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子(淡墨青衫.QD)_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二十五章 转折(5)(2 / 2)_回到明朝当太子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二十五章 转折(5)(2 / 2)

而多尔衮则答:“能得一寸则多一寸,一尺则多一尺,何必谈一统!”

在这对答之上,就能看出,清朝上下对入关有不小的信心,因为他们曾经数次破口入关,对北方情形十分熟悉,对攻下燕京,成为北方之主,也有当仁不让之感。

至于全国一统,上到多尔衮,下到普通旗丁,都没有什么信心。

中国之大,是叫他们最为害怕的,南方情形如何,谁能尽知?

而相隔不过一个多月,整个八旗上下,又是信心膨胀,这其中,南京方面的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

明朝痼疾,洪承畴是太清楚了!

可再清楚,现在分兵南下,在明朝没有主动进攻的前提下,自己却主动去招惹,西边还有强敌在……这样做法,何其愚蠢!

当然,在南京的军政财税上的改革,他还并不知道,因为捐官产生的微妙变化,也不了然。但无论如何,多尔衮现在的分兵之策,在洪承畴看来,十分愚蠢,简直是要叫人笑掉大牙。

英王手头才三四万兵,括唐通、姜襄等部兵马,最多七八万人。

豫王部下,也不会超过六万人,多则也不会过十万。

除了这两王,能往畿南与河南北部的兵马,十分有限,山东一带,形同真空,如果明军北伐直入山东和河南,简直不知道拿什么去挡,现在是两边相安无事,豫王一南下,一切顺利都也罢了,若是万一有波折不利,阿济格在西边再打一个败仗……

满心都是这种心思,洪承畴若是能笑容满面,那才是奇怪。

可惜的是,他在九王心里,到底还只是一个降官啊……

“老洪,老洪!”

宁完我不象范文程那样,平时和洪承畴交往有十分的客气,此时叫了一声,见对方不应,就又加大嗓门,大声喊起来。

“哦,是宁老先生!”

洪承畴身上一震,急忙回头,见是宁完我和范文程这两个大学士,他心里松了口气,脸上也露出笑来,在马上拱了拱手,笑道:“岳老!”

和宁完我,洪承畴没有私交,而且对方向来做出大大咧咧的样子,也令洪承畴十分厌恶。

称呼迥异,不过也是笑容可掬,十分亲热。

“九老,你似乎有心事?”

范文程神色也是十分谦虚,今日大朝议,就是他和宁完我,还有正白旗下的将领们一起会议,然后他亲自向多尔衮建言,西征和南征之事,才算定局。

数月之间,他算是对明朝官员们的颟顸无能和软弱有了充足的了解,大军入城,降者如云,不仅是现任官降,就是以前革了职的也是奉召出来当官,一路入关,除了在山海关和李自成打了一仗,燕京和畿北、畿南、山东北半,京师到山西一路,明朝的地方官和将领几乎是望风而降。

而根据他和不少降官的谈话,也是对明朝情形了解的更深入了一些。

军队都软弱不能战,官员各有心机,不愿效忠,财政根本一塌糊涂,前一阵子,多尔衮前自到户部征调天启和崇祯二朝的财税账簿,结果一无所得,根本没有拿的出手的记录。

后来没有办法,还只能取出万历年间的赋税册子,以此为凭来收取赋税。

如此之朝,岂有不亡的道理?

天命在清,已经毫无疑问。

此时缩手京畿,放任对手自强,这岂不是十分愚蠢的行径?

所以,对洪承畴在南征一事上的谨慎,他也是有十分的警惕和怀疑。再加上剃发一事,南官多反对此事,籍贯北方的官员抵触倒不是那么强烈,洪承畴虽降很久,不过毕竟是南人!

汉官,也是要分南北的!

本朝自关外而入,除了八旗之外,任用汉官势必难免,而用南官还是北边汉儿,那就十分值得讲究了。

如果把明朝的党争,也就是什么东林阉党,直接划分为南北之争,朝廷以北制南,岂不十分便利?

此事,范文程已经和宁完我多次商量,由宁完我出头,直接支持北方人中的冯铨为大学士,渐渐重用北官,开科取士,也多取北人!

什么东林阉党,大清以后,再无这般说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