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锋汉起杨安玄杨佺期(宇十六)_第一百八十六章居心不良(2 / 2)_扬锋汉起杨安玄杨佺期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一百八十六章居心不良(2 / 2)

    跟在杨安玄身边日久,有些事他隐约听过,这位年轻的杨主簿手中的产业可不少。京口的淑兰院,还有那生意火爆的“麵”馆,要讨好杨主簿,提点东西上门远不如尽心办差来得实在。

    年少多金,位高权重,真是让人羡慕啊,许靖背着手看着堆放在案头的礼物,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像杨主簿那样有钱有势啊。这条粗腿可要紧紧抱住,自家的前程可全在这位主公身上。

    新年以工代赈没有停,许多流民从外郡涌来找活做。从年前二十八到现在,短短七天时间,光新息城以工代赈就耗用了一千五百石粟米,算起来有三千余人在做工,若是加上其他属县,五万石粮食恐怕支撑不到月底。

    外地前来售粮的商贩少了许多,到哪里去筹粮,杨安玄正坐在内堂发愁,辛何进来禀道:“杨主簿,再过两日便是人日。往年惯例府衙会召集郡中文人士绅同游浮光山,登高探春,今年可要继续。”

    又到了人日,杨安玄有些恍神,前几年自己还是参加者,一转眼便成了组织人。

    杨安玄问道:“浮光山在何处?”

    “城南八里。此山在淮河南岸,河水趋山势三曲三折,淮水环抱,云蒸霞蔚,青山倒映,浮光耀金,故名浮光。”辛何介绍道。

    杨安玄醒悟过来,自己前世曾经到过此山,那时名叫濮公山。当地人介绍唐时有姓濮的道人隐居于此,采药炼丹,悬壶济世,后人为纪念他将此山改名为濮公山。

    他路过的浮光山因采石被损毁,只余满目疮痍,史书中记载濮公山多涧谷,悬瀑溪流,云雾苍莽,古树参天,景色十分优美,能目睹一千多年前未遭受破坏的濮公山美景,实是人生幸事。

    杨安玄欣然道:“人日登高之俗不可废,烦你广邀士绅大富,愚要与他们一起登高赋诗,共庆时节。”

    辛何笑道:“杨主簿的几首登高诗可是广为人知,今年登浮光山可要为汝南留下佳作。”

    棘阳凤凰山赋诗扬名一晃三年多过去,杨安玄在文坛已经创下匿大声名,词曲大家、诗赋双绝。

    官场杨安玄亦是青云直上,从国子学生员到东宫侍读、巡水监都监,率兵救援洛阳,赏功成为广威将军、汝南郡司马兼主簿,世人对郗恢赠于他的定品评语再无怀疑。

    不少士族以杨安玄为榜样教训自家子弟,杨安玄无意中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得知人日登高不光汝南郡的士绅、百姓会前往,便连义阳郡、安平郡等附近郡县的百姓也会前来登高祈福,杨安玄觉得这是个好机会,自己不妨向士绅大户募点捐。

    善财难舍,除了南顿应家捐了四千五百石粟米外,安成周家的三百石也到了位,其余其他世家多则百石,少则十来石,十五个县凑在一起子不过万余石粟米,三万余钱。

    反倒是商贾慷慨解囊,捐赠的钱粮超过世家。新息城富商齐远,捐粮二百石、钱两万,得到杨安玄嘉许后,带动了城中一批富商捐粮捐钱。

    汝南郡是交通枢纽,经商之人甚多,郡中富户不少,新息县里的店铺比起棘阳可多出不少,天南海北的货物都有。

    朝庭设立集市,派官员管理,收取税赋。建康城有四大市和秦淮河畔大大小小的百余集市,还有民间自发形成的草市,促进了南北物资交流,繁荣了经济,也满足普通百姓日常所需。

    可是朝庭法制仍是重农抑商,商人受人轻贱。世家士族为了满足自己奢华生活所需,便让家中族人、仆从出来经商。

    也有商人想办法与士族搭上关系,士族为商人提供资源和保护,商人则为士族提供财帛和珍奇,各取所需。京口依水镇的那家面馆,杨安玄打听到是刁家所为。

    杨安玄无力对抗朝庭抑商的政策,不可能打破数百年形成的枷锁提升商人的地位。

    三国时公孙瓒便因与商人结拜而遭到士族的排斥,最终造成他兵败袁绍,而糜竺、糜芳兄弟却因投资刘备成为蜀汉士族。

    商人逐利,有了钱的商贾却希望能正名,聘请大儒为子侄授学,响应官府号召赈灾,修桥补路做善事等等。

    自己若能想到办法为他们扬名,肯定能从这些商户的大力支持,杨安玄动起了心思,很快有了主意。

    府衙的小吏拿了请帖前去遍邀城中商家。齐家最为新息城最有名的富商,老爷子齐远算得上德高望重,头一份请帖便送给了他。

    两个时辰后,城中的商贾纷纷携来请贴来向齐老爷子讨教。

    齐远捋着胡须道:“杨主簿相请,去是肯定要去的,至于杨主簿是何心思,届时自知,何必庸人自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