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抚大秦(一两故事换酒钱)_第368章 账有两本,一本经济,一本政治!((1 / 2)_镇抚大秦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368章 账有两本,一本经济,一本政治!((1 / 2)

第368章  账有两本,一本经济,一本政治!(求订阅)

        扶苏的到来,出乎所有人意料。

        就算是杜赫,也是面上一惊,连忙小跑到了门口。

        其他人也纷纷起身。

        入殿。

        扶苏淡然的扫过全场,嘴角掠起一抹笑容,淡淡道:“看来诸位大臣对扶苏的建议很有意见,不过这次这么多经济大臣都在,扶苏不请自来,也想跟诸位争论争论。”

        扶苏大步进到殿中。

        当仁不让的坐在了主座上。

        冯去疾跟杜赫也是连忙换到下面一点的位置。

        这时。

        令狐范开口道:“殿下,你的确该给臣等一个说法。”

        “臣知晓殿下有做事之心,也有为国分担的想法,但国家大政不是儿戏,更不能脑子一热,就拍板定下一些事,朝廷决定的每一件事,都是经过多次讨论跟争辩,最终才得出的,而非是殿下这般,毫无征召就匆忙变更。”

        “这不合大秦朝廷规矩。”

        “而且大秦立国之初,就已定下了对关东的战略,又岂能这么轻率的变动?”

        召平也道:“殿下。”

        “关东本就人心不古,身怀狼子野心,若是在关东修建仓库,以关东贼人之形势,若是有朝一日落入他们手中,定会成为朝廷心腹大患,而朝廷想借此清剿,也会付出更大代价。”

        “这实在不妥啊。”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道:“殿下请三思啊。”

        “殿下当以大秦为重啊。”

        “.”

        听着这些经济大臣的质疑跟反对,扶苏脸色如常,并没有任何变化。

        等他们的声音渐渐小了下来,扶苏这才正色道:“诸位大臣的想法,扶苏又岂会不知?但正如扶苏过去所做的一样,所坚持的一样,扶苏始终认为,天下一统之后,就不该再有新老秦人之分,更不该再有关中关东的嫌隙。”

        “诚然。”

        “立国初对关东进行严防死守是必要的。”

        “但难道大秦要一直这样?”

        “这又何时是个头?”

        闻言。

        冯去疾出言道:“殿下慎言。”

        “殿下的不满,臣可以理解,只是关东跟关中的裂隙由来已久,并非十年时间能缓和的,朝廷绝不可能一直这么对待关东,但想让朝廷放松对关东的管控,至少也等到关东彻底归附,不然就关东现在的情况,给与关东更多支持,无疑是在养虎为患。”

        “所以朝廷过去算的都是政治账。”扶苏点头道:“只是扶苏有一事相问,这政治账何时能算完?继续用现在的区别对待,当真能让关东跟关中缓和?裂隙缝合?”

        扶苏冷冷扫过全场。

        并无人敢吭声。

        更没有人敢接这个话茬。

        因为他们也不清楚。

        扶苏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抹不悦,怒声道:“今日到场的基本都是经济大臣,主管经济才是你们的分内之事,那我再问你们,伱们可曾对此算过经济账?”

        殿内更加安静了。

        张苍双眼微动,脸上露出异色。

        他突然感觉扶苏似就在等,杜赫将这些经济大臣召到一起。

        扶苏漠然道:“既然你们不肯说,那我扶苏来说,治理天下,一直以来都当有两个账簿,一个是算经济账的,一个是算政治账的,天下大事,更多情况以政治账为主。”

        “大秦立国来,在天下兴修各种工程水利,修长城、驰道直道等等。”

        “这都是算的政治账。”

        “政治方面并不重经济层次,只看重最终的政治得利。”

        “但有些时候只看政治账是不够的。”

        “必须得兼顾经济。”

        “我这次就想反其道而行之。”

        “以经济账为主。”

        “我要做什么事,诸位恐都知晓了。”

        “而过往大秦只有一个大的总仓,即敖仓。”

        “敖仓囤积着大秦近乎所有的征收上来的粮食,朝廷官员、地方官吏,各种财政支出,都是从敖仓分发出去,换句话说,敖仓才是大秦真正的国库。”

        “大秦一统天下时有三十六郡。”

        “现在是四十八郡。”

        “县更是高达七八百的数量。”

        “如此庞大的官署机构,钱粮支出都来自一个地方,仅是在路途上的损耗,都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在立国之初,大秦财政勉强充盈,尚且可以如此,但而今大秦财政已捉襟见肘,再将大量钱粮耗费在路途上,是否有些得不偿失了?”

        “也无疑是在加剧财政的无效损耗。”

        “再则。”

        “在关东修建仓库。”

        “可以从中减少很多的路途损耗,对于地方也好,对朝廷而言,都将减少很大的负担跟开支,此外我的确是提议在关东修建仓库,但我之仓库,准备说来,只是充当一个临时中转的地方,里面囤积的粮草盐铁,最多一年,就必须要交付到地方,绝不会让其成为第二个敖仓。”

        “如此一来,这些仓库,只是成了临时仓库,等大秦钱粮分配确定,再从这些仓库,将地方所分配的钱粮等物搬运走,至于多余的,一律再运送到敖仓,绝不会多留在关东分毫,如此诸位担忧的事,无疑会少上很多。”

        “仓库分散,只做物资分转,绝不进行积压囤积。”

        “这样的仓库对大秦利大于弊。”

        闻言。

        众大臣目光微动。

        他们已是语塞,说不出话来了。

        扶苏又道:“当然经济政治,很多时候是不分家的,如果只算经济,我扶苏又岂会这么大费周章,将自己关在书房数日?”

        “不过我算的政治账,跟诸位算的不一样。”

        “我掺杂着更多的经济账。”

        “大秦立国以来,财政支出连年增加,地方征收上来的租赋税,已越来越不够支撑,所以朝廷连年都要加征赋税,弄的底层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财政上的巨大缺失。”

        “竭泽而渔是不可取的。”

        “大秦继续以这般高压态势横征暴敛,能够持续多久,只怕诸位心中也没底,而大秦财政之所以捉襟见肘到如此地步,诸位作为经济大臣,恐怕比我还要清楚原由。”

        “大秦地方官署,从开国以来,基本很少满员。”

        “一些不重要的官署更是个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