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林凡回应,徐灿再次吻了林凡。
这次,她没有再说什么,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她已经早有觉悟了。
……
188年,振武十三年,二月,部分军队完成了军事改革后,宋军开始了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北伐。
尽管提前六百多年在中国用这种编制称呼有些违和,但不得不承认,此时宋军的军官编制比以前明晰得多。
王苟按照林凡改革后的军衔,被任命为湖广集团军总司令,率领六个师,约六万军队北上攻襄阳。
在宋元战争中,襄阳的重要性已经完全展现了出来。它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其地为九省通衢,向西连通汉中,向北连通关中,向东连通中原,向南连通江淮。
元攻大宋,襄阳是必争之地,而反攻元朝,襄阳也是必争之地。
之前,宋朝利用海军优势,切断长江东海,使元朝空有百万大军却无法发挥作用,收复江南,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地利。
但再往北方,占地利的就是元了。
它在汉江南边,又恰好在汉江的转折点,想要从北攻襄阳,就不得不过汉江。
而从南攻襄阳,又有羊牯山,岘山阻隔,只剩下西南,东南两条小路能通往襄阳,但这两条小路都会有守军拒手,进攻方难以展开。
而襄阳北方的汉水又大多是浅滩,大船无法通行,进攻方依然无法展开部队。
再加上二百米宽的护城河,历史上元军到最后都没摸到过襄阳城,强攻不管多少人都不够填的,只是守军补给不足,弹尽粮绝而降罢了。
此时,经过宋军的密探来报,襄阳守军约一万五千人,并不算多,但襄阳本就不需要太多兵力驻守。
毕竟,这座城本身就是近现代兵器高速发展之前几乎无法正面强攻下来的城池。
此时,宋军的思路也很简单,效仿元军攻襄阳的方法,南方扼守西南,东南两处山道,北面攻取樊城,断绝襄阳的补给,时间久了,襄阳自然会投降。
军事改革之后,宋军士气相比过去又有了较大的提高,一路北上,途中遇到元军刘国杰率五万大军在郢州迎击宋军,结果被士气,军备与战术都更胜一筹的宋军正面击溃,俘虏数千,逃往北方。
又过不到十日,宋军兵至樊城,并于三日后破城。与襄阳不同,汉江北岸的樊城并不坚固,数日后,城破。
但忽必烈很快遣长孙干麻剌调云南川蜀之兵,派李庭调中原之兵,次孙答剌麻八剌及梭都,王倚二将调河南之兵,李庭调元大都及中书省之兵,共三十万人,要收复樊城。
这三十万人也并不是平白无故的数字,忽必烈知道宋军有着更强的火器,在同等兵力下,元军已经难以与宋军抗衡,加之元军在水路上没有优势,为了收复樊城,忽必烈认为至少需要这么多兵力才稳妥。
一看元朝这么大的阵势,林凡也算是惊到了。
一出手就是三十万大军,元朝的确是阔绰。就算占据了江南,生产力提高,林凡全国的工业产能也只够维持三十万正规军。
尽管正规军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在开阔地势下能迅速击溃对手,但面对数倍于己方的部队,也会蒙受损失。
更何况,敌军依托襄阳,汉水的险要地形,多方夹击,宋军武器精良的优势很难发挥出来。
而林凡作为一个以人为本的君主,向来以爱兵如子著称。他认为,有更好的装备,却没有武装士兵,造成了额外的死伤,作为统治者是有责任的。