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之1995(泡沫里的咸鱼)_第40章 一下来一堆(2 / 2)_回档之1995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40章 一下来一堆(2 / 2)

        <div  class="contentadv">        早上听过甘奶奶的那些话,苏杭已经打算再做一些调整。

        接下来的两周,不再赶着学习,尽量过一个少年人该有的假期,睡睡懒觉,看看电视,打打游戏,还有,喊上小伙伴去逛街钓鱼,如此之类。

        毕竟高二高三的课本已经基本过了一遍,习题也做了一些,算是为重生后记忆锐化的效果添了一道加成。

        后续继续的加固,完全可以放在开学后的正式课堂。

        总不能开学了,什么都会了,每天在课堂上无所事事,那也挺尴尬的。

        苏杭又没有跳级或者提前参加高考的念头。

        想着这些,已经拆开了其他信件或包裹。

        基本如同预期。

        除了一封全新的用稿通知,另外两个包裹里,都是读者来信。

        附带信件果然是相应杂志的约稿。

        其中《正茂》给了千字30,比之前的《数不清的流年》翻了一倍,也算诚意。另外一份杂志给了千字25,苏杭也打算再寄去一篇。

        毕竟发表数量才是关键。

        关于投稿,苏杭也打算调整一下。

        接下来,没有约稿的,就不再乱寄了,多出的稿子存下来,直接出书。

        这样可以避免将来的可能纠纷。

        就说另外已经寄出的,暂时不知道对方采不采用,之后就是一个个小麻烦,必须先与相关报刊杂志沟通好,避免这边出书了,那边才计划用上,导致结集比发表还早,产生乌龙。

        事情不大,闹起来却不好看。

        反正,算上已经发表的,已经用稿的,还有几篇确定的约稿,后续炒作时,  16岁少年,短短一个暑假,十几篇的文章发表数量,足够吸引太多人的眼球。

        正梳理着,察觉一旁动静,扭头,才发现谢玲不知何时凑了过来,正瞄着桌上摊开的样刊之类。

        见苏杭看向自己,丫头脸蛋又是一红。

        虽是从小到大的邻居,但谢玲以前对这个比自己大3岁的邻家兄长是没什么感觉的。

        甚至有点俯视。

        因为以前,谢玲才是这片街巷最受关注的一个,主要是学习上,每学期都能拿到奖状,才上初中,家里堂屋都被各种奖状贴满,任何人到谢家,都难免赞叹一番。

        因此,去年刚上初一,谢玲就已经在幻想将来考上大学的事情。

        至于邻家的兄长,以对方不温不火的学习成绩,哪怕进了也算重点的河元二中,她也不觉得对方能跳出这片棚户区。

        高考可难了呢。

        然而,谁能想到,才短短几个月,几乎要被他无视的邻家兄长就已经耀眼到让她不敢直视。

        先是那1022分的高一期末成绩。

        同是学生,即使还是初一,暑假后才到初二,谢玲却比周围大人更明白要考这么高的分数有多难,私下里参照自己的成绩算了算,谢玲觉得,自己也就是900分的水准。

        然而,惊人的考试分数还只是开始。

        短短一个暑假,邻家兄长就又变成了大作家,那些文章,每一篇,谢玲反复阅读,都感觉心脏都会跟着跳啊跳。

        已经是少女萌动的年龄,近在咫尺的如此耀眼,可以想象谢玲的感觉。

        不过,谢玲却是不敢表露出来。

        因为自卑。

        苏杭哥都有两个女朋友了,似乎,听伯母说,外面还有姑娘喜欢他,好像还是车接车送的富家女孩。对比起来,她一个长相普通的小丫头,哪里有什么优势?

        可……

        就是忍不住要接近一下。

        忍不住呢。

        窗下的书桌旁,见妮子脸蛋红红的模样,苏杭却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笑着拿起刚拆出的两本样刊:“给,拿回去看吧。”

        “嗯,谢谢苏杭哥。”

        谢玲接过,才注意到某人刚刚的话语,这是……赶自己回家么?

        扭头瞄了眼床上的洪绫,丫头不由想偏。

        自己肯定是碍眼了。

        掩饰着内心的失落,谢玲还是乖乖说道:“苏杭哥,那……我先回去了。”

        “嗯。”

        苏杭应了声,等丫头离开,再次找到《正茂》的那份约稿信。

        信上除了约稿要求和稿酬条件之类,还附带了一个电话号码,说是如果苏杭有什么疑惑,或者其他需要,可以电话联系,详细沟通。

        电话直通《正茂》的主编,名字叫张良孟。

        苏杭对《正茂》没什么疑惑。

        不过,对《青旭》,还有《青旭》背后的博艺出版社,倒是想要多了解一些。

        现在是周日,不适合打过去。

        明天……

        等到了商都,倒是可以提前联系一下,打探打探。

        知己知彼,才更适合谈判啊。

        随后无话。

        第二天是8月14日,星期一,新的一周。

        化肥厂那边的围墙还没砌完,苏全民今天却没再过去,一大早,饭还没吃,就开始翻找衣柜,挑选出一套得体衣服。

        今天要陪儿子去商都。

        七点半不到,父子俩就已经坐上了去往商都的小客车。

        不过,虽然河元是商都下辖的县级市,距离很近,但九十年代的糟糕路况,还是让两人一路颠簸到快要九点钟才抵达市区车站。

        出乎预料,刚在河元的客车停靠点下车,就见不远处方薇举着一个写了‘苏杭’名字的牌子。

        周五通话时,谭丰振说会派人来接,苏杭没太放在欣赏,不成想对方挺放在心上。

        这倒是麻烦。

        因为还打算提前和《正茂》那边沟通一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关于博艺的内幕。

        方薇也一眼看到苏杭父子两个,跑上前,热情的打招呼。

        寒暄几句,三人一起出了车站,眼看方薇要去喊出租车,苏杭没再犹豫,打断道:“方姐,稍等一会儿可以吗,我还有个电话。”

        对方再热情,还是要在商言商一下。

        说着指了指不远处一个书报亭。

        方薇好奇道:“什么电话?”

        “恰好也是关于一个约稿的,”苏杭半真半假:“说是九点钟打过去,沟通沟通。”

        方薇听苏杭这么说,不由生出了一点危机感,甚至还有些怀疑,少年是不是在故意拿捏,不过,也不方便多问,只好点头:“没问题,反正现在还早呢。”

        等苏杭走向书报亭的公共电话,方薇想了想,试探苏全民道:“叔叔,苏杭最近又收到约稿了?”

        对于儿子能出书,钱不钱什么的,苏全民没太放在心上,更多依旧是觉得这是一份荣耀,因此路上还和自家儿子交代,见了人要谦虚一些,好好谈这件事,可别搞砸了。

        当下听到方薇问起,苏全民也不隐瞒,还多少有些骄傲道:“是啊,就昨天,一下又送来五家的信,还有读者来信的包裹,其中两个带了约稿。”

        方薇追问:“哪两个啊?”

        苏全民摇头:“这我就不清楚了。”

        儿子的文章,苏全民是一篇不漏地都悄悄读过,只觉得很好,其他……自从儿子考了1022分,他这个做父亲的,下意识都不再替儿子拿主意,无论是交女朋友,还是学习,又或者写文章。

        因为觉得儿子长大了,有主见了。

        自己反而落伍。

        方薇没问出来,只好放弃,转向其他话题,倒也不再怀疑苏杭刚刚的借口。

        另外一边。

        苏杭很快联系上了《正茂》的主编张良孟,没说自己到了商都,稍微谈了谈自己打算给对方的文章想法,就巧妙地把话题引向了《青旭》。

        《正茂》那边显然也已经知道苏杭同时发表在《青旭》上的那篇《林清和许白》。

        张良孟还赞叹了几句。

        然后,当苏杭隐约透露《青旭》背后的博艺有意和自己加深合作时,对面的张良孟不知道是不是明白一些什么,也不隐瞒,爽快地透露了一些博艺的经营状况。

        通话持续了不到十分钟,苏杭放下话筒时,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

        其他不说,只是一个700万的负债,苏杭就觉得,天平又往自己这边倒了许多。

        前世的经验让苏杭明白,与负债者合作当然是有风险的。不过,同时,当你筹码足够,与负债者合作,也是最能获得主动权的,因为你可能就是对方摆脱负债的救命稻草。

        至于风险……

        苏杭是玩笔杆子的,又不打算投入资金,最差的结果,是将来被拖欠,然而,这一次合作,苏杭看中的却不是将来的细水长流,而是一份提前的预付款。

        类似后来一个说法:

        你看上别人的利息,别人看上你的本金。

        这一次,苏杭只要能提前拿到一个‘利息’,‘本金’甚至都无所谓。

        因为,对于苏杭而言,提前,就能抓住更多机会。运作得当,早早地赚回几本书的版税,都不是没有可能。

        PS:今天两大章11000字,大家随便投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