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孩子们之间传递各种书籍,特别是,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乱很多孩子的书一旦借出去,就很难收回来了。这就像是好学生的作业,借出去之后肯定会被转几道手的,严重一点儿,最后找不见了都有可能。
但借作业这种事,始终限制在一个班级,一般还是丢不了的。这个时候的就不一样了,大家谁都借,有的时候还不分大人孩子。中途被截个几次,怎么都找不着了的现象不在少数。
不过,即使有这样的问题,借书依旧非常活跃,很少有孩子敝帚自珍。
一个是,这些书大多不是这些孩子本人的,而是来自家长,或者来自社会上不是自己的书,是很难有那种爱惜之情的。另一个,北京孩子也讲究一个面儿,好朋友来求借书,还能不借张不了这个嘴嘛。
而且,别人找自己借书,自己也可以找别人借书,总体来看也不亏。
这倒是像现在的自行车铃了,一般来说,孩子是不会偷自行车的。偷了之后没法和家里人解释,就算是送废品收购站销赃,也是有风险的,这个时候可没有那大的地下市场。
但是自行车铃大家敢偷,事情没那么大,又好销赃。
如果哪个孩子的自行车铃被偷了,立刻就能去卸别人家的。等到别人家发现自己的自行车铃被偷了,一般也会选择再去卸一个大家完成了一个另类内部循环。
在这些孩子中,毛思嘉可能算是很敝帚自珍的那一个了她的书几乎从不外借。
之所以这样,一个是这些都是她自己的书,分外爱惜。另一个,她不想给自己、给家里惹上麻烦。普通孩子那样随便流通书籍反而没事,因为每个人手上留的书并不多,也不是很重视的样子。她不同,她手上精心保存着不少书呢要是真有上纲上线的,多少有些麻烦。
会和孙卫南这个不熟的孩子聊起自己的书籍,正是因为两人不熟真要是熟悉,是一个圈子里的孩子,就免不了借书,免不了更多接触,甚至会导致毛思嘉的藏书情况泄露了
毛思嘉请孙继东自己来挑书“您自个儿选就是了”
于是孙继东就进了毛思嘉的房间真实情况当然没什么,毛思嘉的房间门开着,毛爸毛妈就在客厅里,但孙继东还是站在了门口,就没再往里走。
毛思嘉的房间挺小的,其实是从客厅里隔出的一个房间,但在这个时候已经算很好的房间了。
孙继东是大院子弟出身,住的是楼房,他那样的住房条件比胡同里可好多了而胡同里的住房情况么,家里孩子能男女分开住就不坏了很多人以为胡同家庭住房情况,这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开始严峻起来,其实并不是,首都的住房实际上就没好过
只不过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进一步恶化,那个时候其他人能和夫妻分开住,这就算是了不起了
毛思嘉之所以能有单独的房间,也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她家人口少。
当初她爸妈结婚分房,分了两间屋子。稍微大一点儿的这间成了客厅,稍微小一点儿的那间就当成卧房。后来不是流行自搭小厨房么,就在客厅前面靠着搭了小厨房,这也弄的她家客厅采光一直不太好不过这个时候的人并不太在乎这个。
等到毛思嘉有四五岁了,在她强力要求下,毛爸把客厅隔了一截出来,就成了她的房间。
房间真不大从毛思嘉的角度来说,六个平方出头,里面搁了一张一米五宽的床毛思嘉强烈要求下更换的,小时候她睡的是更小的单人床她宁愿其他的生活空间小一点,也不肯睡觉的时候翻个身都难。
另外,后窗下搁了一两头沉,又放了一把椅子。再加上床头柜,以及门后一书架,将整个房间填的满满当当,再无什么活动空间。但是这在现在,已经是绝大多数的北京孩子不敢想的房间了。
别说胡同里,就是大院儿孩子也少有这么好的房间。
毛思嘉的书并不在书架上,她的书架上放着一个又一个的纸盒子,存的是叠的整整齐齐的衣服,底下一层半则是鞋子这就是当衣柜用。
她的书用木头箱子装好,收到了床底下,这样平常就是有亲戚朋友来她房间,也不能发现这些书籍。
这些木头箱子都是在废品收购站弄来的老樟木箱子,旧社会这都是姑娘家装陪嫁的箱子,本身也是重要的陪嫁品。如今从废品收购站弄来,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主要是这是用得着的废品,得花钱,好在毛思嘉从来不缺钱。
这些箱子一般做的又阔又深,是非常能装的。然而就算是这样,毛思嘉的收藏也有满当当的四个大箱子。她拉出了其中一个,打开了给孙继东看“继东哥喜欢哪个作者有没有想看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