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为天下师(地狱逃兵)_第399章 朱棣的磨难(1 / 2)_大明:我为天下师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399章 朱棣的磨难(1 / 2)

第399章  朱棣的磨难

        在出航之前,许良就和朱棣他们商谈过关于航路难易,以及登陆后对待土著方式等等问题,所以朱棣其实知道自己走的这条海路是几个藩王里相对艰难的一条,但是真正出航之后,他才发现自己对这个“艰难”有很大的误解。

        刚开始的一段路还算是在他认知范围之内,庞大的船队安全的行驶到了东瀛的东海岸,并且就此停靠进行了第一次的补给,用船队携带的物资,这也就避免不了与其本地大名有所接触,朱棣就在旗舰上接见了对方,这样一来双方都对彼此加深了了解。

        不过这也只是插曲而已,朱棣并没有兴趣与东瀛做太多交集,只因大明本身对东瀛的态度也很微妙。

        周边一大圈的属国,大明都和他们签订了新朝贡条约,唯独没有对东瀛做这样的要求,毕竟东瀛为岛国大明的力量暂时难以干涉,这种事情没有办法用强力来推行,所以在许良的建议下朱标并没有推进与东瀛的朝贡。

        朱标以为许良是考虑到客观难度,但殊不知许良对东瀛有“特殊感情”,他可以接受同化李朝安南甚至南洋小国,但绝对无法接受东瀛,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没有考虑过这个事情,既然让他主导了这个时代,那么一切东西他都会安排明白。

        朱棣不清楚其中详细,他只知道东瀛与大明并未建立新的朝贡形式,所以只在这里做短暂的停留。

        在东瀛海岸,船队看过碧阳的晚意,又看过初升的东曦,直到朱棣一声令下,船队才浩浩荡荡继续向北行驶。

        汪洋大海一望无际,这是对人类来说充满凶险的区域,但同样也是人类家园的一部分,当真正身处其中之时,当整个天地只能看到海天一线之时,朱棣深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宏伟。

        他莫名有种感触,对海洋失去敬畏之心的人一定会承受海洋的怒火,而亵渎海洋者也必将遭受天谴!

        经过东瀛之后北上,航海的路程一下就变得漫长起来,慢慢就到了一个朱棣完全陌生的世界。

        漫长航行时间过去,朱棣都不知道自己走到多么北方的地方了,北到华夏对这些地方几乎没有记载,完全不了解的地方。

        越往北气温也就越来越低,以至于到最后他真的见识到了许良所说的终年冻土地带。

        作为燕王,朱棣领略过北方的寒冷,再往燕地东北边去的话,那里就可以称作真正的苦寒之地,但是与他航行路途中所见的冻土相比这些都不值一提。

        无论是在海上还是临考海岸,那温度低的都几乎要冻掉人的手指,海风刮在脸上更是似乎要让人皮开肉绽一般,即便许良对这种状况早有预见给船队准备了巨量的棉衣,但是这也仅仅只能够让船队无数人不至于冻死,根本无法把那种极致的寒冷驱散掉。

        更为可怕的是他们很难再获得足够丰富的补给了,大明造船水平发达,但终究都只是帆船,依靠风力行驶的速度完全快不起来,看似好像没有跑出多远,但实际上已经过了近三个月时间。

        朱棣也是带兵打仗的,出海航行虽然和带兵打仗不太一样,但也有些相近的地方,打仗动辄几万十几万的大军,这船队虽然没那么夸张,但是接近两万的人数后勤压力同样巨大,海上一样要吃喝拉撒,时间一长这消耗量就相当恐怖了。

        郑和能带着庞大船队完成下西洋的壮举,有很大一个因素就是他是近海航行,而且沿途有许许多多的国家及海岛供他进行补给,这才让船队有足够的后勤能力支撑远洋航行。

        但是朱棣的船队却没有这么好的航行条件,当走过东瀛北上航行来到冻土带之后,朱棣很快就意识到这个巨大的问题,自己船队很长时间之内恐怕都难以有足够的补给了。

        “孤真未料到,北方竟然极寒至此,沿途所见海岸上所活之民多是零散群落,早先所见倒是看着像鞑靼人,大约是我华夏曾经所称丁零人,但再往北海岸所见之人,就彻底不见华夏记载,这些地方人类踪迹比丁零更加稀少,船队在他们这里几乎获得不了什么补给,恐怕以后沿岸的情况也大致如此甚至更加恶劣,长此以往要出大问题啊!”

        船舱的卧室之内,朱棣身上紧紧裹着棉毯,生怕有一丝冷气钻进来,就这样不顾体面的和眼前的姚广孝谈起事情来。

        对面的姚广孝也没好到哪儿去,他那标志性的黑色僧衣早不知道丢哪儿去了,现在身上穿的是两层臃肿的棉衣,原本那大光头上现在也是一个大棉帽把整个脑袋包起来,那模样要多滑稽有多滑稽,完全不复曾经得道高僧的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