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
是他们踏出象牙塔,直面社会压力的时候。
为了共同的梦想,他们把简历投到了同一家证券公司,双双获得复试的机会。
之后陈欣怡一路过关斩将,轻轻松松成为研究员,而他却因为失误,被安排到了销售部门。
一开始纪中和也是志得意满,认为凭借自己的学历和能力,怎么也能混得风生水起,可直到走入其中他才发现,现实的社会如此残酷。
来自农村的纪中和,在同部门那些有钱有势的同事面前,根本不堪一击,哪怕他想尽办法跑业务,甚至丢下尊严,业绩始终只能在达标线上徘徊。
那时候他就安慰自己,没关系,他的女朋友是研究员,她的能力如此出众,一定可以快速升职加薪,到时候他就能共享她的资源提高业绩,在公司站稳脚跟。
可让他大跌眼镜的是,时间过去了一年,陈欣怡依旧只是个研究员,她的眼里只有大盘和基本面,还有所谓的技术线。她脑子里塞满了数字,不是在分析数据,就是在研究走势,她一心研究股票和公司,从未想过利用手头的资源,去结交权贵,谋取更多的利益。
纪中和又忍耐了一段时间后,忍不住向她建议,让她多走走关系,开拓一下人脉,并且暗示她,给自己共享一些资源。
谁知她严词拒绝。
她说:“我不适合人际关系,扎实的业务能力,才是我的立足之本。”
之后,他们不欢而散。
那时候,他就觉得很可笑。
学生时代的他们还可以抱有理想主义,到了社会还如此天真,那就只能被围猎。事实证明,他预测的没错。
过于理想主义的陈欣怡在公司遭到了排挤和针对,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起初,他还犹豫要不要出面帮帮她,事到临头又退缩了。他和陈欣怡一直都是地下恋情,如果他替她出头,被发现了怎么办?
他无权无势,陈欣怡又不识趣。
到时候,他被连累了怎么办?
当己身利益遭遇威胁时,纪中和本能地退缩了。
他只是一次又一次,在私下劝告陈欣怡,既然不能改变社会,那就随波逐流,再不济,就假装加入他们,同流不合污。
陈欣怡却说道:“选择随波,就一定会逐流。选择同流,就一定会合污。同在一个大染缸里面,谁又能独善其身。”
他问:“如果你独善其身,让自己没有任何缺点,你让你的领导怎么敢用你?他会提拔你吗?”
一个大公司里,往往有三类领导。
一类领导没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但他们善于用人,把合适的人投到合适的岗位,每位下属都知道他专业能力不够,但都打心眼的佩服和尊重他。因为他们会积极为做出贡献的下属申请相应的报酬,也会在下属出错时,主动承担来自上面的压力。
二类领导专业技能过硬,不说傲视群雄,起码可以傲世组员、分部、或者是公司,但他们只会用自己却不会用下属,御下时说一不二,令人窒息。
三类领导最大的本事就是拍马屁,专业技能和用人都是中下游水准,遇事甩锅下属,遇功揽在身上。遭遇办公室斗争,还会把火吹大,自己在里面浑水摸鱼,躲过一劫。
这三类领导很难倒下去,因为对于公司高层来说,他们都有各自的用处。
而往往最先被干掉的,是这类领导——边缘性领导。
他们拥有三个人所有的优点,却没有三个人的缺点。
这种人对老板来说,给他太多资源,他要出去单干就成为竞争对手。对高层来说,任由他发展,迟早有一天会取而代之。
很明显,陈欣怡的职业发展之路,要么就是当螺丝钉,永远不升职。要么是想成为边缘性领导。
当螺丝钉,她的上司王洪春不是一类领导。
当边缘性领导,任谁都不会给她这个机会。
现实给了她沉重的一击又一击。
再后来,他从恨铁不成钢,变成了冷眼旁观。
——随她去吧,良言难劝该死鬼!
其实从一开始,他们就不是同路人。
所以,他们只是走了一段路程,就分道扬镳。
纪中和的思绪,随着玻璃窗上的倒影拉回了现实。
如今,周慧箐失踪,陈欣怡是最后一个见到她的人,成为警方重点怀疑的对象。
“陈欣怡,不管你闯入我的生活,是来复仇的,还是来破坏我的婚姻,你和11年前一样……”
——又一次帮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