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的大学时代海钓社团生活(渔歌海韵)_第56章 前往实习基地拉材料(2 / 2)_悠闲的大学时代海钓社团生活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56章 前往实习基地拉材料(2 / 2)

  “怎么说呢?你知道打篮球的那帮人吧,就那么说吧,大夏天的打完球不洗澡,然后往竹席上一躺,连躺一个星期之后,那个竹席的味道就是这样的!”

  “我靠,你真有生活!”

  “岂止是难喝,简直就是难喝无极限!”

  拿了一瓶自己带的矿泉水漱口,看了看手里的白蛇草水,陈杰豪没忍住,在一个弯道把手里的易拉罐饮料偷偷倒掉了。

  “真浪费,这东西可贵可贵了。”看到如此暴殄天物的行径,敖海源不禁吐槽。

  “我只是把水倒了,瓶子没扔!真的是没法容忍的难喝。”

  除去难喝的饮料,一路的风景还是很棒的。

  一个半小时之后,敖海源把车稳稳的停在实习基地的大门口。

  等候已久的刘美娜快步迎了上来。

  “敖老师,好久不见了!”

  “美娜你好,好久不见了!”

  “师姐!”

  小应七个人从车上纷纷下来!

  “给你们介绍一下,咱们的师姐刘美娜,比我大两届,现在是这里的技术员。”

  “师姐,陈杰豪不用介绍了吧,这是我们海钓社的其他五个人,这次来就是来参观交流学习的。”

  “大家好!我是刘美娜!”

  其余的五个人老老实实的介绍自己。

  “这就是你们的新车吗?好高级的样子,现在你们那么有钱了吗?”看着他们的车,刘美娜不禁赞叹道。

  “全凭饱汉子厉害!哈哈!”

  一众人更换白大褂之后,刘美娜带着他们走进了水产实习基地。

  “咱们现在所在的实习基地,是05年的时候与学院签订的共建协议,主要负责本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以及部分教师的科研工作。”

  “现在咱们这里主要从事海参、蓝宝石鱼苗的养殖培育工作。”

  “这个实习基地始终强化生态养殖理念,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首先从养殖用水方面,池塘养殖海参平均每天交换水量约1万方左右,工厂化育苗大棚平均每天交换水量0.3万方,全部使用的海水,不使用地下水,这样就避免的因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水资源不足和地下水采补失衡的问题。”

  “其次,我们选择的都是对水质质量要求较高的养殖品种,投放的都是生态饵料,不添加任何的化学药剂,也就避免了饵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现在这个基地有1000多平米的养殖车间和实验室,所有的养殖设施和实验仪器可以说都是国内比较先进的设备。”

  “这次我们更换了一大批的过滤耗材,本来是打算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正好师妹来了个电话,我们领导还得感谢替我们省了一大笔处理费。”刘美娜开着玩笑。

  在水生生物养殖实验室,十几个观赏鱼缸依次摆放,鱼类品种各不相同,刘美娜把手慢慢放进其中一个观赏鱼缸内,轻轻一摇,数十条3-5厘米长,浑身泛着金黄色的小鱼便齐刷刷靠了过来。

  “这样可以快速观察到鱼的状态,也是和鱼的一种交流。”把手从鱼缸里拿出来,“当初上学的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敖老师说的一句话。”

  “要学会与鱼虾对话,这是一件快乐的事!”

  “我还说过这话吗?”敖海源在一旁低头思索着。

  “当初我就是怀着对水产养殖的热爱选择了这里,探索水产养殖的奥秘也是我的兴趣所在。第一次在这里近距离接触蓝宝石鱼,尽管我已经学习了全部流程,但还是误关掉了水泵,差点儿没给这里的小鱼来个团灭。好在基地老师及时发现,避免了一场悲剧。”

  “用专用工具吸取鱼排出的废物,在规定时间内换水到指定区间,仔细查看每一条鱼的状态……一番操作下来,我也逐渐轻松了许多,不自觉的我也喜欢上了这项工作。”

  “让自己努力成为鱼的伙伴,是不断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啪啪啪啪……

  小应他们几个给刘美娜热烈的鼓掌!

  “学做一体,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由此让枯燥且流程化的操作变得有趣、简单。学生不是不用心,就是没有掌握诀窍。这是我在这里学到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知识。”

  “广阔天地,“大渔业”大有可为!”敖海源在后边笑眯眯的给他们总结道。

  “喂?哦,好的,知道了!”刘美娜放下电话,“你们这次要的滤材师傅们都已经装完车了,我带你们去看看!”

  基地外,几个装卸师傅把一袋袋的滤材搬到一台厢式货车中。

  “师妹你和我说大概要4立方的砂石和珊瑚石火山石,这次我们领导给你们准备了两倍的材料,应该足够你们使用了。”

  看着满满当当一货车的材料,几人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师姐,太感谢你了!”

  “客气啥?咋说也都是同门之谊,应该的应该的!”

  “那好,我们不客气了,那我们就返程了!”

  “嗯,一路顺风!”

  “师姐再见!”

  带着满满的情谊,小应他们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去的时候是小应开的车。

  “你这丫头,你有驾照不说。”

  “切,你也没问啊!你以为每年我舅进货拉货谁跟着去的,不都是我嘛!”

  “那行,以后再出去你开车!”

  “对了,这车以后放哪儿啊?”

  “放学校呗,还放哪儿!放外头放心哪?回头找学校后勤保障处登个记,注册一下进出证。以后再出行也方便了。”

  敖海源坐在二排,腿托抬起,靠背放倒。

  “说好了啊,钥匙是放你这里,但是这个车平时的时候还是不要开,个人出行自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和共享单车。车的主要用途是集体外出和你们放假回家去车站和回来时候的接送。别显得咱们特殊化,懂不懂?”

  “好,明白了!”忍受着老敖的唠叨,几人有气无力的回答。

  回去的时候没再走旅游专用道,毕竟后边还跟着一个拉满滤材的厢货。

  从滨海公路一路南行,一个多小时后,车队回到了学院门口。

  “张大爷,是我们,放我们进去啊!”

  小应打开车窗探出头来对着门卫室喊道。

  “咦?你们哪来的车?”从门卫室里出来,张大爷看着车有点懵。

  “我们买的啊!老师说下周找后勤保障处登记一下车牌,办个车证。”

  “嚯,你们课真有钱,这车看着挺高级啊!”张大爷围着车转了一圈。

  “嘿嘿,二手哒,对了,后边跟着的那个厢货是给我们送材料的,让他跟我们一起进去,送完货人家就离开了。”

  “行,没问题,等我去给你们开门!”

  顺利的把厢货带到实验楼前,几人利落的把一袋袋的滤材全部搬到生态池旁。

  充实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