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之1995(泡沫里的咸鱼)_第29章 不败之地(2 / 2)_回档之1995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29章 不败之地(2 / 2)

        陶丙立放下空掉的易拉罐,抬头,屋内当然看不见天上的动力伞广告,却是终于开口,嗓音低沉而粗砺:“郑春个信球,大热天,谁没事喝白酒?”

        <div  class="contentadv">        这一下,满屋人都确认了他心情不好。

        家里最小的陶暖画还不着痕迹地朝母亲身后挪了挪,怕被父亲看到。

        不过,却还是有刺头。

        丝毫没受自家父亲气场影响的陶暖玉低头敲着键盘,一边道:“小酒厂在淡季搞一下反季营销也是聪明选择,总不能到了旺季和那些大品牌拼广告吧?拼得过才怪。”

        陶丙立听着女儿阴阳怪气,还无法反驳,只能瞪过去一眼。

        赵怡也看向大女儿:“暖玉,带朋友回你房间去。”

        陶暖玉倒是听母亲的话,抱着笔记本电脑起身,悠悠然地离开小客厅,她的两位朋友也连忙跟上。

        陶暖瓷见状,不用母亲开口,主动起身。

        曹婉婉和陶暖画当然不会留下。

        等保姆和秘书也都出去,还带上门,赵怡才问丈夫:“还没谈好?”

        “市里……财政也是缺钱,”陶丙立道:“说至少要我拿1000万出来,我上哪再弄1000万去?”

        赵怡顿时默然。

        如果不是二女儿之前带回的那些消息,为了收购化肥厂准备的3000万,显然要归市财政所有。

        现在,肯定不行。

        经过从商都请来的专业团队评估,果然如同二女儿提供的那些消息所说,化肥厂的情况比他们最初预料要糟糕很多,如果不进行大规模的维修改造,真买下,那就是一颗随时会炸的雷。

        然而,想要维修改造,就必须留下那3000万。

        想了想,赵怡追问:“你怎么和市里谈的?”

        陶丙立道:“化肥厂给我,3000万留下,我保证未来五年至少每年上缴600万税收,不够我补上,五年时间,恰好也是3000万,市里不亏。”

        赵怡正斟酌着,见丈夫又拿出一罐啤酒,随手抢过来:“太凉,别这么喝。”

        陶丙立伸了下手,却是放弃。

        赵怡按着手中冰凉的易拉罐,说道:“关键还是市里缺钱,既然这样,是不是可以先部分改造,挤出1000万出来?”

        “你不知道情况……”陶丙立摇头:“3000万全用上,恰好改一遍。或者,碳铵和尿素两条线,我也可以放弃一条,那就只能开工一半。化肥厂有1600人啊,市里还要求我必须全部接收,到时候,你想想那场景,一半吃白饭的,厂子不亏掉裤子才怪。”

        赵怡当初卖了陪嫁的首饰给丈夫做生意,这么多年一路走来,知道一些商业上的事情,却到底不多,此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想到贷款。

        然而,好不容易凑齐的3000万,其中超过一半本就已经是贷款,不可能再有更多。

        夫妻两个一时想不到办法,只能暂时放弃。

        赵怡要去准备晚餐,离开前不忘提醒丈夫:“暖玉同学在呢,你说话也收敛一些,别让人笑话。”

        “笑话?”陶丙立嗤了下:“当我这个老子瞎么?都是你,当初纵着她出国,看现在……什么毛病!”

        “暖玉变成那样,还不都是因为你。”

        陶丙立瞪起眼:“我怎么了?”

        赵怡张了下嘴,她其实是一个传统到保守的女人,想想这些年只给丈夫生了三个女儿,甚至因此让陶家在圈子里被人嘲笑,顿时没了底气。

        转身往外走,丢下一句:“你自己想。”

        夜色降临。

        陶家的晚餐时间,感受到周围的气氛,曹婉婉有些后悔留下。

        还羡慕。

        暖玉姐真是够强,一点不受陶伯伯气场的影响。

        宽敞的餐桌旁,见大女儿吩咐保姆给那洋女人单独分出一个餐盘,如果真只是远方来客,也没什么,想想两个姑娘偶尔的那些小动作,陶丙立内心膈应,嫌弃道:“入乡随俗都不懂……”

        维罗妮卡听得懂中文,顿时可怜兮兮地看向陶暖玉。

        陶暖玉瞪向父亲:“你够了啊,自己生意不顺,别拿我们撒气。”

        赵怡插话:“都不许吵,好好吃饭。”

        陶丙立没了声,陶暖玉却不依不饶起来:“本就是一个坑,如果不是暖瓷提醒,你这一个跟头栽下去,爬都别想爬起来。”

        陶暖瓷没什么心机,过去这些日子,很轻易就被自家姐姐套走了许多话。

        陶丙立本就不是好脾气,立刻道:“我爬不起来,你就能好?”

        “我反正是毕业后就不打算再回国了,”陶暖玉道:“你怎么样,和我没关系!”

        陶丙立挑着眉:“那你别花老子的钱。”

        “我花的是我妈的嫁妆。”

        陶丙立:“……”

        见丈夫被气到胸口起伏,赵怡也有些生气,瞪向大女儿:“不许再吵,要不然我的嫁妆你也别花。”

        应了那句一物降一物,陶暖玉气势顿时一弱,却还是继续:“这种项目,本来就不该做。重资本,长周期,高耗能,哪一个都不是我们家该碰的。而且,就算做成了,接下来,还要面临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与地方的深度捆绑。因为规模化是化工产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这就需要长时间地持续投资,一盘棋,你赌注压多了,纠缠越深,就越没法离场。”

        陶丙立听着女儿话语,内心里斟酌,嘴上却道:“留过几天学就不知道天高地厚,还一套一套的。天底下哪有好做的生意,这个不做,那个不做,咱一家去喝西北风?”

        “关键是有些人还不知道怎么做,”陶暖玉鄙视道:“看你今天那样子,我不用猜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哦,你有本事,倒是说说?”

        “西方企业并购咨询的开价通常是交易总额的1%到5%,”陶暖玉道:“咱们亲父女明算账,要我出主意,就收你2%好了,60万,怎么样?”

        陶丙立立刻低头开吃。

        臭丫头,跟你老子明算账?

        算个屁!

        餐桌上,一直乖乖吃饭不插话的陶暖瓷听到这里,却是抬起头,还眨了眨眼睛。

        想到那个家伙。

        当初他给自己的那些建议,也算是这什么……‘并购咨询’了吧?

        1%到5%。

        好多钱!

        赵怡清楚父女俩的脾性,谁也不可能妥协,但若是女儿真有办法,这可就不能斗气了,于是道:“暖玉,说吧,60万妈给你。”

        陶丙立抬头:“不许给她!”

        刚要低头夹菜的陶暖瓷又仰起脸蛋,因为,听母亲这话,她却想到,姐姐能拿60万,自己,嗯,替他……也该有一份吧?

        然而,左右瞧瞧。

        没人理自己。

        陶暖瓷小小张了下嘴巴,怕挨骂,到底没敢说起。

        陶暖玉见母亲许诺,已经开口:“不就是钱的问题么,咱们只能凑到3000万,恰好满足化肥厂的维修改造,市里却不能一分不要,这就是矛盾所在。想要解决,很简单,让另外一些人出钱就是。”

        赵怡问:“谁啊?”

        “职工呗,”陶暖玉道:“国内这些年到处不都在集资么,多简单的套路。立一个名目,比如,维修基金,每人1万,转眼一千多万就有了。而且,按照西方企业并购的规则,后续工厂要盘活,往往还有精简冗员一项,我觉得国内企业更要如此。恰好,设立维修基金,拿得出钱的职工留下,拿不出的,裁掉,也同时解决了企业瘦身的问题。”

        陶丙立听陶暖玉说完,正在用餐的动作顿时停住。

        如果这不是总气自己的大女儿提出,他都要拍桌子叫好了。

        惊醒梦中人啊!

        赵怡却还没忘另一个问题:“市里不允许我们裁员。”

        “谈判而已,这世上哪有两全其美的事情。让市里选,要么化肥厂破产,1600人全部失业,要么,就按我们说的来。反正,河元应该没有第二个能接化肥厂那烂摊子的人了,不是么?”

        陶暖玉说到这里,还补充道:“我倒是希望这项目黄掉,3000万,做点什么不行?就算什么都不做,也够我们一家花一辈子。所以呢,老爸,从现在开始,只要你也跟着我一起这么想,咱们就立于不败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