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夫妇不可能这么恩爱(手丁子)_第63章 第 63 章(1 / 2)_摄政王夫妇不可能这么恩爱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63章 第 63 章(1 / 2)

远在京城的谢纾,  不日便收到了来自姑苏的三封八百里飞鸽加急传书。

        第一封来自乘风,向他汇报他们已平安到达姑苏。

        谢纾见信,悬着的心暂且落下。

        第二封来自谢老太君,  痛斥他不争气,  好好的媳妇被他弄跑了,  不过好在还有机会,  要他好好把握。

        谢纾笑了笑。

        嗯,是该好好把握,  不能再错过了。

        最后一封是来自明仪的,上头只写了六个字——

        一切都好,勿念。

        谢纾嘴角的笑容淡了淡。

        临去之前,  他同明仪说好,  等到了姑苏,每日都必须写信向他报平安。

        他等了许久,好不容易盼到了她的信。

        照说分离多日,怎么也该倾诉一点相思之情。

        结果就真的只是“报平安”,没有一点别的话留给他。

        短短六个字,  还有两个字是“勿念”。

        谢纾:“……”他做不到。

        暮春之时江南道的那场连绵暴雨,  冲垮了新修的堤坝。

        虽然这事表面上看是因商人为牟取暴利囤积居奇,垄断修建堤坝的材料,令物价飞涨,官府不得已只能高价购入建材,  致使修建新堤材料不足而起。

        实则谁都明白这事背后的黑手便是江南道节度使苏晋远。

        入夏那会儿,  摄政王以祭祖为由,亲自去了江南道视察。本以为自江南道回来后,  摄政王便会以新堤坍塌一事为切入点,  向苏晋远发难。

        可出乎意料的是,  摄政王并未问罪苏晋远,不仅没有问罪,反而将此事冷处理,少有在朝堂上提起,似乎是想将此事压下的意思。

        倒也不难理解摄政王这么做的缘由。

        于理,苏晋远盘踞江南道已久,掌其军权,当年三王之乱时,其曾为助新帝登基立下汗马功劳。如若小皇帝轻易问罪于他,或是治他重罪,难免有忘恩负义之嫌,小皇帝登基方满四年,根基未稳,行事更需谨慎,不可擅动。

        于情,苏晋远乃是摄政王名义上的“父亲”,百行孝为先,儿子自不会轻易动自己老子。

        苏晋远势大,很多朝臣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不愿多管。

        摄政王拖着此事迟迟不处理,也没提起何时重修被大水冲垮的新堤。

        这可急坏了朝堂之上着急抹平过错的苏党。

        他们多次上奏提请谢纾重修堤坝之事,都被谢纾以“国库空虚”为由拒了。

        苏党对此颇为不满。

        先前谢纾的“窝囊”举动,无疑增长了苏党的气焰。

        谢纾不批国库银,竟有苏党嚣张地提出,苏晋远于小皇帝有扶持之恩,请小皇帝出私已银两,填了这个漏,支援江南道。

        这话本只是一个苏党酒醉后信口胡诌的,拿不上台面来说。

        可也不知怎的,次日这话就被传得街知巷闻。

        小皇帝内心很是愤怒,心想立刻就治苏晋远及其党羽的罪。

        谢纾却告诉他:“你现下治罪只能小惩大诫,若要釜底抽薪,需‘忍’。”

        小皇帝听了谢纾的谏言,次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谈及他继先帝之志,以“仁义”治天下。

        苏晋远对自己的扶持之恩,并宣布将用自己的“私房钱”,替苏晋远“补漏”。

        臣子贪墨的银两,竟然让皇帝来填。简直滑天下之大稽,实在欺人太甚,史无前例。

        一时间,朝堂之上声讨苏党的话此起彼伏,对苏党的弹劾也接踵而来。

        也不知是谁先弹劾的,总之一旦有人开了头,一个接一个的弹劾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已经致仕的薛太傅率先出来对苏晋远发难。作为对苏晋远有知遇之恩,一路提拔他高升的恩师,薛太傅出面发难无人敢质疑。

        就在这风口浪尖之时,苏晋远又想如法炮制先前旧堤出事之时用的脱罪之法,来一招“负荆请罪”。

        可天不随人愿,还没等苏晋远赴京。

        那个被苏晋远陷害囤积居奇,最后满门畏罪服毒而死的商户——张玉,他的账本在这时被公之于众。

        账本里细数了苏晋远条条罪状,件件罪大滔天、铁证如山。

        这无异于火上浇油。

        经各大酒楼小巷的说书人一人,顿时激起巨大民愤。本就压抑许久的百姓,一经点燃便一发不可收拾,对苏党的声讨也由朝堂扩大到了民间。

        以江南道百姓为首,各地百姓亲写“万民状”,要求朝廷严惩苏晋远。

        一时间,惩办苏晋远成了民心所向。

        不可能再有理由保下这个奸臣,谢纾也只好“大义灭亲”,顺应民心,严惩苏晋远。

        原本坐山观虎斗的各大世家见民意如此,也纷纷倒戈。

        不过苏晋远盘踞江南道已久,手握江南道一带的兵权,要拿其归案,免不了有一场恶战。

        早朝之上,众臣就谁带兵前往江南道拿人争论不休,就在众臣打算推举平宁侯带兵前往时。

        谢纾体恤道:“子韧夫人有孕在身即将临盆,不便远行。此事有些难办,还是本王亲自带兵去一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