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坚持做个老不死(快穿狂魔)_135.第135章 想复仇的太上皇(2)【三合一】(2 / 2)_快穿之坚持做个老不死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135.第135章 想复仇的太上皇(2)【三合一】(2 / 2)

    至于天人,暂时没什么好办法。

    即便在上一个世界,当天地灵气衰竭到一定程度之后,想要正常突破天人境界,也需要很多科技设备的辅助。那些科技设备可是攀爬了将近四百年对应武道科技树,才勉强制造出来的,白圣即便知道具体如何制造,乃至原理,没有基础工业的支持,也很难制造出来。

    甚至于说句不太好听的,举国之力配合,都得花两百年才有可能造出来。

    再加上这个世界的很多原料,包括药材,品质其实都不如武侠世界,所以天人境界,白圣暂时是不敢奢望了,他的小目标是突破先天,拥有自保之力。

    然后就慢慢熬,看谁熬的过谁。

    只要不死,总能抓住机会出头。

    反正李世民的寿命又不长。

    白圣的计划是顺利进行着,李世民那边却不是特别太平,因为第二天一大早的大朝会上,魏征就开始劝谏他了。

    先举了秦始皇的例子,然后又举了汉武帝的例子,以及其他因为求仙吃丹药,晚年昏庸,把自己吃死,或者遗害颇深的例子。李世民刚开始其实有点生气,但后来一想,修仙炼丹的事又不是他干的,是他爹干的,他就是给他爹准备了点原材料,属孝顺,何罪之有啊?

    这次正好反怼一下魏征。

    出一出前些年的郁闷之气。

    所以难得一点都不急,甚至脸色还很温和的坐在那儿,慢慢听魏征谏言。

    等魏征说的口干舌燥,同时也有点奇怪于今天皇上怎么既不认错,也没反驳之际,李世民这才轻笑着慢慢说道:

    “魏卿怕是误会了.

    朕一向以为神仙事本虚妄,空有其名,生必有终,皆不能免。所以又怎么可能求神问仙,你说的应该是昨日朕派人去收集各种炼丹药材,甚至还从长安好几座道观中请了不少道士的事情吧。

    那些可不是朕要的。

    是太上皇所要。

    太上皇前些日子病重,想来你们也应该都清楚,就连太医都认为太上皇可能时日无多,要早做准备,但太上皇自己藏了枚几十年前,一个不知名云游道士送给他的金丹,并且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吃了那枚金丹,然后就恢复了健康。

    所以太上皇便觉得这天下应该是有仙人,也有炼制仙丹之术,甚至觉得救了他性命的那枚金丹,实际便是仙丹。

    因此昨日特地派人通知于朕。

    让朕替他准备那些东西。

    先不提父命难为,父皇确实是靠金丹才能活命,如今自己想尝试练练,朕也不好拒绝不是,毕竟唯一的一枚金丹已经吃了,若是拒绝的话,父皇下次再出什么问题,敢问哪位太医能够救治?

    到时一切可就都是朕的罪过了。

    但朕也知道,父皇可能并不是特别懂行,所以这才特地去各大道观,请了些会炼丹的道士过去,也免得出错。”

    这番话可谓是有理有据。

    直接把魏征给堵住了。

    不管太上皇能不能靠自己炼制出救命金丹,但你要阻止太上皇炼,回头太上皇生病了没人治,也没有金丹可吃的话,就妥妥是你的罪过,可要是没阻止并鼎力支持,太上皇自己没炼制出来。

    则属于天命难为。

    魏征本来还想用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是为不孝,也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并不是孝顺,反倒是不孝继续劝诫。

    但现在涉及到太上皇的性命,涉及到太上皇再生病,无药可医该怪谁了。

    他那番不孝论就不太合适了。

    最后,他也只能比较杠的坚持表示即便如此,陛下也应该替太上皇寻医问药,甚至于寻找那个不知名的道士,而不是任凭太上皇自己修仙炼丹,影响史书名声,被人误以为昏庸而勉强结束。

    李世民则懒得与他争辩,毕竟跟杠精争辩,实在是争不过,敷衍了结了这件事后,便继续进行正常的朝会流程。

    等朝会结束,回到后宫,还沾沾自喜的跟长孙皇后说了下朝会发生的事:

    “今日总算让魏征那老匹夫吃了点瘪,你不知道,当魏征说,让朕替太上皇寻医问药的时候,太医院那几个恨不得把他给活扒了,毕竟他这番话,就差是直接明着指太医院的医术不行了!”

    “哈哈哈哈,也就朕脾气好,要是父皇尚且在位,这老匹夫早被砍了。”

    “二郎,你就这么放任父皇修仙炼丹真的没事吗,即便父皇得到的那枚金丹能治好他的病,甚至于真的是金丹。

    可也不意味着父皇他自己能炼制出金丹啊,若只是炼制一些无毒无害的东西,能当食物吃的东西也就罢了,可如果炼制出些有毒的丹药……我倒觉得魏征建议是对的,还是试试能不能将孙思邈找来,又或者试试能不能寻找到父皇所说的那位无名道士,更加靠谱些!”

    长孙皇后倒也不愧贤后之名,此时并未一味逢迎李世民,而是仔细思考一番后,给出了比较中肯且有理的建议。

    “朕又岂会想不到父皇可能炼制不出金丹,还会炼制些毒丹出来,所以不特地找了些道士过去吗,有他们盯着应该不至于出问题,至于孙思邈和那个无名道士,哪那么好找,若真大张旗鼓的寻找,反倒更为不妥,还是随缘吧。”

    无论是大张旗鼓的找一个大夫,还是大张旗鼓的找一个道士,在李世民看来都不是明君所为,他在经历了玄武门之变,并稳定好自己的皇位后,一直在努力克制自己的本性,往明君方向靠。

    就是希望未来能留个好的身后名。

    不至于提到他只知道杀兄戮弟。

    所以一些不符合传统意义上明君风范的举措,他自然是不愿意去做的,给他父皇提供炼丹药材,别人骂的也是他父皇,最多说他两句愚孝,无伤大雅。

    再说点较阴暗的小心思,他父皇表现得越不英明,他先前的所作所为就越能洗白,让人觉得他上位反倒是好事。

    若是太上皇没有退位的话,指不定得昏庸成啥样,天下又被祸害成啥样!

    “那我明日去看看父皇吧,带着承乾他们一起去看看,说起来,自父皇痊愈后,我们还没去看过呢,正好也顺带着试试,能不能劝父皇他别炼丹了。”

    在李世民与李渊关系最为紧张的那段时间,全靠长孙皇后带着孩子在中间调和,毕竟隔代亲嘛,心里再怎么恨李世民,对孙子孙女总归要温柔些,李世民的孝,大多数都是她媳妇替他尽的。

    甚至有些话也是她代为传递。

    所以长孙皇后这时候说想要去看看太上皇,并不算什么特别突兀的事情。

    这不,李世民是一点意见都没有:

    “也别太劝,如果父皇不愿意听的话,就别强求了,免得惹得他不快,还有叮嘱承乾他们,可别吃那些丹药,就说他们最近在吃药呢,不知道药性相不相克,父皇给他们吃,也别让他们吃。

    收可以收着,也可以带回来。

    千万别吃,朕实在是不放心。”

    不得不说,现在整个李唐可能就没人相信,作为太上皇的白圣能炼制出所谓的救命金丹,但凡能炼出毒不死人的丹药,他们就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了!

    李世民也是这想法,更怕他这父皇自己有信心,炼出来还给孙子孙女吃。

    所以当然很有必要提前叮嘱一下。

    宁愿得罪他,也不能瞎吃。

    “明白,我又不傻,可是跟父皇住在一起的那些弟弟妹妹又该如何,要不要设法让他们全都搬出大安宫居住啊?

    不然我担心父皇会给他们吃。”

    李渊是真没少生孩子,前前后后加起来总共生了二十二个儿子,十九个女儿,年纪大的,像李建成,李玄霸,李元吉之类的,全都已经死了,或者已经去了封地,做了皇帝,乃至于嫁了人。

    但年纪小的也不少,比如说年纪最小的李元婴,就是滕王阁序里面那个滕王阁的滕王,今年才七岁,他上面还有两个九岁的哥哥,两个十岁的哥哥,一个十一岁的哥哥,一个十二岁的哥哥。

    十三四岁的哥哥也有两三个。

    十五六岁的哥哥同样不少。

    总而言之,去掉夭折的,现在活着且未成年,未满十八岁的儿子就有十五个,闺女也有十三四个,除了少部分已经封王或者嫁人的,剩下都在大安宫。

    最重要的是,长孙皇后知道太上皇有分享好东西的习惯,但凡他觉得好的东西,都很乐意分享出去,葡萄荔枝以及一些比较罕见的奇珍异宝也就罢了。

    但他炼的金丹,确实是不好说。

    真被毒死了,也没法让他偿命啊!

    “呃……倒也不必太急,父皇不是才刚开始炼吗,哪那么容易炼出来,且父皇怎么也不至于让儿女给他试丹药。

    回头多派几个太医去盯着就是。”

    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没感情,所以李世民在没那么担心的同时,本身也冷静了点。

    担心则乱嘛,现在冷静了点。

    倒觉得他可能是真有些多虑了。

    请叫我大唐丹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