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余杭日报》比新邸报先一步开始了采编分离的方式。
采编分离,便是编辑与记者的身份分离。
新邸报的记者和编辑都是一批人。
全是翰林院里的学士。
但是翰林院原本就很清闲,编辑工作和做调查也不算吃力。
而且新邸报乃官方报刊,更多的是展示朝廷的大事内容。
这些内容全是上面拟定的,只需刊登即可。
所以翰林院可以完成每日一期的新邸报刊发工作。
《余杭日报》的编辑部是余杭的府学。
府学需要学习和上课,当然没有那么多时间。
所以《余杭日报》把报纸的采访工作和编辑工作分开。
府学的教师学生负责审核编辑,确认内容能不能刊登,怎样修改。
记者负责采访写稿子。
记者给《余杭日报》投稿,按照新闻的价值结算稿费。
余杭文风兴盛,文笔好的不少。
上至官员,下至百姓,对于投稿都很有热情。
毕竟收稿费是读书人的工作,算是文雅的钱。
谁不爱钱,但谁又不爱文雅呢?
于是《余杭日报》很快累积了一批业余记者。
郑凯找的便是一个挺有名气的业余编辑,刚被分到这的记者。
这种猎奇新闻,一向很受欢迎。
《余杭日报》也经常会刊登此类新闻,来推动报纸的销量。
毕竟与新邸报的专业性相比,余杭日报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娱乐性了。
今天是休息日。
朝廷规定工作五日必须休息两日。
这项规定在余杭严格的执行着。
一开始官员还会抱怨,这样休息会拉低生产率。
但是大家很快就发现,有了休息日,周末的市集更加繁荣。
那些赚了钱的工人们,会在周末带上家人来市集玩耍一下。
去一下平时舍不得去的酒楼。
买一块好看的布料。
给孩子买些糖块、小玩意儿。
这些消费,让市集更加的繁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