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林建党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最终这场角逐仍旧是两败俱伤。
因为林建党想要彻底撕扯开这个乡下的家也没有那么简单。
比起两夫妻间几年的夫妻情义,显然是下面的孩子更难以妥善安排,若是林建党愿意带着乡下的孩子回去,那也不至于非要闹到离婚的地步。
想要摆脱这些年噩梦般的过去,林建党只想要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更别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
但两人到底是领过证的夫妻,是的,在这个乡下,知青与村人的组合里,他们是其中唯一一对领了结婚证的夫妻。
每每想到这一点,林建党就不由得心里臆测,怎么会这么巧合,是不是他们早就在心里做好了一切后辈,就等和这一天狠狠的扯他后腿。
可林建党却没有想过,若是他不想歪心思,秦家人又怎么会拿结婚证说事。
一段时间的僵持后,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
两人离婚,但是林建党必须每月支付一定的赡养费,给孩子的最起码持续到孩子成年,而给妻子的持续到她再婚之前,最迟不超过孩子成年。
也就是说,最坏的情况,林建党得养着两个人一直到孩子成年。
这无疑是一笔庞大的支出,而且这个结果和两人不离婚有什么区别
林建党自然是不想答应的,但是,秦家上下沆瀣一气,咬死了不松口。
最后双方各退一步,在林建党需要支付的赡养费上妥协了。
两方还为此签订了一个离婚协议、过了明路,协议里约定,林建党每个月要给母子俩10块钱,具体来说每个月每个人需要5块钱。
10块钱听起来不多,可是在乡下地方也差不多够母子俩的吃用,剩下的两个人还能干活挣工分,就是离了婚日子也不会太难过。
只是乡下地方,流言蜚语向来伤人,这周边几十公里的村镇周围,还从没有听说谁家有离婚的呢。
离婚,对这时候的乡下人来说,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词,就是那些被知青抛弃的村里女子,说起来也要比自愿离婚的好多了。尤其秦家还要了钱,对于这一点林建党可丝毫没有隐瞒,由此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无故抛妻弃子的人。
可秦家也顾不得这些了,这样做虽然失去了名声,可到底落得了实惠,就是可能会对以后的女儿婚事有所影响,毕竟不是每一个人家都能接受,夫妻双方离开还得倒贴一大笔的。
可换个立场想,和前夫生的孩子有前夫给的钱养着,女儿后续再议婚事也更容易些,在娘家的日子也好过些,至少没有“拖油瓶”拖后腿了。
总归对秦家来说,有利有弊吧。
对于林建党来说同样如此。
虽然付出了金钱的代价,还是长期、持久的,可林建党也因此顺利解决了乡下的妻子儿子,还是更光明正大的,跟其他那些悄悄跑路的知青们是不一样的。
林建党为此感觉肉痛的同时,也为自己得意着。
不管过程如何艰难,但对签完协议,领了结婚证的两人来说,这件事情都已经是过去式了。
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放下过去的一切,开始新的生活。
秦家要适应女儿带着孩子重新回到这个家的生活,秦家父母都是疼女儿的性子,可以预见母子俩的日子不会太难过,可到底娘家以后是兄嫂当家,嫁过人后回娘家的女子还是得缩着脑袋过日子。
而林建党,已经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回去。
从他提出离婚的那一天,林建党就自觉从小家搬了出来,又回到了知青院里。
知青院里这些年本已经是人满为患,可是自从城里的政策松动,招工回城加上高考回城下陆续走了不少人,加上剩下的都是些没有门路的,原本热热闹闹的知青院愈加冷清。
但林建党回到知青院还是颇有成就感的,毕竟他与其他人都不一样,他是有门路的那个,只是还需要时间处理一些尾巴。
等到协议达成,将一纸结婚证换成了离婚证,重新恢复单身,就如同恢复了自己城里人身份一般,舒坦惬意极了。
某个瞬间,林建党都觉得过去几年勤勤恳恳劳作、甚至自暴自弃想着在这乡间待一辈子的自己简直就是脑子进水了。
乡下有什么好,一年到头都要下地不说,冬天冷、夏天晒,春天事情多、秋天秋收忙,一年四季就没有好过的。
还是城里好,等他从大专毕业了,学校里再给分配个合心意的工作,那就再好不过了。
陷在回城的兴奋中,林建党甚至连该给秦氏母子的赡养费该从哪里来。
一切整顿妥当,林建党首先给城里的林家寄了一封信,简单告知了下自己已经离婚、即将回城的好消息,至于其中的曲折并未提及。
等到行礼收拾好,林建党带着大小包裹,在几年之后,终于再次踏上了回城的道路,这次不再是短暂的停留、不再是如同过客一般的漂浮无依,而是真真正正的回家扎根。
林建党的心情无疑是十分激动的,但此时的林家却并不跟林建党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