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俭看着苏子乔,也很是头痛。
大概因为苏子乔从小便跟着苏定方待在军队里,苏定方生怕这个生在锦绣丛中的小儿子会娇惯成性,对待小儿子从来都是黑着脸的。就那么严厉了,还嫌自己对苏子乔太过放纵,直接将苏子乔扔给了裴行俭。
裴行俭也是常年镇守西域边境,苏子乔跟着裴行俭,只有在西域吃沙子的份儿。
这么多年了,苏子乔心里也实在没对邢国公府有什么温情的想象。
他对家,似乎也没有特别的向往。
裴行俭只是希望青年可以早日成婚,身边有个知冷暖的贴心人在,不至于他上战场之时毫无牵挂地横冲直撞。
谁知一问苏子乔,这人却摆出一副头痛的模样。
裴行俭真是觉得自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心累。
好在,苏子乔看着裴行俭那严峻的脸色,笑了笑,像是妥协了一般,说道“好啦好啦,等我回去了,便跟阿兄商量此事。”
裴行俭脸色稍霁,正想要趁机教育他几句。
谁知有侍女跑来,跟裴行俭说“郎君,娘子说小五郎君在府里待得有些闷了。”
裴行俭要说教的话到了嘴边,又默默地咽了回去。
再怎么要紧的事情,也要紧不过圣人和皇后殿下放在心尖上的小公主。
裴行俭陪着库狄氏,将小公主送出了大门。
库狄氏面带微笑,目送李沄的身影走远,等到小公主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她的视野,她才有些心不在焉地转身,谁知一转身,就撞入了身旁男人的怀抱。
裴行俭扶住了她,目光含笑,“夫人在想什么,如此入神”
库狄氏离开了裴行俭的怀抱,端立在旁,柔声说道“奴只是在想,不知公主长大后,该是什么模样。一家有女百家求,小公主长得漂亮,又如此至情至性,该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她未来的驸马都尉。”
库狄氏无法想象,有谁能配得上她的小公主。
裴行俭闻言,淡瞥了库狄氏一眼,心中有些莞尔。
李沄是大唐的公主,她日后会下降给什么人,自有圣人和皇后殿下操心。
但他却并未说库狄氏多管闲事,他只是笑着与库狄氏说道“公主不过才五岁,娘子想这些事情为时尚早。”
身子挺拔的男人十分自然地向库狄氏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她进门。
库狄氏朝男人微微一笑,与他并肩走进了裴府的大门。
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是一对佳偶该有的模样。
李沄离开了裴府,看天色尚早,就跟苏子乔商量“子乔,你说我们去一趟护国寺还来得及吗”
苏子乔看了看天色,“应该来不及了。”
李沄啊了一声,有些失望,想着要是不回宫又不能去护国寺的话,还能去哪儿
想来想去,想起来今天好像是长安东市和西市热闹的日子,于是笑着跟苏子乔说“那我们去逛一下东市或是西市”
苏子乔本来就是陪小公主出来玩的,自然没有意见。
就是苏子乔今日出门的时候,大概是没看黄历。
他人还没到东市呢,就远远听见有人在身后喊他。
“苏将军苏将军”
喊苏子乔的是个中年人,留着胡须,身后还跟着两个随从。
中年人还没来及靠近苏子乔,就被在旁边的常服羽林军侍卫拦了下来。
中年人脸上堆满了笑,他被人拦了下来,连忙赔笑道“诸位别误会,某是来找苏将军的。”
说着,朝苏子乔招手,“苏将军,您还记得我吗就是那个您前些天在桃花源喝了些酒,那个”
中年人语气一顿,看向苏子乔的眼神,就是大写的“你懂的”。
苏子乔愣住,随即笑了起来,他朝拦住中年人的常服羽林军微微颔首,把人放了过来。
只见青年从腰带上解下了一个玉佩,有礼地跟那中年人说道“那天喝多了,翌日醒来,便忘了这一茬。抱歉,还劳烦您来提醒我,如今身上没带现钱,便用这玉佩先抵着,改天我得闲了,就去桃花源把玉佩赎回来。”
中年人得了苏子乔的玉佩,眉开眼笑,连说了几声好,然后就走了。
李沄侧头看向身旁的青年,好奇问道“子乔,桃花源是酒肆吗”
苏子乔“”
青年点了点沉重的脑袋,“嗯。”
被人追债追到了公主跟前,真是出息。
李沄没问苏子乔怎么会跑去喝酒。
年轻人嘛,谁还没有放纵的时候,苏子乔也是一样的。
李沄只是想起苏子乔陪她出宫,怎么会身上没有现钱,这很奇怪。
李沄“子乔,你刚才把玉佩给了那个人,真的是忘了带现钱吗”
还不等苏子乔说话,旁边一个侍卫就哈哈笑,“我们将军才不是忘了带现钱,他是把自己身上的钱都分光了”
李沄
苏子乔眉头微蹙,目光冷冷地扫了那侍卫一眼。
侍卫被他一扫,赶紧低头,识相闭嘴。
李沄看向苏子乔,“子乔怎么会把自己身上的钱分光了呢”
苏子乔与小公主一同走着,细心地调整自己的步伐与小公主的一致,“唔,在幽州的时候有一些兄弟没能回来长安,我临走的时候,曾跟他们许诺,若是见到了他们的家人,一定会多加照顾。今年春天的时候,关内大旱,庄稼也没长好,兄弟们的家人不好过。圣人赏赐给我的东西我也用不完,便分给他们了。”
李沄一愣,随即回过神来。
如今大唐行使的是府兵制,有战事的时候要召集士兵去打仗,没有战事的时候,士兵们就解甲归田。
如今和高丽的战事早就告一段落,该回来的士兵,早就回来了。
如果没有回来那就是战死沙场了。
抽去打仗的,都是年轻力壮之人,士兵为国战死沙场,可他们父母妻儿还要过日子。
李沄看向苏子乔,只见青年清俊的五官有几分黯然,可当他看向小公主的时候,却已是平常的模样。
只听到苏子乔用平静的声音徐缓说道“那些兄弟若是能回长安,也是家中的顶梁柱。如今没在,我便算是为他们出一份力,愿幼有所养,老有所依。”
李沄闻言,百感交集。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