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系统后,我有四个女儿(易楠苏伊)_第82章 第 82 章(1 / 2)_绑定系统后,我有四个女儿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82章 第 82 章(1 / 2)

夜黑如墨,刚刚喧闹的夜市慢慢变得寂静,顾云翼抬头看着夜幕低垂的星空,全身放松下来。

他揉了揉疲惫的胳膊,拿起钱盒,一点一点数钱。

一文,两文,三文七百文九百七十文两千一百三十四文

没了

他沮丧地把盒子倒扣,真的没了。

旁边大丫听到他数完钱,惊讶地木氏道,“娘,今天比昨天多挣两百文。太好了。”

木氏摸摸女儿的脑袋,察觉出顾云翼心情不好,忙道,“都是因为有小翼帮忙,才能多卖两百文。”

顾云翼把铜钱全部放回盒子里,他看着木氏和大丫,很想问,钱都在这儿吗你们没有私藏吗

可是他没问出口,因为他不会烧烤,材料也认不全,这一整晚,都是由他来收钱的,木氏和大丫连碰都没碰过。

他抿了抿嘴,不死心追问,“木婶,你们一晚上最多能挣多少”

两千一百三十四文连五两一半都没有。他岂不是要给他们家卖一辈子烧烤。

木氏愣了一下,“七夕和中秋节生意是最好的。一晚上能挣到三两多。”

七夕是乞巧节,许多年轻男女都会出来约会。

中秋节有灯会,是一家人出来玩闹的日子。

即便如此,也只能挣到三两多。

顾云翼死心了,揉了揉酸痛的胳膊。他这一整晚忙得昏天黑地,胳膊不停重复收钱,找钱。甚至为了早点完成赌约,他还按照约定笑着面对客人。

即使如此,也只挣了二两多。离五两差了一半还多。

他要是现在还反应不过来,她算计他。他就是傻子了。

顾云翼很生气,他气得肺管都要炸了。

第二日一早,他顶着厚厚的黑眼圈,看到囡囡第一眼,憋了一晚上的火就冲她撒了,“陆令仪,你敢暗算我”

囡囡眨巴着眼睛,一脸无辜,“我怎么暗算你了”

顾云翼更怒了,“你还装傻你们家烧烤摊,一晚上从来没有挣过五两银子。你想让我给你打一辈子白工吗”

囡囡摊了摊手,“我之前听你说伯父一天轻轻松松就能挣五十两。我以为五两很容易的。难道不是吗”

顾云翼“”

好吧,他之前确实在课后跟小伙伴们提起过这事。

顾家除了顾家饭馆,还经营顾家纸和顾家零食铺。生意都很火爆。

顾县令一家搬到京城,顾永旦就接管了顾家生意。

但顾永旦说的是三家铺面,而不是一家铺面。

顾云翼只是有一天晚上起夜,路过父母房间,迷迷糊糊听了一耳朵,哪知道差别那么大。

顾云翼很怀疑囡囡是故意的,可他找不到证据。

小伙伴也都纷纷上前劝,“算了。你也知道陆叔叔和陆婶子有多疼她,她没去卖过烧烤,也很正常。”

顾云翼甩开小伙伴,瞪了他们一眼,“她不去,她还没问过吗我告诉你们,你们别看她小,其实她一肚子坏水。你们千万别被她给骗了。”

众人觉得顾云翼有些过火。

愿赌服输,做不到就算了,怎么还能诋毁人家小姑娘呢

顾云翼见大家不赞同的眼神,心里更气。一个个都傻子。

他怒气冲冲瞪着囡囡,“你以为你爹胜了我很值得你骄傲吗他也不过比我高了两个名次而已。他年纪那么大,我才十二,他根本胜之不武。”

囡囡摊了摊手,“可胜了就是胜了。你要比赛前,也知道我爹的年龄,可你还是用鸡蛋碰石头。怎么能怪我呢”她歪着脑袋,打量他,“你该不会不想履行赌约吧”

顾云翼更气。他握紧小拳头,很想回她,老子就不履行,你能拿老子怎么样

可他是男子汉,他不能当个出尔反尔的小人。

他转了转眼珠子,继续挖苦她,“你别以为有什么了不起。我现在才十二岁,你爹三十一,比我大了整整十九岁。等我们一起参加乡试,哪怕你爹答得再好,考官看你爹年龄大,也不会取你爹的。到时候,我一定考得比你爹好。”

囡囡摊了摊手,“那又怎样。至少你现在输给他了。”

顾云翼“”

窗户外,陆时秋拿着书本来向袁举人请教问题,刚好听到两人争执,一字不落听得清清楚楚。

陆时秋倒是不担心顾云翼欺负他闺女。顾云翼再熊,他家人也不会任他欺负人。

他注意力全集中在顾云翼那句话。年龄大,考官不会取。真的假的

1111很快回答,是真的。科举是为了选拔官员。年龄太大,即使入了仕,也当不了几年,所以科举有条不成文规定,举人年龄不得高于四十岁。

陆时秋咬咬牙,凭什么乡试还有性别歧视吗

府试定于四月十号。

考试科目分帖经、杂文、策论三场,分别考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

帖经是主考者将需要考试的经书任意翻开一页,只留开一行,其余的都被遮蔽。同时,又用纸随意遮盖住这一行的三个字,让应试的学子读出或写出被遮盖住的文字。每经十帖,考生能回答出五条以上者为及格。

这种考试方法,要求应试者熟读熟记经文,即使是注释之文也必须熟读熟记,那些不能熟记经文、不辨章句者,根本无法应付这种形式下的考试。

陆时秋听说这个考试规则,差点没把自己吓晕过去。这完全就是考学生的记忆力。只要稍微背得不那么熟,就有可能记不得。

好在他已经把四书、五经烂熟与胸。担心自己遗漏哪篇文章,他打算重读一遍,加深印象。

杂文泛指诗、赋、箴、铭、表、赞之类,测试应试者的文学才华。自奉元帝登基,杂文二首明确定为诗、赋各一首。诗赋考试要求考生有相当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要求考生具有生动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比帖经墨义之类要清新活泼而富于灵气。

陆时秋自从喝过那瓶才华药水,瞬间把他的诗情激发。他写的诗很有灵气。而且他特别喜欢写反讽诗。就连袁先生读过他几篇诗作,都能拍案叫绝。

策论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

这方面照理说是陆时秋的短板。他是个白身,平时接触的人都是百姓,国家大事一窍不通。但谁让他有四乙这个好伙伴呢。

像四书、五经这样的书,被许多大家读过,对于书里的注解,许多大家都有不同看法。而四乙这个图书馆全部收录进去。

贫民百姓接触不到的东西,陆时秋都能看到。

他根本现在国家形式分析这些人的论点,把自己的论点写下来。

陆时秋从来不认为那些大家说的话就是对的。环境不同,政令也不同。

策论就是这样,不能一成不变,人云亦云,你得有自己的想法。

他的想法通常能让人耳目一新。

当然有时候也不免小家子气。考虑更多的还是百姓的利益,而不是朝廷。

袁先生看过他写的策论,把他不足的地方指出来,而后分析给他听。

袁先生生于小地主家庭,这种阶级的人,既看过底层的贫苦,也见过上层的奢华。

他看问题的角度,多少与陆时秋有些出入。

这是陆时秋所没有想过的。

人们劝人常用一句话,叫“换位思考”。这四个字看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相当难。

穷人没有过过好日子,他很难想像富人买一百只鸭,就为了炒一盘鸭心。

穷人认为那样太奢侈,鸭心哪有肉好吃。

而富人没有过过穷日子,他很难想像有人居然一天只吃一个窝窝头。怎么咽得下去

同理,皇上和百姓想问题自然也不一样。

皇上看问题,必定是站在最上层,他想要的无非是国库充足,百姓富足,政治清明。

陆时秋作为一位贫苦百姓,想要让自己的策论得到认同。他就必须得站在官员那边思考问题,又得让百姓得利。

两全其美的法子是那么好想的吗

没听说过,朝堂上,皇上跟大臣常常议见不合,大臣死谏,皇上不肯让步,闹出事来吗

陆时秋想问题就差那么一点“两全其美”的意思在里面。

这方面,陆时秋只能博采众长,多读别人写的策论,看看从大局出发,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府城很快到来。

一、二场,陆时秋都能轻松应对。

唯独这个策论,陆时秋考得不是很轻松。

这次考的问题框架很大,大到陆时秋根本没有思考过。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如果你是一县之长,该如该治理辖下”

一县之长就是县令,需要负责审判、财政、治水、苛捐杂税、战时的征兵工作,凡是与老百姓的生活与民间息息相关的事情,都是县令的责任。

如果从各个方面详述,两千字根本不够。

最好的答题技巧是先概括,然后选择其中之一加以详述。

审判、财政、治水,征兵都属于保守类型。选择这四点详述,中规中矩。但是考官不会给高分。

想要高分,就得另辟蹊径。

陆时秋打算从苛捐杂税出发,然后引向其他方面,用以小极大的方法总结出“地方兴,朝廷兴”的论点。

这样他既是从百姓出发,又跳出百姓的圈子,展示他的大方向。

但是另辟蹊径同时也意味着要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