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的院子和他们家中间本来就修了条高高的院墙隔开,留下来的那条马车能过的路也被周承康种了荆棘,现在几乎是过不去的。
但如果那边住的是许氏,往后肯定是要重新砍了荆棘的,兴许还能用青砖把剩下的那点全部围上,然后中间开一道门出来。
第二天天气不错,难得有阳光出来,李青荷和许氏一起过去看了那边的院子,这院子刚造没两年,只是最近没有人住显得有些荒芜,确实需要找人打理。
但打理出来后,肯定是比村子中那边的房子要好许多的。
随着他们过去,许氏买下了杨家房子的事情也传了出去。好多人都感慨:这是赚到银子了啊!
当然也有人说些酸话:长得好就是占便宜。
杨家那房子好,村里谁都知道,但是谁也没那么多银子去买,就是有了足够的银子,兴许又不想要那地方了,毕竟离村子有些远。
对于许氏来说,离村子远些,对她反而比较好。虽然她曾经是望村的人,但一走多年,和村里人早已不熟悉了。
院子挺好,也没请外人,就让于二磨夫妻两人帮着打理了几天,院子里的杂草铲完,后院的菜地种上菜,看起来就挺规整了。
挑了个日子,许氏搬了过去。现在已经是冬日,她还特意宴请了村里人,正式落户。
搬家挺热闹的,李青荷有孕,许氏死活不要她帮忙,就怕磕着了她,让她在屋中休息。
是的,别看离得这么近。许氏还给她备了一间屋子,里面的被子和帐幔都是粉色,挺少女的。
村里大半的人都来了,李福也来,他倒坦然,带着柳氏一起,外人觉得尴尬。他自己倒不认为,笑着道,“青荷旁边住了她娘,我也放心。原来住的那群人,一看就不是好的,我整宿整宿睡不着,后来果然出事了。现在这样挺好。”
许家也来了人,不过许氏只当他们是住在一个村里的普通邻居,并不亲近。许家那边其实有些怪她当初丢下女儿跑到镇上与人为妾,主要是毁了许家姑娘的名声。见她不亲近,干脆也不凑上前,就这么淡淡的。
李青荷在屋中和人说话,刚好听见厨房那边说盆不够用,她便起身去拿,出了院子还没走几步,周母就追了上来,“青荷。”
“那天我跟你说的话,你是不是告诉你娘了?”她压低声音,还伸手扶着她。
李青荷并不习惯与她这样亲近,退开了些,“没有,本来我娘自己也没打算和我们长住。”
“早前是我想岔了,她那么多银子,就是和你们住也不会亏待了你们的。”
这话听着,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李青荷摆摆手,“我回去拿盆,你不用跟我一起。”
乔迁之喜挺顺利的,许氏正式住了下来。天气渐渐地冷了,到了过年的时候,县城那边也没有人来。李青荷去接了她过来一起过年。今年周家那边还真就没有一起过年,各过各的。
初二的时候,五妹夫妻两人带着礼物上门,张海瑶和李青苗也来了的。梅氏也来了,反正大家相处淡淡的,没有了以前的针锋相对,说到底,各人有各自的生活。
彬儿得空会跟着周承康一起上山,偶尔也会帮他们家干活。姐弟之间相处愈发熟稔。
过完了年,各家忙着春耕,许氏没有地,她也不急,整日炖汤给女儿送过来。
春日的风景最好,尤其是三月,各家的春耕忙完了之后,也得了闲,现在各家经常往周边林子里跑,采药回来卖,运气好的话,不比打短工差。
也就是这样一个春日的午后,县城那边又来了马车,直奔李青荷家中,不是吴励,而是张老爷。
两辈子以来,李青荷总共也没见过他几次,打开门看到是他,还颇为意外,“您找我娘?”
“是,一直不得空,”张老爷搓着手,“我想来看看彬儿。”
听许氏说,张家搬到县城之后,生意越做越大。到底是看许氏还是看孩子的,兴许他自己也说不清,李青荷关上门,“现在我娘自己住,我带你去。”
从这边过去,不过几息就到了隔壁的院子,许氏打开门看到是他们,现在的李青荷已经大腹便便,许氏忙拉了她进门,默了下才看向张老爷,侧身,“进来吧。”
张老爷踏进门,四处观望后叹息一声,“你受苦了。”
“并不苦。”许氏失笑,“这里挺好的。对了,玉姨娘现在如何了?”
听了这话,张老爷叹口气,“前几天摔了一跤,落胎了,还一尸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