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系统后,我有四个女儿(易楠苏伊)_第105章 第 105 章(1 / 2)_绑定系统后,我有四个女儿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05章 第 105 章(1 / 2)

一直到正月十号,天气才开始放晴。

路上的积雪在太阳的照射下一点一点化了,雪水顺着小溪流入江河,不知不觉春天来了。

正月二十这天,天晴气爽,温度适宜。

李县令带着二十几个衙役浩浩荡荡到了红树村。

李县令之所以会来这边,全是因为陆时秋让木氏回县城帮忙递了封帖子给李县令。

经过上次,陆时秋看得出来李县令对养殖蛤蜊一事非常关切。

到底是父母官,跟他打好关系,对自己只有好处。陆时秋也不介意让李县令得些好处。

陆时秋亲自迎接,李县令也没跟他客套,开门见山道,“什么时候开始捞蛤蜊”

“就等着大人来呢。”

李县令点了下头,让陆时秋带他到海边。

蓝蓝的天空与一望无际的大海连成一色,空中飘着棉花糖一般的云朵,底下海面波涛滚滚,几只海鸟在海面上翱翔。

海鸟飞累了,站在滩涂上竖立的杆子歇息。

陆时秋指着那些杆子给李县令讲解,这一片滩涂都是他们家的。下面的蛤蜊大半已经长成。

李县令颔首,“开始吧。”

红树村的壮劳力全部换完衣裳,只等一声令下就下海。

李县令示意陆时秋,陆时秋冲大伙道,“现在下去捞第一片区域。”

种植蛤蜊的时候,防止有些区域蛤蜊堆积,他们把五十顷滩涂分为五十块区域,四周全是堤坝。

他们先捞第一片区域。每人手里都拿着渔网,胳膊伸进水里捞蛤蜊。

四乙说过今天温度二十度。以人体来说还是低了一点。

不过大伙并没有介意。毕竟陆家可是出到五十文一天的高价。全村的壮劳力都来报名了。陆时秋全留下来了。

海边这么热闹,卢攒典自然也接到消息了。

他马不停蹄赶过来,看到李县令立刻下跪行礼。李县令却连眼风都没给他一个,敷衍地挥手,“起来吧。”

卢攒典一点也不在意,麻溜爬起来,站在他身边一起看渔民们捞蛤蜊。

蛤蜊运上来,有专门的筛子帮忙筛选。

太小的蛤蜊会被筛下来,然后重新等捞完,再把蛤蜊放回去。

第一片区域是最小的,大概只有十亩地。五十个壮劳力捞,只花了半天时间就全部捞干净了。

筛选过后,控干水份。撑重后,亩产九千三百斤。

如果包括那些小蛤蜊,绝对超过一万斤。

李县令好看的眉峰都跳了起来,激动到难以自持,他握住陆时秋的手,“陆秀才,你立功了。”

他身边的卢攒典乐得嘴巴都快咧到耳朵根了。

这代表自己终于能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陆时秋笑了笑,向他介绍陆时春,“我只是方法,具体怎么养还是我大哥。”

陆时春有些不知所措。

李县令清俊的脸上有了一丝笑意,冲陆时春点了下头。

只是轻轻一点,却叫陆时春整个人激动得不行。身体抖得不像样。陆时秋赶紧把大哥扶到一边。

陆时春却反握住他的手,“我我我,大人向我点头了”

陆时秋看着好笑,“是。”

陆时春激动得脸都红了,“哎呀,大人可真亲切呀。”

陆时秋回头看了眼李县令,这人长的是很清俊,哪怕他已经不年轻,可是他左看右看,也没从他脸上看到哪里亲切了。

他很想说,大哥,你一定看错了。

可陆时秋不想打击大哥。算了,在他们家人眼中,那些当官就像长着獠牙的凶猛野兽,能让他们改变印象,也挺好。

李县令又看了眼其他的区域,“明天继续捞吗”

“对。”陆时秋点头。

渔民们继续捞蛤蜊,陆老头在那边主持大局。

陆时秋顺便搭了李县令的便车一起到了段家庄子。

段老爷这会也在家,得知陆时来前来,立刻请他进来。

陆时秋把自家养殖蛤蜊说出来,想请对方帮忙搭线。

这要是以前,段老爷肯定立码就拍板了,只是前几天,他的商队就已经被五弟接管了。

“这样吧,我帮你问问。尽可能帮你争取。”两家到底是姻亲,段老爷想了想还是答应帮忙。

陆时秋点头,冲他拱手致谢。

陆时秋在这边陪他闲聊一会儿,就告辞离开了。

等他一走,段老爷就让管事给五弟下帖子,约他到顾家饭馆谈生意。

也不知段老爷是如何跟段家商量的。

最终段五爷答应见陆时秋。

段老爷是中间人,自然也跟着一块去了。

三人到了雅间,段老爷帮着说了一堆好话。

段五爷一直暗中观察陆时秋,偶尔提了几个问题。

陆时秋一一答了。

末了,等段老爷把好话都说完了,段五爷开口问陆时秋,“我听说你是个秀才。你们这些读书人不都视钱财如粪土吗你怎么一点也不避忌”

陆时秋笑笑,“我不知道旁人如何。我只知道没有钱,我就没办法参加科举。至于卖蛤蜊,不知人间疾苦的人如何能写出好文章呢”

段五爷一怔,手指转动杯沿,转了话题,“你手头有多少蛤蜊干”

陆时秋飞快答道,“现在只有新鲜蛤蜊。蛤蜊干还得等半个月。到时候应该能有几十万斤。”

段五爷瞳孔缩了缩,张了张嘴,难以置信重复,“几十万斤”

看到陆时秋点头,他突然一愣,“你们养殖蛤蜊,亩产能有多少”

“亩产大概在一万斤。”

段五爷整个人呆若木鸡,他脑子转了转,突然笑了,“段秀才好本事。”

陆时秋对这声夸赞笑着受了,甚至还喜滋滋道,“前天李县令还说我立功了。”

段五爷深深一叹,“是啊。”他叹了口气,“这么多蛤蜊,只靠盐俭县肯定吃不下。只能走商队卖向全国。但是你这么多蛤蜊一齐涌上去,七文肯定给不了。我最多只能出到五文。”

五文陆时秋皱紧眉头,“这也太低了吧差了整整两文。”

段五爷摊了摊手,“兄弟,你这量大啊。物以稀为贵,你这么大的量,我其他东西买不了,只能把其他钱全投到你这蛤蜊上。我的风险也很大。”

陆时秋掐了下手指。不得不说这人说的是对的。商队之前肯定不会想要贩卖这么多蛤蜊。钱就那么多,买了蛤蜊就代表不能买其他的。

陆时秋看向段老爷,对方怔了一下,心下对他升了一丝好感,点了下头。

陆时秋叹了口气,“行,就按五文。”

段五爷又道,“不过,五文钱一斤,只能是三月底前的价格。等休渔期一过,这蛤蜊的价格就得变一变了。你要想卖高价,最好是多趁现在多捞些。”

陆时秋点了点头,“多谢告知。”

两人签下契约,约定半个月后开始交货。

陆时秋回到红树村,把价格告诉家里人,陆老头紧紧抽着烟袋锅子。

陆时春眼睛都红了,“三弟,就没有别的法子吗只能卖给段家”

陆时秋敛眉,“可以让二哥多卖些新鲜蛤蜊,一文钱三斤往外卖。”

但是盐俭县毕竟只是个小县城,陆时秋想了想,还是决定找别的法子,附手在陆老头耳边嘀咕几句。

陆老头点了下头,“我看行。”

说完,他磕了下烟袋锅子,往外走。

陆时春好奇,“三弟,你跟爹说啥了”

“我让咱爹跟那些村民说,让他们兜售到别的县。价格就按一文钱三斤卖给他们。”

休渔期,这三个月别的县城是没有蛤蜊卖的。

村民们到别的县城兜售,肯定能卖得出去。

不少村民望而却步。赶牛车的三叔得知蛤蜊一文钱三斤,决定带着大儿子要了一千斤去隔壁县试试水。

两人拉了一千斤,到县城开了路引,赶了一天马车到了隔壁县。

正如陆老头所言,那边没有新鲜蛤蜊,所以他们以两文钱三斤的价格卖出去。

卖蛤蜊花了一天半时间。加上来回,一共花了三天半时间。

共挣了三百三十三文。相当于一天得了九十五文。

比在家里帮忙捞蛤蜊要强。

两人决定运蛤蜊卖。于是接下来,他们一次运两千斤。

虽然两人回来后,说自己没挣到钱,但村民们也不是傻子。如果真没挣到钱,他们何必再运去卖

于是不少人也开始运蛤蜊到别县卖。

甚至还有人运到原来属于金国领土,现在却是月国地界的无为县。

这里属于金人和月人交汇,商人云集,许多人对蛤蜊都很好奇。再加上价格也不贵,不少人都会买下几斤回去尝尝。

到最后,每天卖出去的新鲜蛤蜊就有三千斤。

随着太阳越来越多,蛤蜊也慢慢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