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抚大秦(一两故事换酒钱)_第300章 更法!!!(求订阅)(1 / 2)_镇抚大秦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300章 更法!!!(求订阅)(1 / 2)

第300章  更法!!!(求订阅)

        “扶苏,当真是好手段,不仅不上套,还把事给平息了。”

        “这能力手腕实在惊人。”

        赵高神色阴晴不定。

        阎乐的来信内容,完全出乎赵高意料,扶苏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将此事很妥善的处理了,更为嵇恒找了一个合理的身份解释,日后若再有人想从嵇恒身上做文章,恐也无计可施了。

        赵高手指捏着手中的木片,心绪显得有些浮躁。

        扶苏面临危机,处理的太得当了。

        若为陛下知晓,定会大为欣慰,而这段时间,他虽费尽心力,为胡亥谋划,甘愿冒险替胡亥张目,但相较扶苏的,依旧是远远不足,甚至是相差甚远,这样下来,胡亥跟扶苏之间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还扩大了。

        赵高冷声道:“现在倒是有些麻烦了。”

        “我虽为中车府令,但职权早已不比当年,根本就没旁听政事的资格,而且这次巡行,陛下的主张基本不对外声张,就算是跟朝臣商议,也多是局限在少数几人,大多数朝臣都被蒙在鼓里,就连李斯也同样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我能为胡亥谋到做事机会,趁机扩大其影响力,加之抓捕一些复辟旧士,已是当下极限。”

        最终难以避免的出现了动摇摇摆。

        即焚书。

        因而便做出了最后的挣扎。

        而这就足够了。

        大秦朝堂越发朝向迂政传统。

        而且有胡亥在前,也不算什么坏事,至少能让朝堂格局明晰不少,倒是能省去日后不少时间。

        两者本就水火不容。

        他不敢赌。

        他当初力主天下革新,其实便基于此文,而大秦立国之初,其实并未就事论事的进行整顿吏治、休养生息,同样也源于此,因为嬴政跟商鞅的观点一致,他们坚定的认为不对天下旧有的政治传统进行清理,只做一些表面的事务处理,根本就无济于事。

        他可没这个胆子。

        目光十分清明。

        在整个天下趋于浓烈的迂政之风下,其实嬴政自己也动摇了。

        “但胡亥公子跟扶苏的差距依旧很大。”

        他将竹简放在火上炙烤,便直接朝车外高声道:“来人,将这份竹简送到咸阳,将其交到扶苏手中。”

        等将扶苏的事解决完,嬴政再次伏案处理起奏疏。

        良久。

        他意图通过这种行政手段,强行扭转天下的迂政之风,只是这种迫不得已的手段,稍见功效,便引来了天下更大的动荡,而朝臣的反对声愈大,也让之前变法所积累下来的改变,被冲击的支零破碎。

        也不相信扶苏的能力。

        他不可能重用嵇恒,也绝不会容许嵇恒出仕,这样一个足以凭个人能力推动天下革新的人物,根本就不是扶苏能掌控的。

        而扶苏目下求变之心太强烈了。

        对于变法也变得冷漠。

        所以他更宁愿监禁嵇恒一辈子。

        “至于另一个.”

        而当日在狱中,嵇恒说到其心志是‘变国家,变治式,变生计,变民众’时,嬴政瞬间对大秦的前路有了一些方向,只是对于具体如何‘变’,依旧很是模糊,而且他隐隐的察觉到,嵇恒之变,并非是他想要的变。

        已是半夜,赵高却寝食难安。

        国家陷入震颤瘫痪,各种谣言人祸接踵而来。

        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很早之前秦是施行王道政治的,王道治国也成了当时秦国不能违背的传统,即便是孝公先祖变法,依旧需尊奉秦穆公之业,明确表示是‘修穆公之政令’,并不敢直言是废王道政治。

        他再度看起咸阳送来的文书,眼中露出一抹冷漠。

        这无可厚非,也难以避免。

        当看到胡亥在衡山郡自作主张,不禁眉头一皱,但在思量一二后,也就直接掠过了。

        “最终是要付诸于手段武力的。”

        “或许可借此将原本还摇摆不定的官员拉拢过来。”

        嬴政将这篇更法都念读了一遍。

        “.”

        眼下大秦同样面临着如此局面。

        到时天下可就难说了。

        “按阎乐送来的信函上讲,扶苏似的确表露出了对当下朝堂的不满,而且也更明确的主张启用更多六地官员,这或许是一个好的破局点,朝堂官职数量看似很多,但想要跻身上去的官吏更多,一旦六地官吏多了,无疑关中官吏就会变少。”

        始皇同样未寝。

        “故商君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不能任扶苏这么展现了。”

        所以他需要嵇恒引领,但又要时刻提防嵇恒。

        “想求变谈何容易。”

        在嵇恒身上,嬴政仿佛看到了‘商鞅’的影子,虽跟商鞅的积极进取不同,嵇恒明显显得有些慵懒,但两个人在有一个方向是一样,便是对于变法意志的坚定,他过去看了很多遍《商君书》,对商君的一些理念早已了如指掌,在商君看来,一个国家的变法派能够成功,取决于其变法内容是否全面深刻,又取决于对该国政治传统背叛的深刻程度。

        嬴政轻语道:“甘龙云:‘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议君!’”

        只是十年的革新,并无太多建树。

        “只是如此一来,岂不让扶苏专美于前?”

        而他后续开始坚定变法,其实是源于嵇恒。

        “商君反驳甘龙云:‘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此两者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恶。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

        <div  class="contentadv">        “君无疑矣!”

        赵高目光冷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