,还举起了手:“老谭,我写了首诗,你听听看能不能发表?”

        谭丰振继续问了一圈,各人谈过各自的想法,确定几件事,会议来到尾声,再次转向方薇:“小方,早上传达室又送来一批稿件,你上午仔细看看,尽量挑几篇出来。”

        文章到手了,大家都发现题材不太契合,然而,你自己追了两个月,人家写出来了,甚至稿费都是提前塞过去的,就算不对,你发,还是不发?

        不发?

        众人看去。

        “遁入丛林。”

        大学同班的两人一起分配来博艺出版社,方薇凭借读书时的不错成绩和少量文章发表资历被选入老牌的《青旭》编辑部,张晓晓却被打发去一个刚刚成立的商业类杂志《商海》团队。

        随即再回想,前篇的那些伏笔,少女的压抑,少女的孤独,少女的迷茫……瞬间都有了解释。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这么又讨论几句,时间已经过了正午十二点,两人兴致很高,都没有去吃饭的意思。

        来到外间,仔细确认了作者附带资料中没有‘一稿多投’的标注,两人才放下心来,当场填好一封‘用稿通知’,谭丰振盖了章,方薇亲自把信件送去传达室,交代尽快发出,这才赶去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