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隐患,也成为了之后一件大案的导火索。”
“元丰年间,吐蕃陈兵边境,大有对宋图谋不轨之势。先帝为巩固边疆,再加之当时国库不盈,便下令就近募兵。”
林轩闻言,点头说道:“就近募兵以省粮饷,此举虽不合常理,可也能理解。”
“是啊,当时朝中的各位大臣们,也是纷纷赞同。一番周折下来,这才有了如今的成都府路与梓州路大营。”
诸葛正我继续之前的话,接道:“可在成立两处大营的几年间,却不时有边境土民被杀的消息传出,其中既有大理的摆夷族,也有我大宋的边民。”
“先帝听闻之后大为震怒,便派当时还在朝廷中任职的元师弟与我一同来此,侦破此案。”
听到诸葛正我话语中提到的人名,林轩不由得微微一愣,疑问道:“可是那人称”元十三限”的上代名捕——元限?”
缓缓点了点头,诸葛正我似乎不愿在这个话题上讲述太多,只见他继续说道。
“经过调查之后我们发现,这些案件的源头,却是同乌蒙路的都指挥使有莫大的关联。”
“事关两国邦交,我们也不敢耽搁,直接上书先帝。不过总算是没看走眼,后来从那位指挥使的家中,搜出了数次行事的证据。当年轰动一时的岭南血案,也就告一段落。”
“将那人押解回京之后,我们便奉命对其审问,终于是问出了些端倪。”
抬眼看着从青云之下掠过的飞鸟,诸葛正我叹道。
“据那位张指挥使自己所言,他当年本事侬智高的一个副将,兵败之后直接躲进了乡野之间,因此才躲过追捕。”
“后来看到了朝廷的募兵令后,这才走出深山重入行伍。听着他的意思,还对侬智高有着极大的痴狂。因为侬智高已死,所以他才处心积虑的想要挑起宋,与大理之间的战争。”
说着诸葛正我摇了摇头,看向林轩道:“因着此事,虽然大理并未使人问责,可毕竟错在我大宋。所以今次也不方便走那条路,免得在他们心里留下疙瘩。当今天下,能同我大宋交好的,也就只有大理了。”
看着诸葛正我感慨的模样,林轩这才明白使团为何舍近求远,另辟新路。
只不过,便是当年真的如那指挥使所想一般,两国燃起兵锋,他就真的能替侬智高报仇吗?
不过是徒劳的让百姓亡命罢了,是以虽然心中有些感慨,可若问对那位的忠心有何看法,他就一定会对此嗤之以鼻了。
正想着,忽然看到使团前面冲过来一个斥候,见到林轩与诸葛正我之后,连忙单膝跪地高声道。
“禀神侯、林统领,前方有大理斥候等候,是否通传。”
回过神来,林轩同诸葛正我对视一眼后。
只听诸葛正我朗声回道:“让他去主帐。”
说着又转头对身边的护卫说道:“你去禀告八王爷与高侯爷那边,我马上过去。”
“诺!”
得令的两人齐声应道,随即各自离开。
而原本正缓慢前进的使团,也颇有默契的原地停下。
不过一炷香后,原本还是一字长蛇阵的模样,如今却已经变成了行营一般的存在。
矗立在最中心的,自然就是八王爷所在的主帐。
此时的大帐内,使团内的各位随行官员已经齐聚,坐在主位的便是一身正装的八王爷。
说来自从离开苏州以后,众人皆是身着戎装。
当然,这个戎装并不是汉时的短褐穿结。只是当今士大夫区别于朝服正装外的另一种装束,更适合外出行走。
如今一换回来,小小的帐篷之内,竟是有了同朝堂一样的氛围。
要说这大宋的吏治虽然算不上多高明,单凭当年太祖一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就已经留下了腐败的隐患。
可一直以来对官员相貌的严格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的优点就显示了出来。
不管以往都是些什么货色,起码此时此刻,一个个看着都人模人样的。
林轩坐在诸葛正我的下顺位,侧眼看着帐中诸人。
那边只见帐篷门口走进了一个绛紫色身影,便是大理之前出使大宋的鄯善侯高升泰。
此前他虽然是一路与使团同行,可毕竟是外邦使团,所以还是和大宋使团之间保持了些距离。
不过为了避免四大恶人的袭击,林轩还特意将姬瑶花与雷一鸣派了过去,相互之间也好有个照应。
索性一路上也相安无事,倒是省下了不少麻烦。
众人同高升泰见过礼之后,便重新落座,高升泰也来到了八王爷旁边。
“按照之前约定若无差错的话,率领迎接队伍的便是我大理的镇南王了。”
八王爷令人添上茶水之后,笑着问道。
“可是那位段正淳段王爷,许久之前我还同他有过一面之缘呢。”
笑着饮下杯中茶水,面对着高升泰有些疑惑的目光,八王爷摆了摆手说道。
“仁宗陛下年间,大理曾派出过使团入宋,当时便带着那位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