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的血(远征士兵)_第十六章 高原训练 四(2 / 2)_越战的血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十六章 高原训练 四(2 / 2)

越战的血 远征士兵 2827 字 5个月前

        “其实你们的表现已经很好了!”李参谋说道:“我们刚上来的那会儿,没几个人能跑得过两千米的,你们现在大多都跑过两千米了,而且如果不是一营长下命令的话还都不停……这就足以说明合成营的素质了。”

        我相信李参谋这话不是安慰的客套话,因为合成营的素质是怎么样的我心里有底,但我还是摇了摇头:“这还不够!”

        因为我很清楚,战场是个成王败寇的地方,敌人可不会给我们任何机会说理由。

        原本我还以为在高原仅仅只是体能训练上的问题,但随着训练的深入很快就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就是打靶打不准了,就算是狙击连的战士也同样如此,甚至还会出现脱靶的现像。

        从李参谋那我知道这是因为空气密度不一样的原因,因为空气稀薄,所以相对于平原来说,在高原上飞行的子弹受到空气的阻力就会变小,也就是说子弹能飞得更远弹道更为平直。

        正所谓差之毫厘廖之千里,合成营的战士们已经习惯了平原上的空气密度甚至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估计出偏移量。但一到这高原上来,这偏移量就得重新调整过了。

        同样炮弹的情况也差不多,甚至可以说炮弹的情况更糟,原因是炮弹打的是曲线而且相对子弹来说在空中飞行的路线更长,于是受到的影响也就更大。原本在平原一打一个准的迫击炮射手在这时就频频出现脱靶现像。

        更为严重的是,一、两天后高原病也在战士们中流行了起来,一个个头晕、呕吐、失眠,严重的还得了肺水肿神情志恍惚。

        我在这些方面的反应倒是不大,就是脾气变得十分暴燥,动不动就骂人想打人……原本我还以为这是因为看到战士们这种状态的原因,听李参谋解释才知道这也是高原反应的一种。也就是在高原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得抑郁症或是焦虑症,也就是对人的心理也会照成极为负面的影响。

        这一点在战士们身上也有所表现,不过这都是正常的,要知道他们以前最擅长或是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体能”、“协同”、“打枪”等军事素质,甚至说合成营在这些军事素质上都已经达到顶尖状态也不为过。

        但正所谓“爬得越高就摔得越惨”,如果我们是新兵的话,反正在平原时咱们的军事素质也不咋嘀,在平原是菜鸟到这高原同样也是菜鸟,从头开始练就是了。然而合成营,在平原是只虎到这高原就成了病猫了,再被联合训练的一营给一刺激,于是心理上自然就很难受,反应也就会更强。

        “同志们!”几天后我就召集了战士们到操场上开了个短会:“我知道同志们心里都在想什么,这段时间的训练大家心里都憋屈,都不服。但我们庆幸的一点是,我们的对手是一营,也就是自己的同志,同志们想想,如果这下我们的对手是敌人,那又会是个什么情况?”

        “营长说得对!”教导员接嘴说道:“所以这是我们的一个机会,一次向其它部队学习的机会。咱们合成营哪……那是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太久了,几乎可以说就是从组建以来未尝一败,这直接导致了我们队伍中部份同志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现在也正好让我们知道一点,那就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当然!”顿了下后教导员就接着说道:“我这么说也许有些不适合,从军事素质上来说我们一点都不比一营弱,合成营只是暂时没有适应高原的作战环境,这也是许多同志心里不服气的地方。但问题是……战场不会给我们任何理由,不如别人就是不如别人。所以,我希望战士们能够放下以往那种高人一等的心态,虚心向一营的同志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进步,才能力求超过他们并在将来的战场上更好的完成任务!”

        这番话说得台下的战士们频频点头。

        事实也的确像教导员说的一样,合成营中相当一部份战士是心高气傲的,觉得我们不教一营怎么打仗就好了,一营还来教我们?!

        在这种心态下,有许多战士在训练时就对一营传授的经验不屑一顾,或者是不以为然,听蛮听但还是按自己的那一套做。孰不知战士们的那一套在平原也许适用,到高原很有可能就会致命了。

        其实这样也好,有句话叫“人要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气”,这次的高原训练就正好打一打合成营的傲气。

        接着我又和李参谋等干部商量了一番,认为像这种适应性训练不可操之过急要分几个阶段进行。

        我们制定了一个新的训练计划:先降低高度把部队拉到三千米海拔的位置上训练……这个高度虽然与平原还是有区别,但也比四千多米的海拔好得多了,再加上我们拥有直升机,可以很方便的上上下下提供补给,于是这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困难。

        在部队适应了三千米高度的生活和作战后,再逐步提升高度展开训练,比如一次提升六百或是八百米海拔,这样总共分为三个阶段的训练就可以完成了。

        对于我这个训练方案李参谋不由大感尴尬,直说:“咱们都在这里呆了十几年了,怎么就想不到这个方法。”

        其实我相信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想这个方法,而是在没有直升机的情况下想要建立几个分基地并进行阶段性训练,那还不如在高处熬得更久一些慢慢适应了。(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