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拯救者瓦西里贝利亚(欺世盗名之辈)_第157章 军队是我们最大的依仗(2 / 2)_苏俄拯救者瓦西里贝利亚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57章 军队是我们最大的依仗(2 / 2)

    列宁强调,无产阶级绝对没有可能同任何人“分享”特权,他们“反对任何特权,反对任何特殊”,他们的目标就是要“采取革命手段摧毁一切特权”。

    在列宁的领导下,苏共推翻了俄国特权阶级的统治。

    但是列宁碰到了新的特权问题。苏共执政不到半年,列宁就发现,党和苏维埃内部出现了特权现象的苗头。

    他指出,苏维埃成员有一种“变为官僚的小资产阶级趋势”。

    不久后,苏共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明确指出,官僚主义在苏维埃内部部分地复活了。

    什么是官僚呢?“官僚”也被列宁称为“特权官僚”,列宁指出,官僚是“专干行政事务并在人民面前处于特权地位的特殊阶层”,这些“特权官僚完全不受监督……他们往往是人民的主人,而不是人民的公仆”。

    苏共执政后面临的特权不同于阶级特权,也不再是阶级压迫的表现形式,而是一种新的特权形式。

    在“阶级特权”语境下,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享有特权,是因为他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而阶级特权被废除后,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情况下,一个人如果谋取了特权,那是因为有人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反映的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和“公仆”意识的蜕变。

    特权现象在苏共党内不断滋长蔓延,最终在苏联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在特权阶层形成过程中,苏共开展过激烈的反特权斗争,在特权阶层形成之后,苏共也为反特权付出过艰苦的努力。

    为了遏制特权现象蔓延,列宁领导党和国家开展了反对特权的斗争,反特权的举措主要有三项。

    一是加强权力监督,防止特权现象滋生蔓延。在列宁的领导下,苏共党中央于1920年1月决定成立国家监察机关工农检查院,取代原来的国家监察人民委员部,加强苏维埃政权内部的权力监督。

    由于工农检查院无法有效监督党的领导机构,1920年9月,苏共九大决定成立与中央委员会平行的监察委员会。

    1921年召开的党的十大进一步规定,监察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同侵入党内的官僚主义和升官发财思想,同党员滥用自己在党内和苏维埃中的职权的行为”作斗争。

    同时,党的各级地方组织也成立了与本级委员会平行的监察委员会。党和国家监督机构的设立有效地防止了权力的特权化倾向。

    此外,列宁还十分重视群众监督,主张“使所有的人都来执行监督和监察的职能”。

    为此,他起草了《工人监督条例》,建立了群众信访制度,推动政府实行政务公开,以防止权力徇私与暗箱操作。

    二是制定法律法规,依法惩治特权行为。面对官僚特权的蔓延,列宁主张发挥法治的反特权作用,他强调:“假使我们拒绝用法令指明道路,那我们就会是社会主义的叛徒”,必须“切实执行并彻底执行苏维埃政权的法律”。

    列宁亲自起草了《关于切实遵守法律的决定提纲草稿》等法令,领导苏俄制定了《关于贿赂行为》《关于严格遵守法律的决议》《对惩治贪污的法令草案的修改》《关于肃清贿赂行为》《苏俄刑法典》《关于不准亲属同在一个苏维埃机关中工作的法令》等法令法律。

    运用法律手段惩治滥用职权、谋取私利、贪污受贿等官僚特权行为,并且主张“对共产党员的惩办应比对非党人员加倍严厉”。

    三是开展清党运动,把特权思想严重的人清理出党的队伍。列宁把特权和腐败视为党的大敌。

    领导和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清党运动,把那些“一心想从执政党党员的地位‘捞到’好处而不愿肩负为共产主义忘我工作的重担的人”清理出党的队伍。

    清党运动发生在向新经济政策过渡时期,在苏共十大做出清党决定后的一年时间里,共计清除159355名党员,其中近17000人因受贿、勒索或其他舞弊行为被清除,占全部被除名党员的近11%。

    当时苏联广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共产党员的称号要担负很多义务,但是只给他一项特权——最先为革命而战。”

    列宁领导的反特权斗争,给党员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敲响了警钟,也纯洁了党的队伍,有效地遏制了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蔓延的势头。

    列宁逝世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在苏共党内逐步蔓延。

    斯大林时期,各级各类领导干部不仅享受高薪和额外补贴的“特殊工资”,还享有名目繁多的特殊待遇,特权现象开始制度化。

    玉米小夫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企图重启列宁同志时期的反特权、反腐败的决心还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虽然在他的执政下延缓了特权阶级的发展,可是也只是延缓了而已,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特权问题。

    等他被勃列日涅夫赶下台后,特权集团的代表人物勃氏领导下的特权阶级,达到了苏联自建党以来最为“辉煌”的时刻。

    苏联几十万领导阶层和他们二百多万的家属成为列宁同志要打倒的“阶级敌人”,这一幕是不是很讽刺。

    就是这三百万人生生的把偌大的苏联给搞垮了。

    使苏联人民对苏共的信任降到了冰点,毕竟苏联人民又不是傻子,他们又不是看不到两亿多人的辛勤奋斗,到底肥了那些人。

    勃列日涅夫死后,他的继任者安德罗波夫也试图挽救苏联进一步滑向深渊。

    他上台以来重用克格勃开始反腐败、反特权斗争,使苏联民众一改对苏共的看法,可是天不如人愿安德罗波夫同志因为身体原因,在苏联最为紧要的关头去世了。

    他的去世对苏联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他去世的消息传到苏联各地后,苏联人民自发的集结为他送行,苏联人民在他的画像下痛哭流涕,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怀念着他们的领导人。

    安德罗波夫去世后,苏联又迎来了契尔年科这个苏联的领导人,契尔年科也是坚定不移的执行安德罗波夫的施政方针,可惜也是年老多病没多久也病死了。

    一连失去了两位苏联的领导人,对苏联党和国家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苏共和人民在考虑苏联领导人的时候,终于长了点脑筋不敢在选择那些年纪大的苏共领导人了。

    他们决定为苏联选择一个年富力强的领导人,于是把目光投向了戈尔巴乔夫。

    哎,后来戈地图的一系列操作加快了苏联的分崩离析,那个时候不知道苏联人民是不是会嫌弃戈地图活的太久了,是不是希望他能向前两任苏联领导人那样,当选一年左右就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