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锋汉起杨安玄杨佺期(宇十六)_第四百九十六章按部就班(2 / 2)_扬锋汉起杨安玄杨佺期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四百九十六章按部就班(2 / 2)

屋东北角有个橱柜,里面放着十几种茶叶罐,这是杨安玄体贴参谋部的参谋们多数年岁较大,让他们一边议事一边品茗。

今日大堂显得有些拥护,听说雍公前来议事,原本在各自官廨中品茶养神的参谋们纷纷前来,站上数十人,宽敞的大堂也觉得有些拥挤了。

首先是商情司右司使丁全通禀了宋公刘裕大举征募兵马的情报,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多数人认为要相应地征募兵马,及早应对。

杨安玄站在沙盘前沉吟不语,这沙盘近丈方圆,按照《天下图》的描述简易地拼成地势图。

眼下他麾下的精锐正兵已然不少,北雍军孟怀符麾下加上蒲坂的杨安远有正兵二万六千左右,水师三千;秦州蒯恩麾下有一万二千余人;朱超石率军回转梁州,梁州境内加上江州城的兵马也高达一万二千人;

北益州阴绩麾下有兵马一万五千余人,水师五千;司州有兵马一万左右,水师五千;兖州有精兵近三万,水师三千;北冀州有兵马一万,北青州有万数;而雍州算上当阳鲁轨的兵马约在两万,另有水师六千,这样算来光麾下精锐就近十五万;另外还有水师二万二千,将近十八万精锐。

各地郡兵加起来应该已经超过十二万,屯军之数已过二十万,自己治下养军近五十万人,战马的数目超过三万。

当兵吃粮,要养五十万兵马和数万匹战马,兵丁按平均算月饷三石(设定一石三十斤),粮饷需要一千八百万石;加上军中兵马所食每人每月按二石平均计算,战马翻五倍,需粮一千六百万石左右,正常开销需粮三千五百万石左右。

算上将领的粮饷要至少增至四千万石,杨安玄待将士甚厚,除了兵饷外,平时所食菜蔬内类不缺,一年两季发放衣着,除此之外军中辎重以及损耗等折算成粟米,每年养兵所需在一亿石以上。

若遇战事,养兵的费用增加三成。这几年战事不断,每年维持军中所需的粟米在一亿五千石以上,赏功、抚恤等支出合在一起便是二亿石了。

去年年底盘点家底时朱琨禀报,他治下共十州(未算秦州)五十六郡共四百八十二县,共有百姓九百余万人(不含门阀士族以及官员名下的荫户、隐户),其中丁口接近六百万,

六十岁以上老者约八十万;这几年百姓日子好过,小孩出生的数量猛增,未成丁的小孩近二百万。

雍、司、梁、北雍、北益、兖、北冀、北青以及雍州(秦州尚未设立)登记造册的田地五百七十五万余顷(不含门阀士族名下的私田),丁男授田七十亩、丁女折半,自垦三年之内不计在内,多余田地归入屯田。

朱琨兴奋地道,这些年大力推广杨家犁,鼓励屯军、百姓开荒,大见成效。田地每年以十数万顷的数量新增,杨安玄下令新垦田地归于垦田之人,三年之内不用纳税的政策激励着百姓不断拓荒。

杨安玄与民生息,税赋定得很轻,每亩仅取田税一石,理论上可得粮五亿七千石,但考虑灾害等因素,实际上能得粮五亿石以上。

冗兵、冗官、冗费是历朝施政的顽疾,杨安玄尽量减少麾下官吏的数量(1),九品以上的官员每州约在三百多人,治下有官员总数在四千余人。

这些官吏平均年需俸禄二百万石,吏员按官员的三十余倍计算,约在十五万左右,平均俸禄六十石,需俸粮九百万石,加上节赏年赏官吏需粮一千五百万石。

杨安玄在境内大力推广儒学,杨安玄要求每县皆治学庠,学庠教师人数约在二千左右,每人按年俸八十石计算,加上年节赏约在一百六十万石。

以上供养官吏、教师、兵马等需粮一亿五千石左右。

这几年

大搞建设,学宫、集市、修缮城墙等大型官府项目用得是从姚秦、谯蜀缴获所得,但兴修水利、平整道路、修建学庠驿馆、开挖矿藏、打造船只、研究军械、赈济灾民等各项开支都是天文数字,若不是钱币开始逐渐代替粟米支付,再多的粮食也不够用。

杨安玄广施仁德,治下的门阀士族和百姓均对其统治皆认可,粮食连年丰收,出现谷贱伤农的苗头,杨安玄让郡县官府鼓励百姓栽种豆类、菜蔬、瓜果以及棉花等经济作物。

而粮食增多,传统的积谷防饥的观念正在逐渐转变,大户人家开始储藏金锭、银器和珍宝,集市上的买卖也多用铜钱支付,这表明构建货币体系的可能性已经出现。杨安玄开始与王镇恶、辛何等人谈论、构想货币框架,准备在不久的将来建立以钱易物的金融体系。

沙盘清晰地看出杨安玄治下的疆域已经与刘裕所有的地盘相等,杨安玄估计刘裕名下的百姓约在六百万左右,加上门阀吞并田地远胜过自己治下,征税的田地估计要比自己少百万顷。

刘裕麾下的兵马檀道济统率约一万人(留五千在江陵),刘道怜在荆州兵马约有一万三四千左右,竟陵有兵马万人,江州、豫州有兵马万人,建康有驻军万人,京口有万人,开阳、彭城、下邳、广陵等地约有兵万二万五千余人,朝廷精锐兵马约在九万左右,仅有自己

的三分之二,而且轻骑远不如己。

不过,刘裕在夏口、扬口、江陵有战舰超过千艘,水师三万余人,加上江、豫、建康、京口的船舰应该近两千艘,水师人数在五万人左右。自己的水师虽然较为迅捷,但船舰数量上不足千艘,而且分散在汉江、黄河、渭河等处,实力上不如刘裕。

但从总体上看,自己在军事、经济上都已经胜过了刘裕,攻守之势异也,所以在北冀州自己将刘怀慎拒于门外,刘裕亦无可奈何。

杨安玄思忖若能将所有兵马集中在一起,便有机会一举歼灭刘裕,可是(西)秦、夏国、(北)魏必然会趁虚而入。

自己苦心经营这些年,才让治下百姓有个安定的生活,若是为了与刘裕争夺天下而至使黄淮之地重现五胡乱华的惨状,绝不是杨安玄所愿见的。

他宁可多用几年时间积累,筑牢对北的防线,再来与刘裕争锋。反正自己比刘裕年轻十多岁,时间站在他这边。

王镇恶猜出杨安玄的心事,笑道:“主公,我方兵力胜过刘裕,不必跟着加大募军力度,只需加紧对郡军、屯军的训练,按部就班行事便足可稳胜刘裕。”

杨安玄面露笑容,道:“按部就班,镇恶说得好。不过亦不能掉以轻心,命暗卫加强侦探,四境构建工事,加强防御。让退伍的老兵加强对郡军和屯军的训练,战时可以及时抽调上战场。”

「注(1):

有资料称西汉时期7945个百姓来供养一个官员,当时国家人数5000万左右,得出官员数量在6500人左右。唐代2927个老百姓供养一个官员,人口数量在8000多万,约有官员三万余人。

史书上记载刘裕对各州官吏有规定,荆州州府置将不可多于二千人,官吏数额不可多于一万人,其他州府置将及官吏数分别不得多于五百人及五千人。因此笔者猜测,西汉是指官的数目6500人,而刘宋是指的是官和吏合计数,估计官和吏的比值在一比三十左右,这样一万人中属于官的大约三四百人,便合理了。

这些数据拼凑得头昏脑胀,可能有疏漏之处,请书友勿细究。笔者认为真实的人口和田地数字应该不足一半。历史上刘裕伐后秦时动用的兵力在二十万左右,加上驻守的兵马,刘裕麾下兵马应该不超过四十万,即便是十丁抽一人,男丁数也不过四百万人左右,东晋人口数千万顶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