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90,我是碎矿全民工张铁军(南溪仁)_第895章 三月为期(1 / 2)_重生90,我是碎矿全民工张铁军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895章 三月为期(1 / 2)

张铁军把申城黄市长,天津的高书记,张市长,请到自己的休息间。

    他还真没想到黄市长能亲自过来,按理说他派一个主持工业的副市长参会就完全可以。他级别高,又是身兼两职。

    至于渝城的孙书记,刘市长,还有沈阳的两位,仲市长几个人都是副部,在一群书记市长里地位肯定高,但是在张铁军面前就不够看了。

    这样的场合张铁军也不可能邀请他们,只能各自去休息,该打电话打电话,该商量的组成小团体密谋。

    事实上,包括黄市和天津这两位都算上,这个时候的这些城市管理者们,基本上都是从工厂一步一步干上来的。

    对企业内部的环境风气那些东西了如指掌。都是内行。不说技术和管理,日常那些弯弯绕绕上都是内行。

    很多事情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懂不知道,只是大家都习惯了,又要考虑各种人情面子,只要不出事也就睁一眼闭一眼的了。

    讲的就是一个难得糊涂,你好我好大家好。再说自己当初是怎么爬上来的心里肯定有数。

    很多人就把这种行为美其名为中庸,说这是我们的传统,大道。其实并不是,扯蛋的。我们的管理层事实上文化低的可怜。

    “黄市,真没想到你亲自过来开会,弄的我心里压力老大了。”

    张铁军亲自动手泡茶,给黄市,高书记和刘市长沏上:“高书记,张市,咱们见面不多,感谢你们能来捧场。”

    “你就不用往脸上抹粉了,”黄市长笑呵呵的端起茶杯:“我们几个是要参加明天的工作会,今天这就是没事做。”

    几个人都笑起来,高书记说:“可别这么说,你老黄这么说没毛病,我和老张可不敢。”

    张铁军说:“我年纪小,容易冲动,刚才说的话有点不经大脑,几位叔叔伯伯千万别挑我理。

    对于申城和天津来说,虽然也叫城市,但是毕竟不同,差异还是挺大的,日常工作这一块也有差别,这个我都能理解。”

    黄市长笑着说:“不用解释,你的工作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你说的这些也都是事实,申城和天津也一样,都是肉长的。

    不管怎么说怎么论,事实就是事实,这也没有什么可避讳的,谁都得承认。

    我们几个都是从工厂里一步一步上来的,对工厂的了解不比你少,有些事情……啧,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说。”

    张市长说:“话是这么说,但其实不太一样,咱们那个时候总体来说还是很单纯的,大家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都为了生产。

    现在……我感觉已经不一样了,什么都在变,变化很大,现在的人想法上也和咱们那个时候不一样了。摸不透了。”

    高书记喝了口茶,看着茶汤里的茶叶,说:“我和你们不太一样,我是从学校出来的,毕业留校,然后进了行政。

    我对工厂企业的了解不太多,但就从时代来说,确实变化太大,现在的学校和以前也不一样了,一样是人情大于世故。”

    “你大学是在大连读的吧?”黄市问了一句。

    “是,大连工学院。当初考东北工学院分数没够,可比不上你们清华北大的。”高书记笑了笑:“说起来底气都不足。”

    “那个时候东工和大工可不差,”张市长说:“八大院哪一个不是人才济济,只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再加上一些,因素。

    这个不好比。我们那个时候想读大学都不行,能读书,能参加工作就是好的。现在多好。”

    “没事儿张市,”张铁军笑着给张市长递了根烟:“有我陪着你呢,我也是技工学校毕业的,咱们自成一派。”

    几个人都笑起来,黄市长说:“你的那个技工学校和老张读的技工学校可不是一回事儿,你不能硬贴。”

    “不不不,”张市长摆摆手:“那个时候冶金技术这一块主要就是在辽东,在本市,当时还是冶金部部属的专业学校,我们不能比的。”

    五六十年代,一切为工业让路,国家为此专门成立了八所工业学校,也就是八大院,八大院的核心有两所,东北工学院和大连工学院。

    东北这两所工学院做为当时最大最全面的工业学府,为国家工业培养了大批的工业人才和,工业专业教师、技师和研究人员。

    可以这么说,风光并不比清华北大低,甚至在那个年代还隐隐更在其上,只不过专业性太强。

    “张主任,”开了几句玩笑,黄市长把话题说到了正事上:“你刚才说的是认真的?这个怕是不太好搞。”

    张铁军从桌子上拿起一撂子材料:“这里是四十八份材料,二十四个城市每个城市两份,我随意抽的。

    二十四个城市,市属五百人规模以上企业一共是八百六十三家,全部材料都在我办公桌上放着。

    八百六十三家工厂,厂长,副厂长,处长,科长,车间主任,等等吧,主要人员的资料都应该是齐全的。

    谁是谁的谁,谁又是谁的什么人,和市里局里哪位领导是什么关系,近五年的升迁变动,等等。

    关系网这个东西是最好调查的,都不用刻意的去找,随便哪个工人都可以如数家珍,包括谁和谁好,谁是谁的人,谁有几个情妇。

    谁是怎么升迁的,得到了谁的提拔,谁给谁送了多少礼送的什么,这些都是家属区里耳熟能详的公开消息。

    在普通工人和老百姓面前,这些人都是春风得意高高在上的,表现的都是最真实的一面,因为他用不着掩饰,完全不怕。

    这里面涉及到不少官员,涉及到各种生活里正常存在的关系,人情,写成电视剧至少能拍上个几百集。

    还都不带重样的,而且故事性特别强,亲情,友情,爱情,偷情,金钱,情色,卖官,官场文化搭配市井规则。黑白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