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巧手寡妇种田忙(花羽容)_第131章 变化(2 / 2)_农门巧手寡妇种田忙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31章 变化(2 / 2)

        她这次琢磨了很久,打算把缂丝和刺绣结合起来,融入丹青水墨艺术,充分发挥这个特点,走一条新路子。

        <div  class="contentadv">        小图打算做缂丝扇,扇面可以作画,东西不大价格比不上炕屏这样的贵,贵夫人小姐也买得起,这样的小件东西反而卖的好。

        之前英子和清儿这批人卖的扇子都卖的可好了,非常畅销,供不应求。

        炕屏大画作这样的确实很美,但价格也确实高,不是节日和特定需求,还真的考虑一下,反而扇子帕子衣服,咬咬牙也能买。

        她找了缂丝手艺还不错的几个人一起联合起来,做扇子,用缂丝和刺绣结合,以丹青为主,突出清雅的品格,做系列扇子出售。

        例如花卉可以选梅兰竹菊,或搭配仕女图,或蝴蝶小动物等等都可以创作,而且图案不算大,也不难,反而更适合现在的织娘运作。

        秀娘亲自画图,和大家一起讨论商量,最后先定下花卉系列图,先出六个扇子看看效果,好了再继续做。

        她自己决定做炕屏,群仙拱寿图。

        再做两柄扇子,她打算做异色双色缂丝,这个目前比较难,她也没把握做漂亮,先做扇子看看效果如何。

        双色异色它的经纬线和单面就完全不一样,简单来说更复杂更难。

        织作坊忙的厉害,能上手的婶子妇女越来越多,好些姑娘也做的特别好,读书不好的儿郎有天赋的也主动留下来学织锦和缂丝。

        对于这样的,秀娘教的特别仔细,终究希望他们能把手艺传承下去。

        其实很多绣娘和织娘不全是女人,男人也占一半之数,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干得好的更踏实安定,再织作坊和绣坊,男人学手艺不是稀奇事,反而斯通见惯。

        李家村也有男孩学缂丝织锦和刺绣,这是当初建好织作坊就选出来的人,还进行了考核,如今看来族老们是对的。

        这些男孩读过书会画画写字,对色彩把握更准确,读过书的缘故脑子转得快,学的也快,肯下苦功夫,短短几年就能织云锦十几个花色,现在开始学缂丝了。

        加上秀娘毫无保留的传承手艺,他们学得很快,如今一年也能给家里赚几百两,云锦缂丝这东西贵得很。

        织作坊出的好东西越来越多,东西花样繁多,质量水平都属于一等一,上次托她干活的李管事也定期过来预定作品,有好的他会积极跑来先挑,给的价格也合适,拓宽了织作坊的路子,东西不愁卖,大家干活也有劲。

        酒坊订单更多,依旧是村里赚钱的大头,明年不分钱了,族老们早就有计划了,干脆去江南广东那边又去买铺子和田地了,这回适当买些林地,好木头可以做家具,给女孩做嫁妆少不了,自己有就不用花那么多钱。

        又买了一条船,打算明年再买一条船一起干,现在是一条船专门运送生丝熟丝搭载一些南来北往的货物,已经不够用了,才要再买一条船往返加快速度。

        大爷爷又选了几个年轻精明的后辈儿郎去了江南丝织纺做事,半年给一次钱,直接给一半家里,保证不让孩子和家里吃亏,干得好了,最低的伙计一年也能赚二百两,干到管事这样水平一年最少五百两纹银。

        条件待遇都很优厚,让孩子去学本事,出来是要独当一面,替宗族打理店铺产业的,之前说了,做第二个李青李严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