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路(科举)(沈桑榆)_067(1 / 2)_功名路(科举)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067(1 / 2)

沈陵起先没敢走远,跟着商队在江南一带,后来经验多了,往北走,往齐鲁之地去,齐鲁就属于中原地区,从大的风格来说,中原地区的文风是比江南地区豪放的。

所以每年春闱,都要看是哪个主考官,一般来说,北方的官员偏好豪放的,南地官员爱锦绣婉约,评判试卷总是会带上考官的主观意愿,能合考官口味,定是能够增加胜算。

沈陵对自己的文风也拿捏不准,若说他是南方锦绣堆砌辞藻华丽的,那肯定不是,和中原豪放大气的,也是搭不上。他的文风没有特别强烈的风格,有时候会被老师说太过平淡,个人风格不浓郁。

但沈陵也没有想要改变风格,也许没有特别突出的风格就是他的风格。

再远沈陵也不去了,他去的地方都是如今开发程度比较高的,现在人口大概聚集在东部地区,西面远到川蜀,川蜀道路艰难,南面闽南地区还属于不怎么开化的地方,他虽挺喜欢四处走走的,但他更惜命,命留着以后还能继续走走。

他就不爱钻穷乡僻壤的地方,平时出行也尽可能走大道,夜里不出门的,基本上是有惊无险。

每出去一趟,沈陵都会在家休养大半个月,整理整理这一趟出去的所见所闻,还有和大儒们的一些交流,都值得他反复去琢磨。

汤鸣则和严清辉都知道他在写这个,这两个已婚人士被婚姻绊住了脚,却又羡慕得很,每次他回来,两个人就时常来他这儿蹭。

沈陵每回写好了的东西,就轮流给他们看。

汤鸣则感叹道“阿陵,你这文采竟是越来越好了,我看你这游记,犹如身临其境,那种惬意舒适的感觉,像是在田间漫步。便是你路上遇了囧事,也好似当成了趣事一笑而过,你的笔力大涨啊”

沈陵被他夸赞得有些不真实,如今老师不在身边,他自己心理便没有了成算,进步不进步也不知道,不过他写的时候,的确很洒脱,本就打着自己看看的想法,没有太在意别的。

严清辉笑着说“对这些观点的见解点评也很到位,阿陵,你倒是有出书的潜质。你写了这么多大儒,都是闻名一方的人,你把他们的观点都集合在一起,还有标注了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市面上还未有这样的文章。你这若是能出书,怕是天下儒生都会买。”

汤鸣则道“这书都可以做家传之物了,诗书穿万代,不管多久,子孙皆受用。”

沈陵知道汤鸣则这样的官家子弟对藏书都很重视,如今教育资源的不匀主要还是在书籍,大量的藏书都掌握在顶层人手中,下面的百姓只能买到最基本的,所以越往上越艰难。

汤家这样的人家都有这种习惯,更别说更上层的人,也许他们会把书借给别人,但不会允许这书流入到市面上,藏书一旦不珍贵,怎么叫藏书。

造成这种原因也很多,首先就是书籍本身的珍贵性,书就是稀有资源。其次沈陵觉得和印刷以及出版方式有关。

此时不是全名皆识字的时代,大部分买书的都是读书人,堪堪会识字的人也不会去买书。所以出版都是要自己去印刷的,多的是回本都回不来的,这就是求名。

沈陵思想还是后世的,对私人藏书没什么兴趣。若以后他能有能力,还挺希望能够帮一帮平民子弟的,他就是这么过来的,感受过这种没有书没有好老师的艰难。

今年八月,严清辉再一次上场,这一回他准备得很充分,不出意外,中了第二十名,严清辉这人对自己认识很清晰,去年说自己不行的时候的确不行,今年出来,觉得自己有点把握,沈陵就知道他稳了。

今年碰上了一个主考官,恰是刑部的,觉得严清辉的律法答得很不错,鹿鸣宴上点了他的名,和他聊了许久,严清辉也是难得这么和人聊得来,大人对他印象很不错,竟让他日后进京赶考时来找他。

可谓是羡煞旁人,沈陵也觉得这运道非常好了,恰好碰上严清辉最感兴趣的事情。

一般来说,进京赶考都是会去拜会官员的,大部分都回去拜访从和自己一个地方的官员,大人们也都会指点一下。

既然三个人都中了举,三个人就商量何时进京赶考,肯定要去一回感受一下的,水得试一下深浅,虽然这刚中举,但再往上走,真不是你继续读书就能够中进士的。老师也和他说,中举之后,就得靠自己了,别人教再多都是没用的,需要自己去领悟的阶段了。

所以老师一直很支持他出去走一走。

他们也商议好,去京城时他们提前大半年出发,一路向北,一边游历一边去京城,总之这回去肯定是不能带家属的,中不中还不一定,若是中了之后再接过来也是可以的。

这个时候沈陵没有家属的好处就凸显了,他就牵挂少。

后年恰好又是一年春闱,他们打算明年就出发,夏季的时候就得走,一路游历过去,大概能在下雪前赶到京城,必须要在天冷前赶到,不然结冰后,路就难走了。

所以今年下半年开始,沈陵就乖乖待在家中多陪陪父母了,本来沈全想陪同一起去,沈陵劝阻了他,他这一来一回至少得要一年,家里还需要他。路上有汤鸣则和严清辉,到了京城老师在那儿等他,其实也没什么好怕的。

想想他如今经验可能比自己还丰富,沈全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沈老头忽然把大家都召回来,宣布了一件事情,他要分家

虽说大家如今没什么矛盾,可总有一日是要分家的,前几年大家都不想分家,如今大家就更不想了。沈陵中了举,难保还会再进一步。

沈陵有些诧异,没想到这分家是他爷爷先提的,看村里其他老人,都恨不得子孙一起住到天荒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