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盘侠男主[快穿](篱音之下)_第 26 章(1 / 2)_接盘侠男主[快穿]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 26 章(1 / 2)

第二十六章年代文男主

瞧着阿婆认真的神情,时九一配合着闻了闻,点点头道“是有的,不过味道有点淡,要是阿婆你以后多来学校转一转,味道肯定更重”

时家阿婆被时九一逗笑了,睇了他一眼,紧接着又看起眼前的环境。

当听说这么一大片房子都是时九一租的时候,时家阿婆吓了一跳,“你怎么租这么大的地方,这要多少钱啊,我们就三个人,哪能做这么大的地方”

絮絮叨叨的,说了好大一堆。

说着又想起来问道“你租的房子,现在不让做生意啊,谁这么大胆租房子给你,这可是要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啊,你可真是糊涂了”

时家阿婆这一提醒,时九一才算反应过来。

是了,这个时候居然有租房子的吗

不过想起周玉兰淡定的模样,以及在剧情里面看到的殷真如也租房子的情况,时九一又淡定了。

虽然不清楚是不是世界bug,还是原本就可以,时九一还是道“可以租房子的,没事。”

时家阿婆这才放心,接着在院子里面左看看,又看看。

见到有破的地方,还说要如何如何修补。

有时候又感叹,这么好的房子竟然破成现在这个样子,真是糟蹋好东西。

看完了,话题又回到最初,说时九一不该租这么大的房子,两边的厢房都破的不好住人了,租了也是白租,还浪费钱。

时九一心中汗颜,觉得幸亏没有告诉时家阿婆房租要二十块钱一个月。

在两河生产队,一个工分是三分钱,一个成年人一天也就能挣是个工分,也就是三毛钱。

假设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上工,那也就是1095块钱。

别看这个钱数惊人,但这其中含有很大的水分,且工分都用来分粮食了,一个成年人一年忙到尾也见不到十块钱。

可想而知现在这个时候的二十块钱的房租有多厉害。

时九一决心怎么也不告诉时家阿婆这件事,免得她心疼又唠叨。

转而,时九一趁着时家阿婆停下来的空当说道“阿婆,这个院子的主人是我们学校的一个老师,我和她说过了,以后您过来了,就在她的这个院子里面种点菜,她也同意了,您看要不现在先把东西放下歇一会儿,回头您在看看怎么起菜园子。”

时家阿婆一听,果然来了兴致,又开始絮絮叨叨说着菜园子的事情。

等到时九一帮着她们收拾好,天都快要黑了。

时家阿婆又忙着做饭,看见厨房里面的新锅和炉子,新奇了一番后又开始念叨时九一不会过日子。

一直到时九一开学去上课,才算从时家阿婆的紧箍咒中解脱出来。

时九一还是第一次觉得上学是一种解脱。

这时候大学开学和后世并没什么区别,甚至比后世更加热闹。

报道这几天,要是为人灵活一点的,消息快一点的,基本上能把班级里面的人都能认全。

因为时九一没有住宿舍,加上他的入学成绩高高挂在班级排名第一,就显得他格外突出。

当知道他就是时九一的那一刻,教室里面所有人都扭头往他看。

边上坐着一个年纪比时九一大的男性低声道“你就是考试第一的那个啊,厉害啊。”

时九一笑笑没说话。

这个时候大学没有军训,开学了就是上课。

时九一以前两辈子学的都是计算机信息技术,顶多也就是数学方面突出一些,现在猛地换了物理,倒是新鲜的紧。

他每天就和普通的大学生一样上课下课,吃饭,自习。

回了家后,时九一就教时新新学习,然后就自己复习。

休息日的时候,时九一也会拉着不情愿的时家阿婆还有时新新一起来学校转转。

不过一个月的时间,两人就有了显而易见的变化。

身上的衣服不再灰扑扑的了,说话吃饭也讲究了很多,就连平日里和其他人交谈也带了股读书人的味道。

尤其是时新新,小孩子学习能力强,她又正处在最喜欢模仿大人的年纪,如果不听她的语调,已经很难看出她是个乡下小丫头了。

至于时九一,这段时间已经让他足够在学校出名了。

以前只是因为考试成绩和没有住校,后来就是因为过硬的专业能力。

毕竟不是谁都能跟得上教授的讲课内容,也不是谁的问题都能难倒教授的。

大学重开,里面的学生除了拼命读书汲取知识以外,也渐渐压抑不住躁动的心。

就时九一每天蒙头家庭学校两头跑的,都能听见一些八卦。

比如谁和谁偷偷处对象了,谁又看上了谁,谁又看不上谁,谁又和谁看的不顺眼等等。

甚至还有人问起时九一有没有相中的。

一半是八卦,另外一半就是探听敌情,谁让时九一在学校女生里面的人气高呢。

现在打听清楚了,他们也好下手,以免误伤,到时候伤了彼此的和气。

时九一淡定地翻了一页书,“我有女儿了,五岁。”

问话的人“”

时九一见人久不开口就回头看了一眼,然后就看见他一言难尽的表情。

时九一挑眉道“不信啊,不信的话,我回头带出来给你们看看。”

话都这么说了,怎么可能不相信。

几个人都纷纷表示了,然后又说起学校的一些女生来。

时九一没有参与这些话题,倒是在休息日的时候真的把时新新领进了教学区和那几个见了面。

小姑娘时新新成功获得了一批叔叔,还得了一堆好吃的,高兴的不得了。

转眼就到了十二月份。

这个月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整个国家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