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葬礼王爷很快乐(五十九夜)_第152章 那个和亲王(1 / 2)_清穿葬礼王爷很快乐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52章 那个和亲王(1 / 2)

从最一开始,佛尔果春就知道弘昼是什么人。富尔敦跟在弘昼身边,她偶有听闻便得知了五六。再到那一天初次见面,他们眼中彼此萍水相逢,毫无涟漪就决定了所有。

她心中想,家中想让她入王府怕是不可能的。

佛尔果春如此和二伯说了,没想到两天后就送来了圣旨。她不仅嫁了,还是嫡福晋。

可怎么会呢?佛尔果春怔愣一瞬,而后赧然摇头。便是有自己权益又得宠的王爷又如何?婚事也不过是看皇上决策罢。

佛尔果春理所当然的想着,当初富尔敦在耳畔夸赞的许多话,自然而然的就略了过去。她觉得百闻不如一见,只可惜当初一见太过短暂,只能静静的等待婚期将至。

曾经翻阅了无数本书,也曾踏出过京城的十几岁少女自觉如此,直到那天。未来人毫无章法,爬上墙头,躲在窗后来看自己。佛尔果春随着视线看去,正好看到了俊秀少年眼眸弯弯的笑。

不过一眼,佛尔果春心中慨然,这就是她想象中的一生。

甚至是更好的一生。

想象中的相敬如宾,又或者更加亲近敬重,入门之后更是全然的体面。佛尔果春从来不奢求什么情爱,对于弘昼的好也都一点一滴的记在心里。但无论如何,出自大家的她受到教育不同,比起浅薄的情愫更相对于能摸得着的东西。

比如对她的好,还有他们之间的孩子。这不是佛尔果春太冷静,实际上他们二人都如此,真正说来的感情夫妻之间还没有这血脉来的深。

佛尔果春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走出了自己的院子后,一个尽职嫡福晋的本分她都会做到做好。

推出柳琴书,虽然由她的私心,实际上也是公平的。

柳琴书身份太单薄,但她最早跟着王爷,又是一心向着。后面生的不管儿女,佛尔果春都愿意让她安然生产下来。

当然,这也是王爷心里愿意的前提。

如今柳琴书到了别院养胎,那府上总要有一个出挑的才可以。永璧年幼还要人照顾,自己也无暇顾及再仓促怀喜,佛尔果春每日里闲情逸致的养孩子,亦或者去后面的竹林看看大熊猫们。对此不再多加插手,只要保证不发生过分的事情就好。

额林珠察觉其中,也不再那么小心避让,邀宠的行为自然大大方方。她从入府之后,心思就是众人皆知,弘昼也是心知肚明的。额林珠一腔柔情与用心,弘昼受之欢喜,每每回府时,几乎一半时光都想要去听听书睡个觉。

既是享受,也是休息。

相比起来,李秋濯则像是给人的印象一般,清清淡淡的半点都不着急。小院子里的人看得心中浮躁不安,跟着她来的竹枝也问,“就连柳使女都出了头,格格怎么还这样不慌不忙的?”

李秋濯闲着无事,自己拿着小盅在制香,闻言不以为然,“柳使女是旧人,王爷自然待她不同。”

“可格格生的最标致了,就是不打扮都艳压群芳,若是再去园中走走岂不好?”

虽然这是最普通的招术,但不可不说是最适合的。模样出众绝色的女子,站在园中游走,花团锦簇不仅压不下她,反而衬得她更有几分活色不同。

竹枝斗胆言语,李秋濯手下不停,说话时和她本人一样,轻轻地一句,“掌嘴。”

彼此是一同长大的,竹枝张了口就知道不对,闻言更是没有半分不满,低着头默默地打了嘴巴。

她家格格是多才情高傲的人,以前在府里看着姨娘们争宠,像这种以色侍宠的事情最为不堪。若果是真的到了那个地步,格格宁愿断了那份心思,清贫苦乐至少心平。

那掌声打在嘴上不留情,李秋濯默默地数了数叫停。

她自小生得好,一张脸上的眉眼五官也是无可挑剔。好在颜色并非媚艳之流,所以幼年和姐妹们都相处的还算不错,爹娘对她的姿容更是骄傲不已。别人对此很是羡慕,却不知赞赏的目光看得太多了反而不喜欢。

李秋濯这么觉得,却也没有笨着急于表露,反而因她眉眼都是温柔,更觉得就是温婉性子的人。

说起来,王爷他看着自己的神情与人一般无二。

不过他不是女子,没有羡慕与嫉妒。而自己身为他的人,却也没有露出半丝痴迷。

王爷他是喜欢自己的脸,仅仅如此。

李秋濯的手摸了摸脸,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让她生出几分欢喜。心中没有太多的负担,又想到了额林珠。

不知道她牵肠挂肚的,到底是什么?

当真这样叫人痴迷?

李秋濯百思不得其解,但她在制香的时候顺便多做了一味染在书签上。那里面带着自制的淡香,就像是焚香一样,在一段时间里都有味道,让人闻了心神舒缓。

弘昼收到的时候很喜欢,毕竟胤禛给的鼻烟壶很醒神,但有点太刺激了。一回两回还好,平常都拿来用,等到晕船等需要时,药效也就变差了。

许是看着弘昼喜欢,等奴才送完东西走开,传消息的奴才很自然的说了一些王府里女人们的三两事。

王府里都是弘昼的人,大大小小的都会留神,偶尔也会说这些八卦小事来。尤其是最近额林珠那里,就是添钱另外叫厨房做吃的,这种小事情也都被记着会有闲说。

弘昼不是想监视,但不得不说底下的人太会做人了。

王府里一派和谐,弘昼虽然没那么清楚洞悉女人们的心思,不过看着这种平静的表面,他当然是高兴的。休息的好,出门办差的效率好像都高了。

尤其这一年没有科举进京,大清的目光几乎放在科学院的招生考试上。

胤禛这回不帮他,弘昼也真正的当了一回主考官。以前他都是随意吩咐一句,大大小小的事情和决策自有人来。这回除了之前的出考题外,连场地细碎,来往学生在京中事情等等都要过目。

不仅是京中,还有各省。

科学院与科举一般,都是全国制的,甚至还有另一批条件筛选后的国外选手。每年的考试分为初试、复试和院试三种。

初试则是各省人在家乡的知府县衙报名,报名成功之后静待佳音。光是报名这件事情,就有一些门道。前几年里有些人看着热闹,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兴冲冲的跑来跟着闻闻香,其中就有一些底子不干净的。弘昼早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说过,考生的品行很重要,若是作奸犯科、德行不佳之辈更不能容忍。毕竟入选之后大家都是同事,到时候进了科学院里更是要朝夕相处,相处好不好不说,别到时候反过来帮着外人就遭了。

当然时代和环境影响,难保不会有一些无辜之辈,所以都让他手下的直系人士盯着。只要有一些不对的,之前的案底可以看,但也要自己再查一遍。

如果是真的不妥,那就依法处理。若是品行问题,则记录档案。无论如何,最终敲板都要等到弘昼点头才能确定。

许是有些有所耳闻,亦或者当真很少,所以基本上都没问题。倒是人数上多了,前几年有些仓促,再加上人少无所谓,考场就在县衙里。后来科学院渐渐出了名,每年报考而来的也蜂拥而至,索性就将城外的自助站扩大。另辟两楼在旁,一楼为科学院为名送来的一些书籍和摆设,不仅是以前人的成就,还有这些年科学院的发明成果摆着激励人心。另一楼则为了公平起见布置的考场,考试当日所用纸张等等都是统一发放。

也是因为这个,大城之外临时搭建的小站,自然而然和京外一样都成了一处小镇。而且这处小镇来往人多,尤其是自助站旁一圈的,都是这些不走科举脑子灵活的学生们。

还有商人们眼光独到,随之在旁投资生产等。

初试是纯笔试,是看学生的个人思维和基本底子在哪里。基本上真的有这方面兴趣、天赋和勤奋的学生,初试都是毫无难度,最多是看高低而已。

复试在当地大省的科学院考,分为笔试和面试,前者是根据当代时局的考题,只要认真的看过报纸,以及自助站的书院都能知道一些。面试则是中华科学院和当地科学院分院各一位教授,以及当地的知府等人亲自面试。主要看看考生的自我水平,以及是否有笔试作假的可能。有个别优秀的考生,还可以拿出自己之前的手工创造等物。只要不是太差,反正看了多少是加分的。

一路上披荆斩棘,才会到院试。

院试,顾名思义就是到中华科学院来最后考试。也是往年弘昼都会做的事情,自己亲自前来举行开放式的考试。分为笔试、抢答、还有展览以及提问四关。可以说是考试,也可以说是近代化的学术博览会。

毕竟一个真正有用的人才,需要的不是死记硬背的学生。就像是科举学生一样,如果只是死记硬背,考到举人就已经是登天了。若是有几分灵活脑子,或许能够考到进士,入朝为官。但是真正聪明动脑的,一般都是在朝廷上巧舌搬弄,亦或者是一位实干的大臣。

而科学院需要的,仅仅是后者。

前者也不是不可以,在一定学识的底子下,可以把他换到科学院的外交部里。绝对让中选的人发挥发热,不存在所谓的冷板凳现象。

弘昼想着这回是自己完全操刀,索性连初试复试的考题都是亲自把关,其中还加了几道附加题。不影响整体成绩,但可以在基础上看到一些更出众的人才。

他如此想着,就等着收一批真正的直系人手。但可能是他更认真的原因,初试之前竟然就闹出了问题。

弘昼的题目没有错,设定的章程也是对的。外人可能不知道,但监考和内部人员都知道今年是他完全亲自把关,还结合之前几回的考试经验做了微微整改。底下人有眼目睹,个个都是提着口气想要做好本份。

然后就发现报考的人中,竟然有十几个留着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