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皇帝逼着做太后的日子(孟冬十五)_第 42 章 3.7(二更)(1 / 2)_被皇帝逼着做太后的日子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 42 章 3.7(二更)(1 / 2)

第42章

再说刺客的事。

潘意和大理寺少卿联手,从西山段的堤坝入手,先是查出这段河堤的巡检官是高氏子弟高朋,后又查出堤坝的摧毁与公主府有关。

潘意请示赵轩后,再次提审三个刺客,果然从他们嘴里套出了背后的主使者——四公主赵端。

涉及到赵氏宗亲,还是位公主,大理寺就不方便插手了,按规矩移交给宗正寺。

宗正寺主管皇家事务,官员多是赵氏宗亲,这些人大多是依附太皇太后的。赵轩还没动手,就有人给太皇太后报了信。

赵端的生母宋贵妃这时候站了出来,一口咬定刺客是自己安排的,和赵端无关。她口口声声说,自己要杀的不是赵轩,而是秦氏。

杀皇帝和杀太妃性质可就不一样了。

此案的关键点在于,赵轩确实没受伤,受伤的是秦盈盈。

大殿上,赵端哭得泣不成声,却没有反驳宋贵妃的话。

宗正寺就此结案。

最终,宋贵妃弑君犯上,按律处斩,看在她曾经服侍先帝的份上,留个全尸。其余一干人等要么削去官职,要么流放万里,要么和宋贵妃一并杀头。

大昭没有诛九罪的大罪,就连诛三族都没有,否则的话必会血流成河。

宋贵妃被带走的时候,眼睛一直看着赵端。

赵端垂着脑袋,不敢对上她的视线。

就算赵轩猜到其中有鬼,暂时也没办法再查。

不过,他没有放过赵端,而是削去她的公主封号,降为郡主。

大昭立国以来,这是第一个被降为郡主的皇家贵女。但凡赵端脸皮薄一些,回去就得拿根绳子吊死。

就算她不死,以后也没脸再出来走动。

一众宗亲极力反对,不想让赵轩开这个先河。赵轩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强硬态度。

最终,朝臣们站在了赵轩这边。

看着龙椅上正襟危坐的少年帝王,众人不约而同地意识到,大昭的天,要变了。

天清寺。

赵端跪在太皇太后跟前,口口声声控诉帝王不仁,她的母妃是冤枉的。

太皇太后冷着脸,沉声道:"你的母妃是不是冤枉的如今已经不重要了,我只想问,你是不是冤枉的?"

赵端心头一紧,讪讪道:"皇祖母,端儿、端儿不明白您在说什么……"

太皇太后哼笑:"不明白?那我就说明白些——端慧,刺客是不是你安排的?"

"不,不是我。"赵端慌乱地摇头,用眼泪来掩饰心虚,"皇祖母,您是知道的,端儿顶多嘴上厉害些,怎么敢犯这样的大错?"

太皇太后深深地看着她,道:"端慧,老身今日把话撂在这里,你若真敢弑君,不用呈翊动手,老身第一个饶不了你。"

赵端腿一软,瘫倒在地。

最后,她是被贴身侍女搀着出的暖阁。

侍女小声道:"没想到就连太皇太后都不再护着公主,公主,咱们是不是做错了?"

赵端神经质地摇着头,恨声道:"我没错,我一点错都没有!错的是父皇,错的是天道!天道不公,让他坐上了那个位置,等着瞧吧,这不算完,有朝一日,我必会……"

剩下的话赵端没说出口,因为她看到了一个人。

荣王站在台阶下,望着院中的李树不知在想什么。看到赵端过来,他微微一笑,"宋太妃的事本王知道了,敏慧,节哀。"

赵端讽刺一笑,"她早就不是太妃了,如今连太嫔都不是了,已经贬为庶人,秋后就要问斩。节哀?呵!"

"秋后才问斩啊,这倒不错。"荣王轻声道。

赵端听出他的弦外之意,"荣王叔,你想做什么?"

"不是本王想做什么,是敏慧要不要做些什么。"荣王勾唇,"这翻天覆地的大事,哪有一次就能成的?"

赵端看着他,目光闪烁。

荣王将视线放到李子树上,缓缓道:"你看这两棵李树,这棵从开花到结果总共要三个月,那棵要四个月,时间不同,结出来的果子味道自然也是不同的。"

说着,便伸手摘了两颗,递到赵端跟前,"你尝尝?"

赵端愣愣地接过,神色恍惚。

等到回过神来,荣王已经走了。

赵端咬了咬牙,眼中漫上浓浓的狠意。

可不是么,这翻天覆地的大事,哪有一次就能成的?

圣端宫中,秦盈盈正在换药。

向太后也来了,看着她肩上那么大一个伤口,难受得别开脸。

这几天她日日来圣端宫,起初是为了看望秦盈盈,后来是为了蹭吃蹭喝蹭风扇。

不仅她自己来蹭,还要带着她的猫过来蹭。

秦盈盈叫厨娘做了些香喷喷的小鱼干,专门贿赂她的猫。

向太后在,赵轩就不方便在里间待着了。

秦盈盈疼得直哼哼,他的心跟着一揪一揪。

先前敷伤口的棉纱黏在了血痂里,需要用小镊子一点点撕扯才能拿下来。

每撕一下,秦盈盈的身子就跟着一颤。

向太后看不过去,隔着屏风喊:"呈翊快进来,扶着你母妃些。"

秦盈盈虚弱地说:"不用了,他也大了,不方便。"

向太后没好气地说:"大了也是你生的,他不过来扶,难道让本宫来吗?"

赵轩没等再叫,快步走了进去。

他一手扶着秦盈盈的肩,一手托着她的头,让她靠在自己身上。

这个姿势有些亲密,然而此时谁都不会在意——除了赵轩自己。

秦盈盈贴着赵轩宽厚的胸膛,确实好受了些。

此时,屋内还有一个人,是赵轩唯一的妃子——大昭仪。,名贞荣,是大元遗民。

大贞荣的父亲曾是大元国皇室子弟,曾经帮助过先帝。

后来大元灭了国,大元皇族流落四野。

先帝念着当年的情分,辗转找到大贞荣,将她接入大昭,以公主之尊抚养,并许诺将来新君即位,纳她为妃,算是许了她一世安稳。

后来赵轩坐上皇位,大贞荣便成了他的妃子。

大贞荣性子有些特殊,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宅,非常宅。除了必须参加的皇家大宴,她几乎从来不会踏出坤宁宫。

这次若不是秦盈盈主动送了她一个风扇,她也不会过来看望秦盈盈。

虽然来了,却一句话没说。就连赵轩站在她面前,她也没想着上去讨好。

秦盈盈留她吃饭,她没答应,福了一礼便出了圣端宫。

宫道长长,冷清无人。

大昭仪对身边的宫人说:"你还记得秦太妃的样子吗?"

宫人一愣,诧异道:"娘娘这话是何意?方才不是刚见过吗?"

大昭仪沉默片刻,才道:"是啊,方才刚见过。你有没有瞧见,她锁骨上生着一颗红痣,当是大富大贵的命格。"

"娘娘也是呢!"宫人讨好地说。

大昭仪扯了扯嘴角,没再说话,只默默地走向坤宁宫。

秦盈盈的伤好得很快,不出几日就愈合了。

结痂的那几日痒得难受,睡梦中都想抓,赵轩白天黑夜守着她,就怕她挠破了。

就这样过去了小半个月,秦盈盈养得白白嫩嫩,赵轩却一天天消瘦下来。

不光是担心秦盈盈,还记挂着黄河水情。

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黄河沿岸水患严重,农田屋舍被毁,灾民背井离乡,流入汴京、洛阳等地,恐生祸患。

这日,赵轩出宫办事,说是夜里才能回来。

他特意告诉秦盈盈是不想让她担心,同时叮嘱她乖乖待在圣端宫,小心伤口。

秦盈盈笑眯眯地答应下来,转身就变了脸。

赵轩前脚出宫,她后脚就换了身衣裳,带着宝儿跑到西山寺。

她到底知道轻重,出宫前去向太后跟前知会了一声,只说是去西山寺看望温王妃,谢谢她之前替自己治伤。这样的话,就算有人看到她,也不能拿着这件事做文章。

温王妃挺高兴秦盈盈能来,耐心地陪着她说话。秦盈盈东扯扯西扯扯,最后终于扯到了梁大将军身上。

温王妃早就猜到她的意图,温温柔柔地说:"我先前差人问了,梁大将军近来不在西山大营,听说是去了南边。"

秦盈盈眨眨眼,"他不是驻军指挥使吗?怎么还能随意走动?"

温王妃说:"想来是接了官家的旨意,出去办事了。"

秦盈盈简直想哭,甚至忍不住怀疑赵轩是不是故意的。来,官家可知道?"

"啊,知道……吧。"秦盈盈心虚道。

温王妃抬眼看到屋外的人,目光一顿。

赵轩冲她打了个手势。

温王妃会意,顺势说道:"时辰不早了,我叫他们准备斋饭,你用过之后再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