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之1995(泡沫里的咸鱼)_第155章 样板(2 / 2)_回档之1995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55章 样板(2 / 2)

        说到这里,苏杭稍稍停顿,接着又补充:“道理就是这样,将来,有一天,哪怕我说楷书是最好的印章字体,不断炒作,不断灌输,逐渐的,大部分人也只会觉得,楷书就是最好的印章字体,那些坚持使用大篆小篆金文甲骨的,都是该被淘汰的老古董。”

        <div  class="contentadv">        郑戍明微微瞪着眼睛。

        类似的套路,苏杭在后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很容易就能接触到。

        但,对于这年代的人来说……

        实在新鲜!

        摇了摇头,郑戍明到底只想到了四个字:“歪门邪道。”

        苏杭只是一笑:“好了,郑伯伯,我们还是谈正事吧,资料已经准备好了,您先看看。”

        郑戍明脑海里还萦绕着少年刚刚描述的‘歪门邪道’,听他这么说,尽量让自己收回思绪,转向苏杭放在他旁边的那份资料。

        苏杭也重新拿起手边的《商海》。

        郑戍明手中的资料,不只是苏杭早上让吕元松复制的那份《VCD产业前景分析报告》,还有关于投资斯高柏的计划。

        办公室内。

        轻微的翻页声又持续了十多分钟,郑戍明读完厚厚的一叠资料,一时间都没舍得放下,继续握在手中,看向对面的少年,下意识又带着几分质疑:“开口就是1600万美元,小子,你可真敢想啊?”

        苏杭也重新放下杂志,笑着看过去:“郑伯伯,坦白说,我如果不开这个口,其实也无所谓。”

        少年这种态度,让郑戍明一下明白,自己又落入了下风。

        还是只能顺着他道:“为什么这么说?”

        苏杭指了指郑戍明手中的材料:“上面写的很清楚了,我这边只要20%的利润,郑伯伯,如果真只是为了这20%,我完全没必要找您,  300万美元,折合2000多万人民币,我自己也能筹出来,然后悄无声息地去海外投资就是了,何必劳您大驾?”

        郑戍明再次无法反驳,低头看了眼手中的材料,稍稍琢磨,又问:“苏杭,你真的确定……这VCD,能做到百亿级别的年产值?”

        “VCD的潜力,我认为应该和电视机对标。郑伯伯可以去关注一下电视机目前的年产量,我倒是忘记查了,不过,目前千万级别应该是有的,”苏杭说到这里,笑了下,笃定道:“千万肯定是有的,我听过一些小道段子……嗯,这个不能跟你说。”

        郑戍明瞪过来:“什么不能和我说,说说?”

        “说是海外电视机进口,”苏杭一点也不坚持,依旧笑着:“因为关税太高,明面上的官方进口,一年就50万台,但实际上……这个数字可能高达500万台。”

        郑戍明一听也就明白。

        走私。

        不过,还是下意识摇头:“500万台,你这也太夸张了?”

        “郑伯伯,我一向认为,人类的想象力其实是非常贫乏的,”苏杭道:“所以,现实……其实从来都要比想像更加夸张。”

        郑戍明一时沉默。

        苏杭没让对方想太久,很快打断:“郑伯伯,不在其位,我们不说这个了,还是谈谈VCD,百亿的年产值,我觉得也就一两年的事情。”

        郑戍明听到这个,顿时又被拉回来,难以置信:“一两年?”

        然后,又想到了少年刚刚的那句话。

        难道自己真的缺少想象力?

        苏杭道:“就算按照比现在更低的3000元一台的价格,要达到百亿产值,不过300万台而已,我们只需要吃掉现有的录像机市场,顺便,再增长一些,以VCD的优势,这一点不难。”

        “那也不可能……一两年吧?”

        “郑伯伯,我们类比一下,你有没有想过,一款才出现两年的保健品,一年就能卖到20多亿的营收?”

        郑戍明当然知道少年说的是什么。

        三株。

        九四年推出,第一年销售额破亿,第二年,根据近期媒体上的普遍报道,据说有23亿。

        如果不是实实在在地做了出来,郑戍明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

        于是再次想到了少年刚刚的话语。

        自己果然是缺少想象力啊!

        不。

        应该是整个人类……普遍缺少想象力。

        现实太复杂。

        苏杭继续道:“郑伯伯,其中的问题也很简单,市场是做出来的,VCD在技术上没有难度,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又远超录像机,那么,接下来,不过是开拓市场而已。恰好,这是我正打算做的事情,结合全名关注的‘卷土重来’项目,一两年时间,我自己做到几十亿,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到百亿规模,很合理,对不对?”

        对……

        倒是挺对。

        就是这语气,动辄百亿级别的一项产业,在某人这里,好像就只是去市场买几根黄瓜那么轻描淡写,让郑戍明感觉很是复杂。

        因为是做事的,郑戍明才更清楚,打造一个百亿级别的产业,绝不是少年所说的那么简单。

        可……

        为什么听起来就那么顺呢?

        郑戍明一时想不明白,决定私下里再好好琢磨,重新回到眼前:“小子,既然你这么有信心,安心把事情做起来就是了,为什么还要跑去国外折腾?”

        “郑伯伯,一方面,因为VCD产业的核心技术并不在我们手中,我希望掌握更多主动权,另一方面,还是因为没有核心技术,利润大头也难免被海外厂商拿走,我这也算是另辟蹊径,从源头争取更多利益。”

        想当‘爸爸’的说法,还是不要那么直白了。

        “这我知道,”郑戍明点点头,又低头看了眼手中资料:“我的意思是……这种高科技企业,海外……应该是对我们有所防备的,你确定能争取到主动权?”

        “如果是英特尔、德州仪器那种巨头,我们想也别想,但斯高柏,只是一家市值不到两亿美元的小型科技公司,涉及到的技术也不敏感,”苏杭耐心解释:“而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嗯,这句话,等下我得刻一枚,总之,钟伯伯,你不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吗?”

        这一下,郑戍明倒是能够理解。

        其实,嘴上问着少年,郑戍明也在飞速权衡。

        这个项目……

        如果真做成了,对整个国家,其实都是好事。

        要知道,这些年,受限于技术发展的落后,涉及到高科技,只说纯粹的利益方面,每年都要消耗大笔的外汇。

        现在,这个项目,等于是一个样板。

        只是……

        再次看向对面少年。

        郑戍明一下又觉得,把这样一个可能很具有开拓性的样板项目,交给一个才16岁的小家伙,会不会……太儿戏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