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学,也就是新官员学校,它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就呈现出来了。
吏员改制的目的也彰显出来了。
吏员在大宋朝没有地位,没有身份,经常被官员歧视。
可偏偏真正执行、办事的都是吏员,要让吏员有归属感,要掌控吏员,才能增强多基层的掌控。
至于增强归属感,不能只是天天喊口号,还得给实际的东西。
现在提拔一批吏员去做监镇官,就是最好的实际行动。
监镇官好歹算是朝廷正式官员了。
赵官家这般说,众人都觉得可行。
赵宁又说道:“朕让王宗濋登记东京商人做备案,东京去年的商税明显规范了许多,说明这是有成效的。”
赵鼎说道:“太府寺备案商人,成效确实立竿见影,不仅仅商税更好征收,连商人调遣也方便了许多。”
其他几人也同意。
赵宁则画风一转:“前唐有节度使统管一方,我朝节度使已为虚衔,各路设有转运司、提举常平司、提点刑狱司,若是有战事的边陲,还会设置安抚经略司。”
宰执们心中疑惑起来,怎么赵官家这件事了?
大宋朝的地方四司相当于路级最高衙门。
例如转运司,负责一路财赋收入、漕运。
古代没有那么多产业,且由于生产力有限,朝廷不会对民间过多干涉,更不存在大量的经济扶持。
所谓的商社注册登记、管理,产业划分等等,在古代都是没有的。
既然没有,对地方的管理就会很轻便。
那地方上什么最重要呢?
一、维稳,只要不发生动乱就行。
二、赋税。
这两点是最重要的。
所以大宋朝的四司,其实都是围绕着这两点配置的。
转运司就是专门负责赋税,提举常平司是粮食储备衙门,是各地随时调动粮食的衙门,也是为了维稳。
负责司法的提点刑狱司就更不必说。
然而,负责一路行政管理的最高衙门,却并没有明确。
按照道理来说,也是转运使负责,可转运使最大的职责却是收税和漕运。
也就是说,大宋朝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省长的。
这对中央朝廷强力管理地方是不力的。
当然,大宋朝的四司衙门,其实是拆解了唐朝的节度使权力,防止地方尾大不掉。
然而,行政职能的最高长官却未能明确处理。
这样对于赵宁来说有什么不妥呢?
新政中对商人的登记注册管理,该地方上哪个衙门最终汇总各州府后,跟朝廷对接?
别说商人管理,就说赵宁想要在东京和江陵府之间修路,谁来统一调度民力?
这时候,是需要一个“省长”角色的。
不能一直让负责收税的衙门来做行政方面的事。
赵宁继续说道:“朕想着,既然太府寺备录商人有成效,那便要推行下去,此次淮西正好在官员重组,朕想着淮西商人也要做备录,诸位以为呢?”
“臣等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