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后,晏卿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汉,年号元德。
甫一登基,晏卿就下令免除全国三年赋税,让百姓修养生息。又在南方继续推行分田制,然后全面推广南瓜的种植。
除此之外,就是论功行赏。随他打天下的功臣,一个都没落下,连已经牺牲的也都追封了。不过他虽然官位、爵位给的痛快,但却没有分封土地。
土地分封制的弊端他是知道的,所以直接从源头上就掐灭了。好在,殷氏在位时,后期封爵就已经很少封地了,所以他这样做,也没引起太大的非议。
范云昌被封了定国公,谢岑达被封了武国公,陈昭义被封了宁国公连当初给他们雪中送炭的商人万忠义,都被晏卿嘉赏,封了个忠义伯。
晏卿想来想去,该封的都封完了,范云昌却提醒他,“皇上还漏了一个人。”
“谁”
“陶公。”
晏卿一愣,然后是哭笑不得。什么叫一个谎言要用无数个谎言来圆这就是。
当初他随口说了他的朋友姓陶,众人就叫他陶公,又因为从淘宝上拿来的东西太多了,对他们帮助良多,所以众人对这个“陶公”很是感激。
虽然他一次面也没露过。
“陶公仁善,心有大义,几乎散尽家财帮咱们筹集粮草、精钢、药材、食盐若非有他的帮助,咱们这一路会艰难的多。”
“你说的对,虽然陶公淡泊名利,不喜官场,但可以封个爵位,以示嘉奖。”
于是,晏卿哭笑不得的给陶公封了个宝国公的爵位。众人毫无障碍的接受了,还说“宝”字这个封号好,陶公当年可不就像一个聚宝盆,要什么有什么而且拿出来的东西还都十分宝贵。
晏卿“”
一切尘埃落定,朝臣又开始催晏卿早日立后,还要选秀,充实后宫。
晏卿差点忘了还有这茬。
皇帝与主公不同,虽然都是众人的首领,但有许多东西都需要权衡,连后宫都与前朝利益息息相关。
后位更是朝中重臣都在盯着的位子,晏卿必须得好好打算。
朝臣再次提起立后的时候,晏卿就给他们答复了。
“朕昔日有过婚约,是高祖定在时下来的,对方是已故武定侯宋澜山嫡长女。殷氏诬陷高祖,导致莫家被灭满门时,两家正在走六礼,虽然尚未走完,但已经交换庚帖,所以宋氏女是朕名正言顺的未婚妻。如今朕虽为帝,但这婚事是万万不能反悔。不然朕以后有何面目去见高祖又如何对得起为莫家牺牲的武定侯”
武定侯宋澜山,当初是莫家军的威武将军,是莫晏卿祖父手下的得力悍将,又与莫晏卿之父莫晁情同手足,兄弟相称。
因此两家为儿女定了亲事。莫家没有女儿,宋家也只有一个嫡女宋如兰。莫晏卿的三个哥哥与宋如兰年龄都不相配,所以这婚事就就落到了最小的莫晏卿头上。
莫家出事的时候,两家也确实在走六礼,只不过没走完,莫家就出事了。以宋澜山为首的其余莫家军将领,为了进京给莫家求情,被安上意图造反的罪名清洗了。
宋澜山与其长子战死。宋家女眷被牵连下狱,好在有人帮忙周旋,才保住了身家性命。但却被罚入皇家农庄,充做劳役,艰难谋生。
之前论功行赏的时候,晏卿给宋澜山追封了武定侯的爵位。又给他们重新赐了宅子,才把一家子解救出来。
晏卿斟酌皇后人选的时候,想起了这事,便旧事重提,打算继续履行与宋如兰的婚约,将她立为皇后。
不然这个皇后人选实在不好选。各位重臣家都有女儿,但后位只有一个,不管立哪一个,其他人都会有微词。而且就算立了,还要担心后族坐大,所以干脆不从他们中间找了。但如果找个家世低的,还是会有人嘀咕高门贵女不选,选个小门小户的。
所以,宋如兰是最合适的。不管她如今身份高低,只她与晏卿有婚约这一条,就足够堵住所有人的嘴了。
果然,晏卿这样说,大臣倒是不好反对了,毕竟这是高祖定下的,难道还能让皇上背信弃义、不忠不孝吗
宋家如今只剩下祖孙四口人,老夫人李氏,武定侯夫人王氏,以及宋如兰姐弟。
宋如兰是嫡长女,家里出事的时候,她十六岁,正与莫家议亲。二弟宋如风十五岁,随父在军营,后来双双战死。还有一个三弟宋如钰,年方九岁。
后来他们祖孙四人进了皇庄,日日辛苦劳作,从高门贵女,沦落为普通农女,这落差不可谓不大。但好在保住了性命,也没有沦落到那等腌臜地,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祖母年事已高,母亲身体不好,弟弟尚且年幼,那三年,家里的重担几乎全落在了宋如兰身上。她咬牙撑着,才勉强撑起了这个家。
“如今总算是苦尽甘来了,皇上还念着咱们家的情分,没有忘了咱们。”老夫人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