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画家,有系统就是任性(齐东野老)_第132章 ,学习大师,荣誉,自由创作(2 / 2)_重生大画家,有系统就是任性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32章 ,学习大师,荣誉,自由创作(2 / 2)

    小卡看到陈嫣,扑过去和她亲昵,不停的摇尾巴。

    陈嫣把小卡托起来,放在膝盖上轻轻的撸。

    姜哲顺手把陈嫣逗弄小卡的场面,用速写记录下来,为以后积累素材。他发现,连续学习米开朗基罗的素描,突然放松下来画速写,居然有些举重若轻的感觉。

    陈嫣已经能适应模特的角色,十分放松的任由姜哲作画。

    她看姜哲停笔,就问道:“好了吗?”

    “好了。”姜哲收起工具,洗手给陈嫣准备茶点。

    陈嫣坐到姜哲旁边。开学之后,两人能在一起玩儿的时间越来越少。

    他们说着感兴趣的事,不知不觉越坐越近。

    ……

    傍晚,正在酣睡的陈嫣被自己的手机铃声吵醒。爸妈喊她回家吃饭,她只好依依不舍的离开画室。

    姜哲送走陈嫣,休息一会儿,重新投入临摹作品的练习。

    画累了,就用阅读资料的方式进行休息,等看资料和欣赏作品有了想法,再重新临摹。

    从资料中他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对自己学习有帮助。

    例如,米开朗基罗比达芬奇年龄小,两个人曾经有过一些交集,例如,1504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一起绘制佛罗伦萨维吉奥王宫的壁画。

    但是,两位大师有过矛盾。

    他俩之间的矛盾,开始于大卫雕像。

    佛罗伦萨需要一件充满了自由与希望的雕像,米开朗基罗一战成名。

    1504年,大卫雕像完工。佛罗伦萨召集极具影响力的几十位人物,探讨一个方案,应该把雕像摆在哪里。

    这些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中,就有达芬奇。

    他毫不遮掩自己的鄙视。认为这个雕像,不应该被放在显眼的位置,它没有那么高的艺术价值,放在领主广场的一个长廊的屋顶下面已然是对他的最大尊重。

    据说,得知此消息的米开朗基罗,直接跑去与达芬奇大吵一架。

    姜哲看到这些信息,越发钦佩这位艺术家。和达芬奇这样的天才共处一个时代,还能走出自己的路,影响后世的艺术,是多么难能可贵!

    他重新观察已经临摹过几遍的范作。

    米开朗基罗在这幅作品上,描绘男人背部结构的强力收缩,结构的生动效果,令人惊叹。

    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画家应该是在找寻完美而准确的动势,人物的紧张扭转,带来结构的变化,复杂动态组合表现得真实而生动,只为研究创作的多种可能性。

    按照文献记载,米开朗基罗明白自己与达芬奇的差距,也知道在造型的某些方面,可能永远也追不上达芬奇,所以,才走了另一条道路。

    姜哲渐渐理解,那些律动的笔触,雄壮的造型。

    他找出一幅达芬奇的素描图片,比较两者素描之间的差异,寻找其中最重要的表现语言。

    在感受这些作品美感的过程中,他越发明若,自己的学习方向是对的。尽管这个过程会很慢。

    他一直研究到很晚,才关灯睡觉。

    周日,姜哲带着小卡散步回来。

    他不打算继续画素描,而是打开电脑查看廖姐发给自己的照片。

    这张照片上的廖姐,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虽然穿着和老式的军训服,遮挡不住她的年轻美貌,反而让她多看一种英姿飒爽的气息。

    之前的素描练习,不知不觉在提升他的造型能力和造型意识。

    他几乎在瞬间便抓到廖姐那种独特的韵味儿与相貌特点,并将其画出来。

    在画草稿的时候,他模仿米开朗基罗的风格和表现语言。当他觉得已经把想表现得内容全部画出来后,就果断停笔。

    此时的草稿,造型虽然简洁,但是该有的细节和特点都已经刻画完毕,需要处理的问题都已经解决,这样的画面,看起来很舒服。

    姜哲对这幅草稿很满意,不想再做改动,就把画稿转到大小相同的油画布上。

    他采用直接画法,开始铺第一遍色调。

    等画面的人物形象初步呈现,他把草稿与油画稿摆在一起,拍下照片,发送给廖姐。

    几分钟后,廖姐打来电话。

    “小哲,我看到你的画了,特别棒。最近几天过的怎么样?”

    姜哲已经发现廖姐对自己称呼的变化。他一边聊最近的生活,一边琢磨,等下次见面,必须让她把这个称呼改了。

    廖姐告诉姜哲,因为最近工作调整,没有时间来陪姜哲,后面会找时间补上。

    两个人用电话聊了十几分钟,结束通话。

    姜哲等肖像画的第一遍色彩略干,就从刻画眼睛开始,逐步完善细节。

    他的技能积累和肖像画专精的属性,很好的发挥作用。虽然使用直接画法,但依旧能非常细腻的表现出人物的变化

    几层颜色的叠加,碰撞,笔触的变化让色彩肌理变得丰富,也让肖像变得更加生动。

    姜哲越画越放松,很快完成作品。

    他轻轻抬起画笔,盯着画面。

    画中廖姐的神情,与照片上的她略有不同。在油画笔触和颜色肌理的作用下,更有生命力。

      感谢书友读者的推荐票与月票。

        谢谢大家的订阅和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